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肿瘤学论文(共2篇)_兽医论文

兽医肿瘤学论文(共2篇)

兽医肿瘤学论文(共2篇) 第一篇:中药抗动物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 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发生 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着动物的生命和健康

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和手术、放疗等结合,虽成功的提高了多种恶性 肿瘤的治愈率,但由于较强的副作用及耐药性,使得寻找新的治疗肿瘤药物的研 究刻不容缓。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而受到关注,而随着人 们对中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中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 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 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 耐药性等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近些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动物肿瘤方面的 研究成果,主要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 导肿瘤细胞分化、细增强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端粒酶活性这六个方面的抗肿瘤机制 入手,对中药抗肿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意在为开发中药抗肿瘤药物提 供依据。

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机体正常情况下,细胞增殖和凋亡达到平衡稳态,一旦细胞的增殖或 凋亡发生异常,这种平衡稳态失调可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肿瘤,而促进肿瘤细 胞凋亡可达到使肿瘤缩小,癌症消退的目的。中药可通过直接损伤肿瘤细胞的 DNA、阻滞细胞分裂周期、抑制肿瘤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最终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王开祥等研究了通光藤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白桦脂酸对肿瘤细胞的 影响,白桦脂酸在诱导MCF-7细胞48小时后,发生细胞死亡、发泡并呈现出细胞 核迸裂,逐渐形成凋亡小体。细胞DNA断裂为180bp的DNA碎片,表明白桦脂酸 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其生长。陆雪莹等对石榴皮中的化学组分影响胃 癌BGC-823细胞周期的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将胃癌细胞阻滞在S期,使其不能通 过G2/M期检测点进行细胞分裂。木犀草素可使胃癌细胞阻滞在G2/M,细胞不能 进行正常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此外,很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多糖也能够通过 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的效果。当归、紫菀、墨角藻中的多糖分别能够抑制HeLa、SGC-7901、AGS细胞的生长,而发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 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 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肿瘤的 生长及转移过程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只有肿瘤实质内部不断地生成新的血管组织, 才能保证肿瘤持续生长和转移的供养需要。如果通过药物控制肿瘤血管的生长, 则会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受到抑制甚至凋亡和坏死,这是“肿瘤生长依赖 血管生长”学说的核心思想。目前,寻找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已成为中 草药抗肿瘤的新兴热点。

Kim等通过对山慈菇中提取物二氢异黄酮化合物的研究发现,它能够 对新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生长和管腔形成产生抑制作用,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吴秋玲等(2012)的研究表明斑蝥、水蛭可以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 管密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另有研究以中 药女贞子为对象,证实女贞子提取物通过抑制VEGF和TGF-α的表达而达到抗肿 瘤作用。1980年,北川勋首次从人参中提取出人参皂苷Rg3,并随后发现其具有 抗肿瘤作用,之后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张 晓平等(2012)的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3除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外,还能够抑 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He等(2012)的研究结果显示出Rg3对肺癌细胞和 胃癌细胞的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抑制卵巢癌VEGF的表达,以 此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除以上提到的中药物外,姜黄中的姜黄素、薏苡仁、三 七等均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3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恶性肿瘤在功能和形态等方面与未分化的胚胎细胞相似,而诱导分化 即在体内外分化诱导剂的作用下,使恶性肿瘤细胞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细胞方向 分化逆转。与其他抗肿瘤机制不同,它的特点在于不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而是诱 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细胞。迄今为止,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 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对抑癌基因的作用、影响细胞信号通路和改变细胞膜生化特 征等途径来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赵晶晶等(2011)研究了齐敦果即油橄榄对癌细胞3T3-L1的诱导分化 作用,证实了齐敦果中的萜类物质能够上调脂肪细胞PPAR-γ和GLUT-4的mRNA 表达、增加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达到诱导分化癌细胞的效果。Zhang等(2012)的研究显示紫草中的紫草素能够对癌细胞HL-60产生诱发分化作用, NBT还原能力以及CD11b/CD14表面抗原的表达有比较强的剂量依赖型关系, Nrf2/ABE下游的靶基因呈剂量依赖性增长。在中药复方抗肿瘤的研究中,由黄 芪、白英、龙葵、郁金和紫衫组成的紫龙金片能够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转录 和表达,0.5毫克/毫升的紫龙金片作用于Bel-7402细胞,显著降低AFP分泌量和 r-GT、ALD活性,显著增强OCT、TAT和ALP的活性,可见在此浓度下的紫龙金 有诱导Bel-7402细胞分化的作用。

