美国政治制度缺陷及应用文化论文(共4篇)
美国政治制度缺陷及应用文化论文(共4篇) 第1篇:科技寡头崛起与美国政治格局 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有两个深蓝色区域(选民强烈支持民主党的区 域)至关重要:美国东北部地区,以及“左海岸”(指在政治上倾向于左派、选民 支持民主党的美国西海岸地区)。他们在民主党捐款人名单中占据了首要地位, 而且为奥巴马政府提供了大多数的被任命官员以及许多思想根基。然而,这个共同点掩盖了这两个蓝色大本营之间权力平衡的转变。科 技产业大量聚集的左海岸地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而旧波士顿—华盛顿走廊 地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华尔街曾是80年代的明星,但正如科技博客网站创始人欧姆·马利克 所说,如今提供“同样令人兴奋的集神秘、权力和金钱于一身”之荣耀的是科技产 业。左海岸的优越主要是基于其对这一关键领域已然增强的主导地位。30年前, 诸如ITT和柯达等美国东海岸巨头位居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之列,左海岸几乎没 有任何公司跻身其中。如今,左海岸地区在前十大科技公司中占据了七个席位。
左海岸还是全球七大软件公司中四家的总部所在地。全球大部分电脑 的软件来自于西雅图的微软,或者旧金山海湾地区的谷歌和苹果。互联网搜索几 乎完全由谷歌占据主导地位,社交媒体由Facebook占据主导地位。贝索斯执掌的 亚马逊击败了其在电子零售业的各个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诸如亚马逊、苹果、 Facebook和谷歌等左海岸巨头曾经大致脱离或远离政治,但现在都已极大扩展了 各自的游说活动。许多科技公司,尤其是Facebook和苹果,缴付的税款极少,这 意味着他们在保护自己目前享有的优惠特权方面拥有强烈的利害关系。此外,他 们还有理由努力促使网民隐私变得更加难以得到保护,因为他们的大量利润依赖 于向各大公司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
这种熟练运用数据的技能,还使得左海岸寡头成为奥巴马总统及其他 民主党人竞选专业技术的关键提供者。
左海岸寡头们还支持一系列环保政策,这些政策势必造成能源价格攀 升,可以说在气候有点温暖湿润的左海岸更容易接受能源价格的攀升,但在经济 上对气候远远不如左海岸温暖的美国中部地区就不利了。至于保守派,他们希望左海岸寡头们与国家统制派相比更加趋向于自 由主义。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寡头统治的基本规律:当一家公司在某行业 占据主导地位之后,他们通常会设法利用政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比如,当机会 到来时,谷歌及其他科技公司一直非常乐意依靠权贵资本主义提供的“食槽”(比 如在支持可再生能源计划方面)来维持经营。
目前,人口构成的变化趋势正在对美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东海岸造成不利的影响,该地区20岁以下的居民人数最少。该地区持续老龄化的 人口很可能会削弱那里的创新力。相比之下,左海岸地区尽管房价较高,但过去 十年以来那里的人口增长了10%,高于东北地区的6%;
2023年的人口普查预测 表明,在未来十年内,美国东北地区还将继续落在后面。
正如城市分析师艾伦·雷恩已指出的那样,西雅图、波特兰和旧金山 等左海岸城市尽管完全尊崇多样化,但这些城市的非裔和拉美裔人口较少,这些 人群的经济条件往往较差。而东北地区的黑人人口是左海岸地区的三倍。相比之 下,左海岸地区的社会地位向上移动的亚洲人,在当地人口中占据15%的份额, 其比例是东海岸地区的三倍。
左海岸地区还享有迄今为止从事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工作的人口比例最高的声誉,其比例大约比全美平均水平高出50%。自2005年以 来,西雅图、圣何塞和旧金山的STEM就业人数增长了两位数,而相比之下,纽 约和波士顿在这方面的增长就低得多了。毫不奇怪,在诸如互联网零售等某些领 域,左海岸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考虑到当前的经济轨迹,可以预期那些由东海岸地区主导的更加传统 的产业——从实体零售业到出版业和传媒业——将会在旧金山和西雅图的冲击 下趋于崩溃。美国东部地区的那些老城市或许能保存它们的社会声望和遗产,但 未来的权力平衡似乎注定会持续向左海岸地区倾斜,而主导这一切的,将是那些 已经崛起的科技寡头。
作者:陈玮译 第2篇:从“驴”“象”之争看美国政治制度缺陷 近年来,美国类似的政治纷争屡屡上演,凸显出美国政治制度的深层 次弊端。2013年10月16日,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就政府预算方案终于达成一致, 结束了政府停摆状态。然而,在参众两院进行表决前,美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 博纳的说法是,“斗争将继续”。看来,这场游戏还没有结束,只是中场休息而已。
民共两党之争愈演愈烈,为我们观察和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缺陷提供了一个绝佳 窗口。
“驴”“象”之争:最大的输家是美国自己10月1日是美国政府2014财政 年度的开始。按照美国宪法,政府财政预算需要得到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批准方 能生效。控制着众议院的共和党试图将政府预算与奥巴马的医改方案相捆绑,提 出推迟实施医改、减少政府拨款等要求,而把持着参议院的民主党则坚持医改法 案必须是独立的、“清白的”,不能受到政府预算和债务上限的影响。民共两党针 锋相对,互不相让,导致预算案迟迟不能通过,政府拿不到所需的办公经费,只 能让部分“非核心部门”暂时“关门打烊”,数十万名联邦雇员回家休假,许多政府 服务项目受限或关闭。
美国政府面临关门危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统计,在过去30多年 里,美国曾18次出现政府停摆,持续时间从几天至十几天不等。美国最近一次、 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事件发生在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当时民共两 党同样因为预算问题谈判破裂,部分政府部门关门21天,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4 亿美元。
美国政府试图淡化党争及政府停摆的影响,总统奥巴马一再保证,两 党之间的争夺不会殃及普通民众生活,国务卿克里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 峰会上向各国喊话,称政府关门不影响美国对外承诺。但美国国内各界和国际社 会对此并不买账,从不同角度指责两党相争带来严重后果。
