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发展
解读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发展 黄厚江 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是苏州市名师培养的一项颇 具特色的工程。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名师教学 思想的形成;用个比喻来说,名师发展共同体是名师教学思 想成长的摇篮。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
1.它遵循教师发展的规律,突破了名师发展的“思想 瓶颈”。
大家都知道,教师发展有两个“高原现象”。第一个 是在工作10年左右比较成熟以后,一般是拿到中学高级教师 职称之后;
第二个是在工作20年左右,教师达到了一定的高 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常常是获得特级教师一类称号,也就 是所谓功成名就之后。我们把前一个高原现象称为亚高原, 它使很多教师成为比较平庸的教师;
后一个高原则使一部分 很优秀的教师停滞不前。我们认为:造成前一个高原现象的 原因,主要是“动力瓶颈”,即缺少再进取的后续动力;
造 成后一个高原现象的原因,则主要是“思想瓶颈”,即无法 在教学思想上实现新的提升和突破。因为仅仅是经验的积累 和教学案例(哪怕是成功的案例)的叠加并不能使这些已经 是名师的教师登上新的台阶,再有新的发展,甚至不再有新 的成功享受。对于名师队伍的打造,解决后一个高原现象的 问题更为重要;
而解决后一个高原现象的问题,促进名师教学思想的形成则是关键。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运用“鲶 鱼效应”为突破这个“瓶颈”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所谓“鲶鱼效应”,说的是挪威人特别喜欢吃沙丁鱼, 尤其是活鱼。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让沙丁鱼活着运到渔港。
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窒息而死。
但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船长 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 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便十分紧张, 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 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它的 原理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员工管理之中。而这一原理对 于教师队伍建设,乃至名师队伍的打造也很有借鉴意义。那 些处于高原区的名师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是“沙丁鱼”,缺乏 忧患意识,缺乏进取精神。组建名师共同体之后,一些思想 活跃的名师就像是一条条“鲶鱼”,给名师团队注入了活力, 搅活了名师群体,激活了共同体成员的思想。
2.它针对教师专业高位发展的特点,搭建了思想共生 的交互平台。
所谓名师区别于一般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地方,就 是名师具有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某种意 义上可以说,具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是一个名师的真正标志。
而教学思想从哪里产生呢?当然从教学实践中产生。但有了 教学实践乃至有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未必能够产生教学思想;
而且教学实践只是孕育教学思想的种子,而教学思想的 成长却更多地依赖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无数成功案例证明, 共生效应对于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 共生效应,有人又称为群落效应,也叫伙伴效应,是指人才 的生长、出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 倾向,就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和时间内,人才不是单个出现 而是成团或成批出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地域效应。即 某一地区因为历史传统或其他原因,往往产生、汇集了某一 方面的大量人才,处在这个地域的人,如果努力,会比其他 地域的人更容易成才。二是时代效应。即不同的历史年代, 有不同的时尚和需要,从而推动相应领域的人才大量产生。
三是团队效应。目标科学、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人际关系 融洽的团队,有利于一大批成员都取得良好的成就。苏州市 名师发展共同体所表现出来的,既是地域效应,又是时代效 应,也是团队效应。也就是运用共生效应的原理,利用苏州 教师队伍的优势,为名师搭建思想共生的平台,打造苏州地 域的名师团队。
之所以认为名师共同体是教学思想成长的摇篮,更主 要的是来自我自身的体会。加入名师共同体,收获是多方面 的,而最大的收获是教学思想的成长。
首先是促使我对教学思想有了自觉的追求。尽管30多 年来,始终对语文教学矢志不渝,孜孜以求,但我是一个没 有远大志向的人,一直没有树立远大而明确的目标。一位在全国很有影响的专家领导曾对我说:黄厚江,在全国要数语 文教师,你或许可以算一个;