4 增强免疫力 动物免疫功能的强弱也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不可分。所有动物的体 内都有癌细胞,由于免疫系统的存在,可以产生抗癌效果。所以当机体的免疫力 在正常范围内时,肿瘤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低于正常范围,那么机 体就不能够抵御肿瘤细胞的侵袭,癌细胞在有利的增殖环境中迅速生长并表现出 来。因此,免疫力低下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药抗肿瘤的研究中, 发现中药除可通过激活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还可激活网状内皮细 胞,吞噬、清除老化细胞和异物,又可促进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等的生成,对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杜仲总多糖能抑制 S-180 肉瘤的生长,并能够提高胸腺 指数和脾指数,增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拮抗环磷酰胺引起 的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减少。蔡寅等通过对苦瓜多糖抗肿瘤的机制研究 表明,苦瓜多糖可通过刺激淋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活化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 能,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活性。李景辉等研究结果显示,蒲黄提取物能提高 C57BL/6荷瘤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自然杀伤细胞(NK)在机体防御反 应中起免疫监控功能,无需肿瘤特异性抗原识别便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有研 究证实,水蛭的抗凝作用能提高NK的活性,促进其侵入肿瘤组织杀伤肿瘤细胞。

5 抑制肿瘤端粒酶活性 端粒和端粒酶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在目前肿瘤的研究中受到 很高的关注。端粒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稳定染色体的功能,防止染色体DNA 降解、末端融合,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调节正常细胞生长。端粒酶在细胞中的 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通过其逆转录酶活性复制和延长端粒DNA来稳定染色体端粒 DNA的长度。对于正常细胞而言,当进行了一定次数的分裂后,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就不能承担保护染色体的责任,细胞进入衰老凋亡。而癌细胞为了逃避这 种死亡必须重新获取一种机制来维持端粒长度,大多数情况下细胞会选择端粒酶 重新表达来维持细胞的永久生存,因此端粒酶的重新激活是癌细胞标志。

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中普遍存在,有报道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 过抑制肿瘤端粒酶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如染料木素和水飞蓟素都能够通过抑制 端粒酶活性来缩短端粒长度,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陈转鹏等研究了藤黄中活 性成分藤黄酸对人结肠癌LOVO、SW480细胞端粒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藤黄酸可 同时抑制LOVO、SW480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 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 胞增殖。耿传营等利用齐敦国酸、姜黄素和大蒜素作用于人的宫颈癌(Mel80) 细胞,研究结果显示这三种中药单体除了使Mel80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外,对 Mel8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出一定的时相性。

中药具有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因此,在近些年国内 外对中药抗动物肿瘤的研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药抗肿瘤的机制也随之得到 发展。经查阅文献发现,大量的中药抗肿瘤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诱导肿瘤细胞 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增强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端粒酶活 性等5个方面。随着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探索,中药的研究已经 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更加深入地发现其作用机制和靶点。然而中药的成分复杂, 一种中药可能具有多种抗肿瘤机制,而不同的中药也可能有着相同的作用机制。

因此,我们还需对中药抗肿瘤作用进行客观具体、 定性、定量的研究。我国中 药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相信以中药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来进行研究, 中药抗动物肿瘤的研究前景会较为光明。

新农业 2016年9期 作者:杨作丰 第二篇:哺乳动物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 肌动蛋白调节蛋白Ena/VASP家族存在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黏 菌(Dictyostelium)上,它是结构保守的、与细胞运动和黏附调控有关的蛋白家 族,定位于动态的肌动蛋白重塑区域,促进肌动蛋白丝形成。

Mena过表达与癌 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1 Mena的生物化学结构 脊椎动物的Mena基因位于1q42.12 [1],其编码产物由541个氨基酸组成,与果蝇(Drosophila )的Ena相似,称为哺乳动物的Ena(mammalian Enabled, Mena)[2],其cDNA上存在多个转录子,编码不同的亚基,主要条带包括:80kDa、 88kDa、 140kDa。80kDa条带是Mena广泛表达的形式,140kDa条带是神经细胞 亚型,由选择性剪接产生[2]。88kDa条带可能是翻译后剪切的亚型。在秀丽隐杆 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Ena/VASP唯一的基因为UNC-34,具有调节肌动 蛋白丝动力和组织结构的作用[3]。在脊椎动物,Ena/VASP蛋白包含VASP,Mena 及Ena-VASP样蛋白(EVL)[4],均具有同样的保守结构域,包括N-末端的EVH-1 结构域,中间的多聚脯氨酸结构域(poly-proline region,PPR)和C-末端的EVH2 结构域[4]。N-末端的EVH-1结构域定位于1-133残基[2],EVH-1结构域调节 Ena/VASP蛋白与富于脯氨酸的配体,例如黏着斑蛋白(vinculin)和斑联蛋白 (zyxin)相结合。中间的多聚脯氨酸结构域(PPR)与肌动蛋白结合蛋白profilin 及Src同源3结构域(SH3)相互作用。C-末端的EVH2区域定位于507-733残基[2], EVH2残基与球形肌动蛋白(G-actin)和丝状肌动蛋白(G-actin)结合,调节 Ena/VASP蛋白的四聚体化。