首先,两党相争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美国专门研究财政问题的非 政府组织国家优先项目(NationalPriorities)估算,每过一小时,全美国人民就要 为政府停摆付出667万美元的成本。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认为,政府停运状态将使 美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最多降低1.4%。另一家评级机构惠誉则警告称,若两党无 法尽快达成协议,将考虑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知名智库宏观经济顾问公司的研究 结果表明,自2010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冲突已经令美国 经济增长放缓了一个百分点,损失的就业岗位高达200万个。
其次,两党相争损害了美国国际形象。奥巴马因政府停摆,不得不取消了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四国和出席APEC峰会的计划。有关国家政府纷纷表示“理 解”,当地媒体则没那么客气,批评美国“视法律如同儿戏”,发出了“美国的承诺 是否值得信赖”的质疑。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警告美国已经进入“极度危险”的时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要求美国尽快解决财政问题,以避免对世界经济造 成严重损害。英国广播公司批评民共两党不懂得悬崖勒马,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变 得“怪异”。日本《读卖新闻》认为,民共两党绑架世界经济的政治游戏“危险至 极”,给外界留下美国“政治劣化”的印象,削弱了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俄罗斯 新闻网称,美国政府关门招致其他国家的“嘲笑和漠视”。
最后,美国普通民众利益成为两党恶斗的牺牲品。政府关门导致美国 近80万政府雇员“被无薪休假”,加入到“临时失业”大军中。经费削减和人手不足 对部分公共服务产生负面影响,疾病防控中心不得不减少和暂停疾病检测和新药 研发,食品安全部门无法保障检验覆盖率,公园、博物馆等公共设施被迫关闭, 护照和签证申请被大大延迟,退伍老兵的福利发放难以为继。美国民众也对两党 旷日持久的争斗心生厌烦,《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盖洛普等机构最 新民调结果显示,政府停摆后民众对国会中民主党和共和党持反对态度的比例均 显著增加,共和党的支持率更是跌到历史最低水平,近八成美国人认为政府“不 靠谱”。无论是政府还民众,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害。
这场“驴”“象”之争没有赢家,而最大的输家无疑是美国自己。
民主失灵:美国政治制度的固有缺陷民共两党虽达成初步协议,避免 了债务违约这一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但两党之争并不会随之偃旗息鼓,可以预见 的是,双方未来仍将围绕削减预算赤字、改变医改方案等问题展开明争暗斗。法 国《世界报》刊文称,外界常抱怨,在一个数十亿美元一秒钟内就能逃离一个国 家、灵活的发展中国家挑战美国优势地位的时代,美国230年前设计的相互制衡 的政治体系“太笨拙”了。从本质上来说,华盛顿这番“关门复开门”的折腾更像是 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暴露出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治制度存在诸多深层次弊端。
选举制度的畸形发展导致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选举制度是 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竞选保障执政的合法性,通过 两党轮流上台维持政策的合理性。然而,经过民主、共和两党长期的相互缠斗, 美国选举制度早已偏离初衷,政党和政客奉行“选票至上”理念,将赢得选举胜利 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为打击竞争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绑架国家长远利 益。
拿此次两党争论的焦点——奥巴马的医改方案来说,为了在2014年国会中期选举和2016年总统大选中获得优势,奥巴马欲将推动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打 造成民主党政府的最大执政亮点,急于看到医改开花结果,罔顾美国经济复苏前 景尚不明朗、财政赤字高企的现状和共和党反对意见中的合理之处,拒绝对医改 方案做出任何让步;
共和党人则故意忽视建立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巨大进步意义, 以否决政府预算为筹码阻止和拖延法案实施。
两党为博取选民眼球相互推诿指责,将政府关门归咎于对方,而真正 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为美国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美国 前财长萨默斯对此评论道,当下这场政治危机暴露了美国的民主失灵,为世界各 国树立了一个应当避免的“坏榜样”。
政党两极分化引发“否决政治”横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是代表资 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在意识形态上没有根本性分歧,理念目标也存在很多趋同之 处,历史上跨党派合作屡见不鲜。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党开始渐行渐远,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政治“极化”现象日趋严重。奥巴马在2008年上台之初曾宣扬要建立“超越党派的 团结”,但在实际执政过程中缺乏妥协性与凝聚力,两党合作空间不断收窄。美 国的“选区制”和“党内预选制”等特有的选举制度也迫使政客选择迎合本党基础 选民和极端分子,而非与另一政党达成合理的中间派协议。《华盛顿邮报》认为, 当前是美国在政治上两极对立最为严重的时期,最“左”的共和党人与最“右”的民 主党人相比都更为保守,两党已经几乎不可能开展合作。政见和理念的极端化导 致“否决政治”突出,“边缘政策”盛行,两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斗争而斗争”, 府院工作效率效能和政治责任感明显下降。
美国已有十余年未能按时批准通过合理的预算案,两党在国会中运用 “阻挠议程”、“结束辩论”等非常规、对抗性议事手段犹如家常便饭。值得注意的 是,美社会舆论并未出现相应的两极分化现象,主流媒体和社会组织仍寄希望于 两党重归包容与妥协,这意味着美国政党不仅在意识形态上滑向极端,而且在代 表性方面也出现了一定问题。
