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本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 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

方法 对本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 调查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首例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 史;
此起爆发时间为4月20日~7月15日,6月21~30日为高峰;
男女性别比例为 1.75:1,最小4岁,最大40岁;
共计139例病人均无免疫史;
实施应急接种后, 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疫情报告迟缓和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本次流行性 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原因,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和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爆发的 根本措施。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爆发;
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4月20日~7月15日,平顶山市某地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 经采取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有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为全面了解本次流行 性腮腺炎爆发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对策提供科 学依据,现将本起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综合调查的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和按设计表格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 个案调查及病例主动搜索的个案资料。

1.2 爆发定义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显著增多的病人出现, 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病源或传播途径[1]。wWw.133229.coM 1.3 病例核实诊断 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为病例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疫情涉及紧密相连的两个行政村,总人口数3 852人,1~16岁总人数 963人,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65例,1~16岁人群罹患率17.13%(165/963)。

所有病例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首发病例 首例为一村13岁男孩(辍学在家),发病前14天曾与父亲一起到临近 县某村串门时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4月20日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 两腮先后出现肿疼,发病前后曾与本村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且两村相连,有同在 一所学校就读者,接触频繁,5月19日~7月15日又陆续出现临床症状相似的患者 164例。

2.2.2 时间分布 首例发生于4月20日,第2例发生于5月19日,其后相继发病163例,5 月31日~6月10日为小高峰(36例),6月21日~6月30日为高峰(57例)最后一 例发生于7月15日,其后无新病例发生。

2.2.3 性别、年龄分布 165例病例中男105例,女60例,男女比例为1.75:1;
年龄最小的4岁, 最大的40岁。4~13岁各年龄均有病例,16岁5例,40岁1例。其中5~10岁病例132 例,占病例总数的80%,见表1。表1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年龄分布(略) 2.2.4 地区分布 165例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两个村,其中一村78例,占病例总数的 47.27%,另一村87例,占病例总数的52.73%。

2.2.5 免疫史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明确有接种史的26例,占15.75%,未接种者139 例,占84.25%。

2.3 临床特征及并发症165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腮腺肿大的有135例,占81.82%;其中ⅰ 度肿大56例,ⅱ度肿大32例;颌下腺肿大的有47例,占28.48%,发热在37~40.3℃ 之间,体温大于38.5℃有71例,占43.03%;发热在40.0℃以上的有4例,并发脑炎 52例,占31.52%;脑膜炎4例,占2.42%;睾丸炎7例,占4.24%;胰腺炎11例,占6.67%;
心肌炎2例,占1.21%。

2.4 处理措施 针对疫情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追踪传染源, 对现症病人隔离治疗至症状、体征消失或发病后10d[3]。②对这两个村未患流 行性腮腺炎的1~16岁少年儿童进行麻、腮二联疫苗应急接种;
③采取发放宣传 单等形式对群众进行腮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④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启 动日报制度,对新发病例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早隔离治疗。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病毒除侵 犯腮腺炎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流行性腮腺 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在4~7月份,本次调查中发现在2002年7月份有 一发病高峰,与局部爆发有关。此起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①村级防疫医生对 丙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疫情报告迟缓,延误了控制最佳时 期;
②由于腮腺炎(或麻、腮二联)疫苗是二类疫苗,且价格较高,在农村地区 推广接种难度大,尤其是5岁以上年龄儿童根本没有接受过腮腺炎(或麻、腮二 联)疫苗接种,造成了易感人群积累;
③对病人和疑似病人没有隔离治疗,致使 互相接触传播,发生第二代病例。此次爆发病例5~10岁儿童发病较多,占84.25%。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以腮腺肿大为主,占81.82%,伴有颌下腺肿大,占28.48%, 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以脑炎、脑膜炎多见,是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一种 疾病。随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落实,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发病日益得到控制,流 行性腮腺炎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实施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性腮腺 炎的最有效的措施。腮腺炎疫苗接种后1~3年的抗体阳转率已有许多资料报道 [4],但没有制定统一的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策略。我市从1996年开始接种腮腺 炎减毒疫苗,2003年初我市又接种麻腮二联疫苗。由于我市没有腮腺炎疫苗接种 前及接种数量的本底资料,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无法估计,但2003年流行 性腮腺炎的发病强度出现先高后低的状况明显比2002年弱,没有出现4~7月份的 发病高峰,可能与2003年初实施的对0~14岁接种麻腮二联疫苗有关。本次调查 发现存在免疫失败问题,10例病例曾接种了腮腺炎疫苗。因此腮腺炎疫苗接种后免疫持久性值得进一步探讨,以期制定合适的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策略。

致谢:本次调查工作得到平顶山市cdc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