要算语文教育家,你就算不上 了。对此,我心服口服,因为这是事实。我从来也没有想过 要成为一个什么“家”,当年工作也就是立志成为一个受学 生欢迎的老师,当然也就没有想过要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思 想。因为在我心中,“教学思想”简直是天上的月亮,是遥 不可及的事情,只可“远观”而绝不可“近玩”。成为苏州 市名师发展共同体的一员,使我和“教学思想”一天天靠近 了。苏州市名师共同体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有自 己的教学思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名家。在一次共同 体负责人的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就点着我的名说,你们要 有成为全国教育名家的责任。在共同体工作安排中,明确要 求每个成员在3年内必须召开一次教学思想研讨会。可以说, 成为一个语文教师以来,我从没有一天停止对语文教学的思 考和探索,可是却从来没有使自己和语文教育名家联系到一 起,也从来没有使自己的思考和“语文教学思想”联系到一 起。共同体工作启动不久,大家的“思想”真的都活起来了, 不时收到的工作简报上常常看到许多名师举办教学思想研 讨会的消息。渐渐地,在我心中,以前如同天上星月的“思 想”似乎落地了。我也开始了对自己30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的 回顾和整理,开始对30多年尤其是近10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 梳理和提炼,对以前用400多篇零散论文表达的各种观点进 行整合和系统构建。于是我的本色语文教学思想逐步地清晰起来,其系统的理论框架也逐步形成。
加入名师共同体,不仅唤醒了我对语文教学思想的自 觉追求,也使我对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前,看到一些人上了一两节成功的课,就提出一套自己的 教学思想,提出了一两个概念就说是教学思想,喊几句漂亮 的口号也说是教学思想,甚至把别人的一个概念拿过来戴在 自己的头上,就宣称教学思想,我也觉得这样做很浅薄、很 草率甚至很可笑,但到底什么是教学思想,自己心里也不是 很清楚。带着这样的疑惑,在征得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同意之 后,我们共同体把“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教学思想的提炼”作 为研究课题,我们邀请教育研究专家给我们进行理论指导, 我们围绕专题进行读书讨论,我们还组织了以此为主题的论 坛。国家督学、著名教育研究专家、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 尚荣先生具有高度理论性的讲座廓清了我们的认识,著名特 级教师周永沛先生以案例为主的关于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 讲座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发。渐渐地,我们对教学思想的 理解变得清晰了。
我们还认识到:所谓教学思想,必须要有自己的学科 主张,即要有科学的又是个性化的学科理解。所谓科学,就 是要符合学科学习的规律,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生认识的规 律,以及学科课程的要求;
所谓个性化,就是不能人云亦云, 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操作机制。所谓 教学思想,必须是来自自身教学实践的思考、总结和提炼,空想的或者舶来的“思想”都算不得是自己的教学思想。所 谓教学思想,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所谓理论 基础,一方面必须有充分的哲学、教育、文化、课程等方面 的理论依据;
同时还必须形成自己的系统的学科理论。所谓 实践支撑,一方面教学思想的观点必须以充分的教学实践为 根据,必须有大量的教学案例作为证明;
另一方面又必须能 够回到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实践,具有操作性,可复制可推广。
所谓教学思想,必须是对一个学科各个领域比较全面的思考 和涵盖,而不仅仅是对学科教学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方面 的认识和体会。也许我们这样的理解并不完全正确,但这样 的认识过程,澄清了我们对教学思想的认识,使我们对教学 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更重要的是,这促使我对自 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检视,并且自觉地用自己 的教学思想检验、引导自己的课堂。
我们还认为,名师共同体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或者说一 个很主要的优势,就是用思想去影响人、引领人。如果把共 同体和一般的名师工作室比较,我以为一个鲜明的区别就 是:名师工作室主要是发挥名师的影响力,用近乎“师徒结 对”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它基本是单向的向下引领的机 制;
而名师共同体的机制则是注重多向的引领。这个引领主 要是三个层次:一是名师群体整体的向上向更高层次发展的 自身引领;
二是名师群体成员之间的横向引领;
三是名师群 体对其他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的向下引领。我所在的语文名师共同体,这种引领的方式是多样的,有活动引领、课题引 领、课堂引领、学术引领、分层引领等。但我们以为,无论 是哪一个层次的引领,最主要的引领方式是思想的引领。我 们前面说过,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名师,要继续发展,要继 续成长,主要是要实现思想的成长;
在第二个层次中名师之 间的互相引领,更多的也是思想的碰撞,思想的激发;