2 Mena在正常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 在小鼠组织中,Mena可在脑、胃、肠、血管、肾小球系膜的肾细胞 和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伴随组织的成熟其表达水平降低[5];
在人类正常 组织中也可见到Mena的表达,如脑和心脏组织,但正常肺组织未发现其表达, 与小鼠一样,伴随增龄过程Mena蛋白表达下调,成人心肌细胞未能检测到其表 达[6]。研究发现,Mena蛋白可在肌上皮细胞中高表达,而乳腺腺泡细胞和导管 细胞不表达[6]。Ena/VASP蛋白定位于细胞间的黏着斑、板状伪足前沿,丝状伪 足尖[7]以及细胞内动态的肌动蛋白区域。在同嗜性黏着中,Mena以两种独特的 模式定位,Mena细带见于钙黏蛋白为基础的板状伪足外缘,常与E-钙黏蛋白的 小簇团和周围纹重叠,令人吃惊的是,Mena也与E-钙黏蛋白的大簇团共定位[3]。

提示Mena参与黏着斑的组成,选择性地定位于细胞间的亚区。

3 Mena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3.1 Mena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 Mena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表达上调,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7]、结直 肠肿瘤[5]、宫颈肿瘤[8]、胰腺癌[8]等。Di Modugno等[9]发现浸润性导管癌和导 管原位癌Mena均呈高表达。提示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蛋白在增殖过程中也有 一定作用,推测Mena过表达可能受到有丝分裂刺激的诱导,通过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排促进细胞增殖[9]。Gurzu等发现结直肠肿瘤Mena既不在正常结直肠黏 膜表达也不在没有异形增生的息肉中表达,但在高级别异形增生的腺上皮细胞中 异常高表达[5];
Pino等发现原发性和转移性胰腺癌中Mena过表达[10];
Gurzu等 又在宫颈病变中发现Mena并不表达于正常的宫颈上皮,其表达强度与CIN级别相 关[8]。Mena过表达可以认为是异型增生和癌变的早期事件

3.2 Mena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 Me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评估肿瘤细胞能动性和肿瘤侵袭转 移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指标[11]。在乳腺、宫颈、结肠和胰腺癌中,原发肿瘤Mena 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相关。肿瘤细胞高表达Mena是肿瘤转移微环境的部分[12]。

在大小鼠乳腺肿瘤模型中,Goswami等发现,侵袭性乳腺癌细胞Mena mRNA表达增加3~4倍[13],Mena的两种亚型++,+++在侵袭性肿瘤细胞中表达 增加,而亚型11a表达减少[13],因此将+++命名为侵袭亚型(Mena INV)。侵袭 亚型Mena INV能促进癌细胞对EGF信号的反应,导致伪足突起及肌动蛋白在伪 足尖端聚合,这两个反应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Mena INV 能稳定侵袭性伪足(invadopodia),增强其基质降解能力,增强癌细胞在三维环 境中的运动性,增进体内外癌细胞的侵袭潜能,形成肺转移[7]。

在Mena野生型和缺陷型小鼠乳腺肿瘤及乳腺发育研究中,Roussos等 [12]发现,Mena缺失能减少肿瘤发病率及转移播散,延长肿瘤潜伏期,但对肿瘤 负荷或癌的组织学分化没有影响。Mena缺失通过减慢肿瘤进程和减低肿瘤细胞 的侵袭及进入血管以减少肿瘤转移 [12] 。

3.3 Mena与肿瘤的预后 Gurzu 等发现直结肠息肉中Mena过表达与恶性转化的高风险性相关 [5]。恶性肿瘤中Mena过表达者预后差,并常伴有血管侵袭、高的p53核阳性染色、 微卫星稳定性肿瘤(MSS)状况和高的血管生成。Mena低表达或阴性者预后好[5]。

Di Modugno等发现超过90%的乳腺癌转移病灶中Mena表达上调,并与HER-2+、 ER-、Ki-67状态和肿瘤大小等乳腺癌预后差的指标相关[9],提示Mena高表达或 侵袭亚型Mena INV的出现或亚型11a表达减少可能预示肿瘤的转移,侵袭亚型 INV和++外显子的检测可能成为重要的判定转移潜能诊断和预后的指标[11]。

3.4 Mena与肿瘤治疗的关系研究发现小鼠乳腺癌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上调Mena的表 达,Mena与HER-2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9],提示Mena可能将酪氨酸激酶 受体信号偶联到细胞骨架上。Herceptin治疗能下调hMena表达,而neuregulin 1能 上调hMena表达。体外实验发现neuregulin NRG和Herceptin治疗能刺激或减少 HER-2的活性。在MCF-7和BT474乳腺癌细胞株上,NRG1因子能上调Mena的表 达,通过刺激HER-2活性诱导乳腺癌增殖和进展,同时伴随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 改变。体外实验发现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进行Herceptin治疗能下调Mena 的表达[9]。

4 展望 Mena表达与细胞运动性和黏附性的调节相关,Mena蛋白过表达与恶 性转化危险性的增加以及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