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和 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 他学科课程一样面临着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恰 当、实施后效果是否有效等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 们才能不断建设、实施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科 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成为回答上述问题的必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主要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计划、实施和结果 等相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探索改进途径的活动;
它是心 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控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方案内容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杠杆[1],对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目前,学者们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并没有达成一致看法,也没有形成 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因此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 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述 评,有利于建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现状 (一)评价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 康,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增进心理健康、完善 人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目标[3],并遵循适应时代需求原则、系统性原则、可 操作性原则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原则对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目标进行评价。
(二)评价主体 (三)评价内容 有研究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 的内容应包括以衡量学生对课程学习态度为目的的评价项 目和以衡量学生内在心理成长、外在行为变化为目的的评价 项目。前者包括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愿、对心理 健康知识的兴趣、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 注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对教材的看法等,后者包括学生适 应及处理挫折能力的变化、学生对心理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变 化、学生对心理健康及心理问题等的理解、学生在遇到心理 问题时的反应和措施[6]。何蕊认为,可从课程运作的三个 维度六个方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评价,三个维 度是指客体维度,即课程目标、课程材料(包括课程大纲、 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课程效果,主体维度即学生和教师, 活动维度即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法的运用等 [7]。田丽认为,应以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评价内容, 即考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否达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 的设计科学合理、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吸引全体学生积极 参与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教学目标[3]。
尽管研究者提出的评价内容不同,但都是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进行设定的,都强调了学生在课程评价过程中的 主体地位。
(四)评价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 程,评价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和质量。总的 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前者主要包括心理测量法、问卷法、实验法等,后者主要包 括档案袋评价法、行为观察法、情境性评价法、自我评价与 他人评价法、协商对话式评价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1.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评价法,是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量表(如 SCL-90),通过对比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之前与之 后的心理素质发展水平,考察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实施前、 后之间的心理素质变化程度,进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 响作出评定。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 学效果,其优点是测验的量化程度高,评价结果准确、客观、 详细。然而,采用该方法容易忽略课程规划中那些不可测量 的重要方面(如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从而影响课程评价 的信度[7]。
2.问卷法 问卷法即根据评价的内容和要求,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将 要调查的内容,并设计成问卷,由被调查者在规定时间内回 答,从而获得书面的评价信息。该方法使用很广,在评价课程运作的各个环节均可使用。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省时省钱 而有效、调查范围广,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便于统 计。但问卷调查的内容往往有限,被调查者的填写态度也难 以保证,某些复杂的问题难以通过书面回答讲清楚,因此搜 集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 程度[7],有时不仅信度较低,而且回收率难以保证。
3.实验法 4.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 现的材料收集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评定学生在 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成长状况等,其实施过程 分为组织计划、资料收集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3]。该方法 是评价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收集的信息量 大而全,容易与教学结合,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但收 集作品的过程十分耗时,且其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一致性, 在应用于较大范围的评价时难以控制。
5.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是指对学生的日常活动情况,有计划、有目 的地进行观察并记录,作为评价的材料。行为是心理的外在 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来了解其心理活动。其优势 是能描述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行为,对于低年级儿童很适用。
但难以避免观察者以先入为主的观点和刻板印象对被观察 者进行观察记录,因此该方法较难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行为。
6.情境性评价法 情境性评价即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场景,使 其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对学生的 心理成长状况进行评价[7]。其评价过程包括:首先,通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
其次, 教师灵活自然地捕捉或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 论和知识去应对这个情境;
最后,教师对学生在情境中的反 应作出客观评价[3]。该方法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 要求,并且由于创设的情境接近学生生活,不会给学生带来 压力,因而易受学生欢迎。但该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创造安全、 热烈的课堂气氛,并且设计的情境要体现现实生活情境,因 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7.自我评价法与他人评价法 按评价的主体划分,评价方法可以分为自我评价法与他 人评价法。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收 集多方面反映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及相应行为变化的信息,从 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作出较完整、较客观的评价。
自我评价即被评者对自己所作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思性 评价,学生通过自我报告的形式评价自己是否感到经过心理 健康教育后,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习情况、情绪调控能力等 方面有提高或改善[8]。他人评价是让被评者周围的人对其 进行评价,“他人”即非常熟悉与了解被评者的人,其范围越大,评价越全面客观。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增强人们的评 价能力,但是缺少外界参照,无法进行横向比较[7]。
8.协商对话式评价法 9.作品分析法 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应的、与学生实 际生活联系的作业,然后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分析评定, 从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进而评价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该方法能够从作业中拓展、强化学 生所获得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但评价的标准难以统一,因 此难以进行横向比较。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思考 (一)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评价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中,如何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 客观、可靠、科学?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每一种 评价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为了克服单一方法存在的缺陷, 在课程评价中可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相 互佐证,最大化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如针对问卷法 的不足,可结合协商对话式评价法等质性评价法对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同时进行评价,较好地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
(二)即时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相应行为的改变并非即刻、短时 间就能见效,而是需要一个积累、酝酿或潜移默化的过程。
如果单独强调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即时评价,就很可能在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改变还没来得及发生的时候进行评价, 即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还没显现出来的时候进行评 价,这就难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因此,课程评 价不应该只是一次性的评价和即时评价,而必须结合即时评 价和延缓评价于一体进行持续性的评价,才能更真实、客观 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产生的 影响,也才能观察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能否得到保 持。
(三)注重评价结果的实际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提高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仅提供或揭示教学效果,但在现 实教学中,很多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课都存在认知偏差, 即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是忽视了对课程教学效果的 评价。尽管有些学校能够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但往往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察,过于形式化,不能真正对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效的评价,更不能使评价结果服务于 课程效果的改善,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教学相脱离,背离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目标。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评价时,教育者应注重评价结果的实际应用,根据评价 结果不断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不断提高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建构有别于一般学科课程的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关注的不是学科知识本身,而是学科知识的内化和学生各种心理机能的完 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 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评价方法、体系也必将不同。由于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课程的实施仍然处于 探索阶段,其评价体系更是不成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 会参照某些成熟学科的评价体系来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 行评价,如仅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作客观定量的评价,导致 评价体系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课 程评价过程中,应建构有别于一般学科课程的评价体系。
(五)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对课程本身质量的保证、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还不成熟,仍处于探 索阶段,教育者还需要给予更大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吴菁.课程评价介入:有效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3):132-134. [2]田丽.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 探究[J].教育探索,2010(12):138-139. [3]吴兴华.试论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J].教育与职 业,2008(23):95-96. [4]李玲玲,郭兰,吴颖,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 法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162-164. [5]赵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及反思[J].黑龙江教 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32-33. [6]何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初探[J].乐山 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33-136. [7]刘志芬.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思考[J].职 业圈,2007(17):121-122. [8]王淑敏,张大均.关于心理素质训练课评价标准的探 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