在第 三个层次中,尽管并不排除通过课题、课堂等形式引领青年 教师的成长,但我们以为作为共同体的优势主要还是思想的 引领,因为思想的引领比之于其他形式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至少在我们共同体,大家都形成了 这样的共识,并且努力付诸实践。就我个人而言,在共同体 的活动中,我多次开设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阅读教 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 略”“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的内容确定”“课 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等专题讲座。除了讲座形式,更多的是 在各类教研活动中渗透和推广自己的本色语文教学思想。而 这样的活动并不限于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不限于江苏省,我 每年在全国各地开设讲座都在30场以上,执教公开课都在20 节以上。目前,全国有多个地区和学校以我的本色语文教学 思想、和谐共生教学法作为研究课题,先后有几个学术团体 和课题组组织了以“本色语文”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与此同 时,我的本色语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参与研究和实践 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广大中青年教师中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许,我的语文本色教学还很不成熟,甚至压根就算不 得教学思想,但在思考、追求的过程中我和语文教学的真谛 越来越近,我的语文教学思想越来越清晰,却是无疑的。而 这一切都与名师发展共同体提供的平台有着紧密的联系。
共同体:助推名师成长 薛法根 苏州市成立名师共同体已有整整一年,作为小学语政 Ⅱ组的领衔人,我和18位名特教师一起活动、共同研究,感 触良多。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共同体为名师、特级教师 的高位发展铺设了一个新的平台,从三个方面为个人的专业 成长打破瓶颈:
一是给予名师成长的动力。名师成长的动力主要源自 于自身,那种经过奋斗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具有强大而持久 的内驱力。所以,名师一般都能自觉地进行研究实践,且能 克服重重阻力,达到新的境界。但是,人是情感动物,理智 总是向情感投降。我们明明知道“学无止境”,但偏偏会用 各种各样的理由懈怠,甚至偷懒。当情感偏向“悠闲”的时 候,理智总能为我们找到“悠闲”的充足的理由。于是我们 会心安理得地“优哉游哉”起来。名师在成长的漫漫长途上, 往往付出了额外的时间、精力与体力,感觉很是疲惫,在“功 成名就”后,总有一种“歇一歇”的渴望。这是一种生命机 体的本能需要。而一旦这种渴望的情感被确定后,就会渐渐 丧失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冲劲”,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往后看,滋生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所谓名师常常是一个区域 内唯一的“宝贝教师”,只要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歇下来” 的念头,就会渐渐消解初始时的动力。而共同体内聚集着众 多的名师,坐下来吃顿饭,一不留神就有五六个特级教师, 区域内的名师更是比比皆是。一旦开口,你总能从他人的口 中听到新鲜的话语和独到的见解。我切身体验到,每到自己 觉得别人所讲的都是新鲜东西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落后了。
于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便油然而生。来自共同体名师间的 “危机”激励,成为名师始终不敢懈怠的外在推动力。有人 说笑,让一个人跑得快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在他身后放出一 条狼就可以了。共同体名师群体本身具有一种潜隐的竞争力, 将散落各地的名师聚集起来,就是将这种潜隐的竞争力转化 为名师个人内在的发展驱动力。这也是名师共同体不同于名 师工作室的地方。
二是寻找名师突破的方向。名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 有了自己关于教育或教学的一些思想。而名师往往会形成自 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乃至教学主张。当一个人的教学 经验或者教学观点日趋成熟时,往往是他走向封闭的开始。
当自以为自己的经验或观点很是完善的时候,就形成了一整 套自圆其说的话语,而恰恰是这种未经科学论证的自圆其说, 往往隐藏着自以为是的危机。这套自圆其说的言论,成了名 师成长中的“坚硬的蛋壳”,虽能自我保护,但亦作茧自缚。而名师要有新的发展,必须破茧而出,打破“外壳”,获得 新生。
我所在的共同体每次举行专题研究,都邀请该领域的 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每一个名师作专业发展的“透 析”。比如,我们邀请成尚荣、刘良华先生为每个名师未来 五年的发展规划作出点评,他们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我们自以 为是、一厢情愿的规划,用追问及假设加深、拓宽我们的思 想,明确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引领我们健康而自信地前行。
我就是在成尚荣先生的指点下,逐渐清晰“为言语智能而教” 的教学思想,自觉践行“清简”的教学风格,走出具有自身 特色的“智慧教学”之路。倘若自己一个人摸索,或者“三 个臭皮匠”相互间“萝卜炒萝卜”,很难一下子登上山顶回 望走过的路径,更难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专家引领是名师 快速突破高原期、寻找到发展方向的拐杖。
名师、特级一般都具有教学研究的自觉,而很少从课 程研究的视角来看问题。我们常常关注“怎么教”而很少关 心“教什么”,却不知道“教什么”是名师成长的另一扇门。
