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在作文立意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思维在作文立意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显性化。《美国的“写作 危机”》一书指出:“写作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要 想这种文化得到提高,写作课既不能作为诸学科中一门孤立 的学科来教,也不能作为语文课的唯一的领域来教。”因此, 培养学生作文立意的能力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开 始,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是指沿 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的信 息。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 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 表现。因此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助于创造力的提高。”它具 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在作文立意教学中,我 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作文立意教学发散思维流畅性的训练 流畅性也称多端性, 即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 多个侧面去解读, 产生许多与作文话题相关的联想, 获得 多种结论。
1.多方位发散 教师首先给出一个话题或作文材料,然后学生根据这些 信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 过独立思考,输出许多新信息,获得许多新知识。如在讲授 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时,教师先展示材料,告诉学生此则材料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顺势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
捡到手机的人想见利忘义,却因丢失手机之人的爱心举动而 被感动,随即归还手机,并决心向丢手机之人学习,做一个 真诚、友善之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义与利”“真善美 与假丑恶”“善良”“传递正能量”“爱心可以转化人”等 方面去立意,从而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又如2013 年高考山东卷,材料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误—诚恳接 受错误—影响他人”这样一个思路来展开,在整个思路流程 中,可以分为作家、纠错人两个维度。从作家的角度来看, 包括“只有改变了自我,才能寻找人生价值的高度,实现人 生的价值”和“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两个立意;
从纠 错人的角度来看,包括“寻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两个立 意。
2.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调动自己大脑的所有资源,有时候还 需要调用全班学生的集体智慧,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就 是“头脑风暴法”。教师鼓励学生把作文话题或材料反映的 立意尽可能的全部说出来,不论正确与否,教师重在对这些 想法的收集与分类,再进行统一的点评。集体发散思维可以 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个别学生个性 意见的发表,甚至可以是跨班际的交流。如2013年高考广东 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把材料中的人物分成两大类,一类 是慈善捐助者,一类是受助者。然后让学生分组或个别自由讨论。讨论的方向包括这两类人物有着什么样的处事态度、 价值观、人生观等。从慈善捐助者的角度看,行善不仅是一 种个人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但要注重方式,让人在 有尊严下接受帮助。从接受捐助者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三种 情况,一是高兴的接受者,他们用这些捐助来改善生活,以 后要回报社会;
二是声明偿还者,他们知恩图报,有自尊, 在不卑不亢中接受捐助;
三是拒绝者,他们认为尊严高于一 切,人不可以为“五斗米折腰”。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言后, 再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以上的看法都是正确的,从而 引出“接受慈善,接受一份爱心”“做有智慧的捐助者”“有 尊严地接受捐助”“拒绝捐助,自强不息”等立意。
二、作文立意教学发散思维变通性的训练 变通性又称灵活性, 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新出现的现象、新问题进行判断、解决的过程。变通性是 发散思维的重要标志。在作文立意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引 导学生沟通联系,建立知识网络结构,系统化已有经验,在 大视野、大背景下,横向、纵向或逆向多角度思考,发现人 与人、事与事之间的特殊关系与本质;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事 物的内涵和外延,启发学生通过分析事物的异同关系、纵横 关系、因果关系、演变关系和对应关系, 沟通各种事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归纳出最佳立意。如2012年高考四川卷 的作文是根据《手握一滴水》来写自命题作文,这给考生自 由发挥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只要考生把握了“水”的共性,就可以衍生出许多与水相关的立意。从具体的“水”出发, 可以从环保的角度确定“保护水资源”“爱护自然”“别让 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等立意;
从抽象的“水”出发, 一滴水可以反映整个世界,一滴水虽然很小,但它却可以折 射出太阳的光芒,考生可以从“大与小” “整体与局部” 等辩证关系去立意;
从哲学的角度看“水”,一滴物质上的 水的重量是微不足道的,但考生可以把这一滴水看成是人的 一种“诚信”“道德”“仁爱”等品质,它握在人的手上, 可以很轻,但也可以很重,轻重只在一念之间。
三、 作文立意教学发散思维独特性的训练 1.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正题反作,是指采取与一般思维方式相反 的思维方式,对所给的题目或材料进行反向思考,从话题或 材料中提炼出某一指向相反的观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 行相应的质疑性思考。如可写“有志者事未必成”“逆境更 能促进人的成长”“人可以为五斗米折腰”等。当然,逆向 要注意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避免片面求异而导致弄巧成拙、 强加因果、本末倒置等弊端。
2.新高度阐述 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作文材料,追溯事物的本源,从哲 学的高度进行审题立意及阐释说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 力。如2013年高考重庆卷给出了多元的材料信息,重点考查 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何让一颗豆子发生蜕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豆子是一种自然的物质,本身的属性是不能改 变的,但通过技术可以让豆子发生物理或化学上的反应,从 而使其价值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技术让 价值得以提升”“变通”“勇于面对现实”“努力改变人生” “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生”等方面去立意。又如2013年高 考安徽卷,材料引用了萧伯纳的一句名言,针对已经发生的 事,有的人提出了“为什么这样”的疑问,这种疑问或多或 少都带上了抱怨、懊悔、不满之意,而追问“为什么不能这 样”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是一种对生活充满期待的乐观 态度。两相对比,从哲学辩证的角度看,立意可以有“梦想 不是梦”,或者“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面对既成的事 实,不要怨天尤人,只有正视事实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或者“梦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只有敢于有梦想,才 能实现梦想”等。
wWw.dYLw.nEt 在进行作文立意发散思维训练过程中,除了技术层面的 要求外,教师还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留给学 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暴露各自的思维过程,充 分肯定他们的大胆创新精神,对一些标新立异的看法,不要 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让学生学会赏识、分享别人的智慧, 并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进行题后反思,让学生在怀疑与批判 的思维碰撞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独立人格。当然,作文立 意发散思维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还是要强调学生作文的立意言之有物,并力戒空洞、抽象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蒋仲仁.思维·语言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8. [2]李乾明.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2008(6). [3]付蕾.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 . 心理学探新,2000(10). [4]段建军,李伟.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