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历史 浅析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方法

浅析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方法

浅析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概念的理解 课程一词在拉丁文中是跑道的意思,由于认识上的差异, 有人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有人认为课程就是教学计划,也有 人认为课程就是教学经验,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全面的。

从广义来讲,课程就是实现教育目的、目标而组织的由教育 内容与实施策略所构成的有机的整体;
从狭义来讲,课程指 教学的科目,在这里指一门学科。

学科是指为了教学的需要,而把某一门科学内容加以精 选和排列,使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某一学校教育所 应达到的水平。学科同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内容既 要能反映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又要是科学上有定论的东西, 这是二者的联系。学科的体系不同于科学本身的体系,它既 要适应不同年龄的学习,又要能达到学校教育的目标,这是 二者的区别。

历史属于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历史课程是广义的文 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它是一定的政治 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是给予伟大的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 的政治和经济。任何国家,不管它的社会制度如何,教育都 是为了社会的需要,培养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人。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育目标 也由培养传统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化,历史教育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地需要进行改 革。因此,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即指历史教育为实现其新的教 育目标而选择的全部教育内容及进程。

二、历史课程改革的内容及进程 著名教育家泰勒经过八年的学校实验,1949年完成了他 的《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创立了较完整的课程改革理 论体系,他指出,课程应包括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所 以,笔者认为历史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制定历史学科课程 标准,进行历史学科课程设计,调整优化课程结构,编写有 特色的教材,加强对历史教师教学手段的培训和学生学习方 法指导的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等等。

基础教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借鉴国内外课改的经 验,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我们了解到:我们的课改工作 方针是“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具体工作分两个阶段:
2000年到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颁 布新的课程标准,评价制度及课程管理政策,使用新教材并 运行起新的学校管理制度;
2005年到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 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历史课程改革已按此进行。

三、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 在历史课程改革的范畴里,最重要的是课程标准的制定。

以往实行教学大纲制,中小学教育从上到下实行一纲(教学 大纲)、一本(统一教科书)、一参(统一的教学参考书), 全国上下一盘旗,没有体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学生认识的差异性。在这种大“气侯”下,历史教育的观念滞后,人 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课程结构单一、 内容陈旧,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社会实际;
课程实施过程基本 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难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 课程难以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 需求等。为此,教育部决定要在总结现有课程建设成就和经 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这是非常英明的举措。课程标准具有教学大纲的功能, 但它不同于教学大纲,它是一种规则,它研究的是课程体系 中的性质、功能、范畴,明确本学科的目标、范围,研究本 学科结构、概念、基本观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本 学科不同类型课程的综合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体现了国 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国 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 建议、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 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历史 学科课程标准已按此颁行。一个好的课程标准制定后,就使 得教材编写、教法采用、教学效果评价有了游戏的规则和法 律的依据。好的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教材的多样化、 教法的灵活性,有利于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从而更好地为 新世纪服务。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全新的历史教育 的春天到来了。四、历史课程改革的难点 任何改革,都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失误和偏颇总是会发 生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总结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 对历史学科课程改革肯定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回顾过去 的一个世纪,国外在课程改革中主要有哪些问题呢?综合起 来如下:
1.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0 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儿童中心论”非常流行,片面强调学 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对忽视对课程本身的系统建设,因 此受到“轻视教学论”的抨击,但五十年代以后,又明显呈 现课程过深、过难、过分理论化的趋势,从而使新教材难于 吸引大批学生,教师也不愿意教。我们现在的教材就有这样 的特点,有些偏,过于精简,难以理解,而且题和教材不配 套。

2.在社会舆论上没有作好充分宣传,因为新的探索就是 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当人们没有接受新的理念之前,必然会 对新的改革产生心理上的反抗。例如,美国的现代外语设计 课程在52万美元的支撑下,历时七年的实验取得了成功,在 美国东北部各州试用的结果是学生的口语能力大多超过老 师,就是为了这一点,教师就拒绝采用该教材,以取得关于 教师的传统形象。我们现在的教材虽有了几种版本,但在教 材的使用上,都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选定的。

3.忽视课程设计的规律性,对学校课程的编写作了形而上学的理解。众所周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要求娴熟学 科新知识的专家、学者参与中小学课程设计,这实际上是把 课程编写同学术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混为一谈,这使得课程改 革过深、过难,教师难以掌握、学生不太愿意学,结果这成 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上述情况,现在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教师本人对新教 材的适应能力,并且把这种适应能力培训工作列于课程改革 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对教 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项工程对有着13亿 人口的中国来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它的复杂性、重要性、 创新性使我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目前改革的难点,而对历史课 程改革而言,难度就更大了。主要因素分析起来大概有以下 几点:
(1)由于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 了转变,升学就业趋向电子工程、医学、金融、法律等热门 专业,师范专业成为了冷门,而历史又是冷门中的冷门学科, 很少有人选择。

(3)学校领导,特别是初中学校的领导,从本学校的 升学利益出发,以中考不算历史成绩或算也分数有限为由, 减少甚至不开历史课,更不愿意送教师培训。

(4)中途培训在资金和师资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学校 会大力支持,但在贫困地区,在教师资源紧张的地区,培训 工作就很难进行。(5)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培训的结果。其实现在很多 老师还在穿新鞋从老路。

综上所述,历史课程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周 全的策略,需要主管部门的支持,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支撑, 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历史学科课程改革,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方展画.美国联邦政府与当代美国教育改革[J].比 较教育研究,1990,(2). [2]王铎全.历史教育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89. [3]张健.学校教育实用全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