由是,我们聘请王一军先生担任科研顾问,设计了“校本课 程建设与名师专业发展”这一科研课题,让每一个名师从所 任学科或者所在学校的课程建设角度,重新审视教育教学中 的“教什么”问题,寻找最有价值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在各 自的实践研究中收获了成长的另一种方式。我所在的盛泽实 验小学,规划了四种形态的校本课程: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性课程,基于学生主 体需要的多元化课程,基于校本文化资源的浸润型课程。我 们编制了《论语》、《古诗词》、《乐陶》等校本教材,在 这过程中成就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 具有对现有教材进行批判和建设的勇气。我也在这样的过程 中,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这一核心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 识,并自觉地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来变革语文教学,走出了“组 块教学”的新路。
共同体集中了苏州地区同学科的名师、特级教师,成 为该学科本区域内顶尖人才的集聚地,而人才集聚的地方, 比如硅谷,就会因不同的思想碰撞而产生新的思想。我所在 的共同体成员间,就同一个话题进行深度的对话,各抒己见, 往往会有激烈的争论,或者相左的观点,而每次都会给参与 者以新的启示。共同体没有功利性的研究指标或者培养目标, 全然在一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状态下,一起活动研讨。正是 在这样的氛围下,才有原创性的思想迸发出来。尤其是当语 文、思品、管理三个不同研究领域的名师集中在一起深度讨 论的时候,各人的习惯视角不同,所发现的东西就会不同, 往往能相互启发。
有此专家指导、课题引领和深度对话,名师就获得了 专业提升,并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
三是实现名师自身的价值。名师在各自的教学领域, 发挥着指导和引领作用,而在指导的过程中,名师要向别人“解释”、“分析”各种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这种“教”的 过程最能让“教者”受益。试想,你对一个本来很陌生的问 题缺少研究,现在因为别人向你求救,你要帮助别人解决这 个问题,并且要用最简练的话语清晰地教给别人,实质上隐 藏着高水平的“学习”。这种“学习”就是名师的成长之道。
我亦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一次去浙江上作文课《我最爱听的 一句话》,在和老师对话时,一位教师向我讨教“让孩子喜 欢作文”的诀窍和高招。我对此缺少系统的梳理,但由此一 问,便将自己长期的作文教学经验加以梳理和提炼,写成了 《基于儿童的作文教学策略》,列举了10个便教利学的策略, 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刚发表就被纷纷转载。由此,我深知名 师应该走出自己的课堂,走出自己的校门,走向更为广阔的 教育研究舞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思想毫无保留地展示给 别人,既给予他人,又发展自己。有人担心自己好不容易研 究出来的新课、新点子,一说就变成了别人的东西,自己就 “不值钱”了。殊不知,你的思想永远是你的思想,你的设 计点子永远是你的点子,即使别人知道了、运用了,由于能 力水平、认识深度的差异,不可能达到你所有的水平。况且, 唯有胸襟开阔、乐于与人分享的名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名师!名师的专业影响力,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辐射力,更 为重要的是名师人格和师德的感召力。名师之“名”,是消 除自身“功名”之后的“无名”之“名”。只有广大教师从 内心认可你的思想、你的学术、你的人品,才会自觉地接受你的主张和经验,你的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世界上最难的 事情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如把别人口袋里的 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名师的影响靠的不仅仅是专业水平,还 有人品! 我和共同体中的管建刚、张学青两位老师都是吴江人,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追求,都 将语文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使命。管建刚致力于作文教学研 究,张学青醉心于儿童阅读研究,而我侧重于阅读教学研究。
我们不约而同地跨出吴江,走向全国,在各地上示范课、作 专题讲座,将我们的教学主张和教学价值观念,传播给更多 的教师。最近几年,我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收获了一路的风尘与思想,也收获了一路的赞誉和追随。有 人反对名师亦如歌星一样“走穴”,但不知名师的“走”不 是为着“利”,而是为了“乐”,将传播自己的教学思想与 教学经验作为一种快乐和幸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什么 歌星可以有追随者,而名师不可以?我们都自觉自愿地追随 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因为是他们的思想点亮了 我们混沌的内心。名师理应肩负起点灯人的责任,用自己的 言行和思想,敞亮更多教师的内心,激起他们对教育的追求 和热情。这,或许也是名师的价值所在吧!使命感和被追随, 是名师走向更高境界的不竭动力! 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 薄俊生为了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苏州市教育局于去年开始实 施以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载体的领军型人才培养工程,并 以此带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20个名师 发展共同体活跃在城乡各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教改景象。