极度分散的权力体系对合理施政形成巨大障碍。美国在建国之初确立 了“三权分立”的基本权力架构,并将立法机构分成势均力敌的参众两院,以避免 政府集权产生负面影响。富兰克林和汉密尔顿们大概不会想到,这套精心设计的 权力制衡机制,如今竟沦为民共两党恶斗不止的工具。随着美国政治极化不断加 剧,两党热衷于滥用各种制度杠杆为对方设置障碍,极大地降低了国会和政府运行效率。
民主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在美国政治体制下 就连这一原则都难以得到彻底贯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仅代表全国10%人口的 参议员就可以使一项事关全体美国人的议案无限期搁置,导致“立法瘫痪”。即便 类似医改这样的重要法案能够得以通过,反对方也会设法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阻 挠和破坏法案的实施,使政府陷入“有法不能依”的尴尬境地。曾提出“历史终结 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不无担忧地指出,美国的制度“就是为僵局而设计的”,令人 更容易阻止行动,而不是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决定。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称美 国已经“自由得无法治理”,改变当前局面需要重建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平衡,这显 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美国的政治僵局仍将持续下去。
以美为镜: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政治制度如何建设合理、有效的政治 制度,这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美国两党相争的困局,对我们发展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全面正确看待美国两党之争。政府暂时停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制度潜 力已经耗尽,民共两党再次于最后关头达成协议,证明了美国政治制度仍然具有 强大的自我平衡与自我纠偏能力,只是政府关门期间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成 本,终究还是要由普通民众买单。
而近年来类似的政治纷争屡屡上演,说明了美国的政治制度与民主体 制并不像其宣扬的那么完美,那种将美式资本主义民主视为“普世价值”,顶礼膜 拜、照搬照抄的观念是站不住脚的。“西方的月亮并不比较圆”,世界各国根据本 国国情和历史文化,选择和构建最适合的政治体制,才是对本国人民真正负责任 的做法,也体现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应有之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在建设和发展民主政治体制过 程中,积极借鉴世界上各种政治文化成果,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有机结合起来, 用和谐的政党关系取代竞争的政党关系,在权力分工和民主集中之间建立了平衡, 扩大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 路弥补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不足,避免了由政党竞争所引起的分裂和动荡, 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开创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是解决中国问题、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 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活力来源于 与时俱进,如果不能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昔日先进的政治理念就会在不经意间 成为国家前行的障碍。美国民共两党固守“传统”,既不愿改变“双寡头垄断”的政 治格局,也不愿修改议事程序以促进团结,反而在相互斗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致使政治生态日趋僵化。国外学者也认为,不间断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道路取 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领导作用。当今世界正 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面向未来,勇于创新, 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从改革实践中获取动力,开拓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孔根红 第3篇:社交媒体在美国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社交媒体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与大众媒体相对的新兴媒体,其与 大众媒体的区别在于接触门槛低,每个社会用户都能够通过它进行信息传播与互 动。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而也 拥有庞大的社交媒体力量,twitter、facebook、youtube、维基百科等都是发起于 美国继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通行的社交媒体。
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早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就开始重视利用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布国内政治信息、营造国际舆论、传播本国的外交政策以及 开展外交活动。早在2000年,美国国务院情报局就开始应用互联网传递重要情报 信息。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设立了隶属于国务院信息资源管理局的“网络外交 办公室”,以改善美国国务院内部及其与外部沟通协调的方式。①随着互联网技 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这些社交媒体的使用主体不再局限于 政府部门,各政治党派及政治精英也开始将之用作与民众沟通及为自己进行政治 造势的工具。2009年新上任的奥巴马政府班子更加重视利用各种新兴的社交媒体 来探寻新的政治信息传播模式,并提出“E外交”的新概念,由此各种社交媒体逐 渐成为美国政治传播中的重要战略手段。
一、社交媒体成为美国总统竞选中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