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是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的特质所 在,也是其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
一、名师:是培训对象,更是培训资源 苏州共有近400名苏州市名教师、省特级教师、人民 教育家培养对象和教授级高级教师,他们按学科加入到相应 的共同体组织,每位名师轮流担任共同体主持人。各共同体 自主开展名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学科专题研讨会以及沙龙、 论坛活动。活动中,名师不仅是培训的对象,更是重要的培 训资源。
名师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思想。每一位名师都是一座思 想的宝库。近年来,苏州教育涌现出了一批富有教育思想的 名教师、名校长,像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薛法根校长的 言语智慧教育,柳袁照校长的诗性教育等,都在省内外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些教育思想和教学主 张,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形成了较为 完整的话语系统,具有较高的学习和研究的价值,可以给周 围教师以引领和启发。
名师有比较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往的教师培训,常常 是教育行政和业务管理部门设计培训方案,邀请专家作课示范或专题报告,这种做法由于领导们与一线教师的“胃口” 不同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资 源也显得日渐枯竭。与此相反,名师们活跃在教育一线,他 们经常与名师大家联系交流,有些已经成为亲密无间的兄弟 朋友,随时可以招之即来。他们也比领导们更清楚谁的功底 更为深厚,谁的主张更为成熟,谁的课堂更为扎实更值得学 习。苏州20个名师发展共同体在一年时间里,共邀请外地来 苏指导的专家超过100位,其中大多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术权威、国家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 人员。这100多位名家大师会给苏州教师带来何等宝贵的教 育思想和强大的行动力量! 名师组织本身的广泛影响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培训资 源。像前面讲到的黄厚江、薛法根、柳袁照,以及沈国明、 蔡明、王永元、徐斌等一批苏州名师,在苏州当地就是很受 追捧的明星,由他们领衔的名师共同体不管在哪里开展活动, 都会有大批教师追随学习。我们因此常常可以看到,原本只 有不足20人参加的共同体活动,实际的与会人员常常达到应 到会人数的10倍、20倍,甚至更多。老师们这样感叹:过去 我们只有对名师们的崇拜却难有与他们面对面的机会,现在 有了名师共同体,就能经常得到他们的指点和教诲。在苏州 这片教育沃土上耕耘真够幸福! 二、管理:有形的无为实质是无形的有为 在培训中,名师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应当为教育管理部门所用,应当成为培训的动力 之源、能量之源。名师不仅是培训的受体,更是培训的予体, 他们在自己生产着自己。就像教学中主张依靠学生自身的力 量提高学生自己一样,名师也应该依靠名师自身来提高他们 自己。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那看似松散的管理恰恰为名师提 供了适合自己的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苏州教育主管部门在 有形的无为中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有为当然能做事, 但无为能做成更多的事。
各名师发展共同体三年发展规划是他们自己讨论设 计的。像小学语政Ⅰ组,他们的三年发展目标是:力争使共 同体内的每位成员成为教育教学思想先进、教育教学业绩显 著、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教学 骨干和教育专家。他们采取的研修方式是:专家引领、自主 研修、集中研讨、考察学习、网上交流。他们的共同体规范 是每人做到八个一:三年中制订一个成长规划,设计一个课 题方案,展示一次教育思想,接受一次全面考核;
每学期阅 读一本好书、执教一节好课、发表一篇论文、完成一份档案。
目标不在多高,关键要看它是谁拟定的。名师们通过自己的 思考讨论拟定的目标将会更好地激发他们成长的内在动力。
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每次活动是承办人员和共同体其 他成员共同策划的。共同体采用主动申办、轮流坐庄的方式 开展活动。申办者要预先做好活动方案,对于申办成功的方 案,大家帮着一起讨论修改完善,以便日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参加活动。申办活动有许多条件,如自己要有明确的教育或 教学主张,提供体现教学主张的专题研究报告和现场教学, 邀请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专家作专业引领……所有这些,着实 让申办者花足了心思,他们因此会对活动准备过程有着深切 的体验,而这也恰恰是自己和他人投入地参与活动并从中得 益的重要前提。在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有专家的引领,更多 的是共同体内部各位成员的畅所欲言,他们围绕承办者的教 育观点展开争鸣,常常妙语连珠,赢得参加活动的其他老师 阵阵喝彩和积极参与。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承办者 廓清思想认识,丰富思想内涵,完善教育经验,而且激发了 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教 育的无穷魅力,教育因此成为苏州教师钟情的美好事业。据 初步统计,在一年多时间里,这样的活动共举办过42次,执 教示范课、研究课168节,举办讲座327个。这样的生动活泼 源自名师自身的活力。
名师发展共同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一种强大的推 动力量。对于名师共同体的管理,苏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确 实是非常智慧的。某一个共同体将要开展活动的方案,苏州 市教育局人事处的领导会事先通过邮件发给其他共同体的 主持人,方案中包括了活动时间、地点、邀请的专家、讲座 和上课的内容等等。活动过后,各共同体都要将编写的简报 报送给人事处的分管领导,而这同样会发给其他共同体的主 持人。每到年终,各共同体都要汇编年度资料,包括共同体年度计划、活动通知、活动简报,每位成员的年度计划、成 果索引、代表性论文 并将此上报并转发到所有共同体成员 的手中。除此之外,各共同体负责人每年都要集中2至3次, 或交流工作,或到北大等高等学府参加集体培训。每一次信 息的传递,都给大家一次提示,一次启发,一次激励,一次 强化,信息接收者有羡慕的,有震撼的,有感动的,也有感 到紧张和不安的。于是,新一轮的活动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展 开。管理者这种借力托举的做法高明至极。
名师发展共同体还为名师们克服发展的高原状态提 供了足够的能量。在进入成熟期并跻身优秀教师行列后,很 多名师创造力开始枯竭,职业热情下降,职业倦怠逐渐显现, 出现了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 道难解之题,即使是颇有创意、现时风行的名师工作室对此 也难见成效。其实,名师共同体与名师工作室有着质的区别。
在名师工作室中,一名师傅带着一批徒弟,是一对多的关系, 而名师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既都是师傅又都是徒弟,是多 对多的关系。这种积聚着高能量的多对多的关系,在相互碰 撞以后很容易引发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难道不 是吗?一次次活动组织中的成功体验,一次次专题研讨中的 思想交锋,一次次信息交流中的危机激励,无不点燃着名师 们的教育热情,提升着名师们的思想高度,名师将因此消除 职业倦怠和思想困顿,破茧而出,获得新生。
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为名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平台和引领所有教师成长的平台。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苏州新增特级教师33名,市名教师84名, 市名校长18名,教授级高级教师17名,共同体也新增116名 成员,这足以体现名师释放出的自主成长的活力和由此引发 的整个苏州教师队伍的活力。
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意义阐释 成尚荣 20世纪以来,“哲学的一个基本走向,就是迈向意义 的世界”。“意义问题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并成 为时代主题,生命哲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无不 把人的意义世界作为一个基本的关注焦点。”为此,我们必 须关注名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走向,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名师 的意义世界中去。从这个角度理解,“名师的力量”倒不在 力量本身,而在对“名师的力量”意义的阐释;
认识、把握 了意义,也就认识、把握了名师发展的精髓及其规律,进而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真正走进“人的意义世界”。正是在这方 面,苏州的“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 的意义阐释范本。
一、名师发展要从个体走向共同体 当下,诸多教育概念需要重新定义。日本学者佐藤学 在梳理了21世纪学校应该具备的基本状态以后,他说:“我 对学校进行了一个新的定义:学校不仅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可 以协同合作、共同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和教师之间共同合作学习的地方。教师也由以前以教为主的专家,向以学 为主的专家转变。”这一定义对名师发展的定义同样具有意 义。
关于教师职业特点的一个经典定义是,教师工作具有 鲜明的个体性,是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劳动。这固然没错,这 一特点还将延续。但是,这一经典定义和这一特点也需调整,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方 式、工作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地球是平的”,把人们自 然地然而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球村”不只是说地球 变“小”了,而是倡导人们更应合作。俄罗斯的一位心理学 家曾这么说:“学生今天学会合作,明天就有竞争力。”他 说的是学生,何尝不适用于今日的教师呢?蔡明正是有这样 的体会和认识。她说:“名师往往是学校里孤独的舞者,名 师说的话不是一言堂,就是曲高和寡,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 有限的。……一位名师带领几个青年骨干教师,这种个体经 营模式下的运作有点像民间作坊……”也许,我们可以对名 师发展重新作出解释:名师发展固然依靠自身的努力,但在 一个合作的团队中将会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这一合作的团 队我们称之为共同体。由此,我们初步的结论是:名师发展 正在从个体走向共同体。
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所谓理 念,共同体倡导合作、对话、协商,逐步建立共同愿景,一 如齐格蒙特所说,共同体如同一个家,总是给人们美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