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创造之花芬芳劳技课堂】 绽放的芬芳

绽放创造之花芬芳劳技课堂

绽放创造之花芬芳劳技课堂 当前小学劳技课堂中常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 中心的,教学过程则是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 又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为中心,而教师的讲解则以教材为中 心,讲解的内容就更加单纯的以应付考试或考查为中心。传 统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先观察思考, 然后师生交流制作方法,最后进行动手制作。但在学生的凭 空思考中,怎么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呢? 这样的教学过程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发展创 造思维能力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忽视了对于学生思维 能力的训练,甚至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激情,进而阻碍了小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 于思维缺乏创造性而表现出依赖性、随意性和简单性等。

一、 在“问”中思“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落到 实处,就要高度重视和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 通常表现为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清醒和自觉, 并伴之以强烈的困惑和疑虑,他们想要急切地去探究的一种 内心状态。正是这种特殊的内心状态驱使着学生去积极地思 考,从而不断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出新的问题。在现今 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劳动与技术课堂就应该 是活动丰富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实践的课堂,那样才能让 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不断提出有趣、新奇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在“疑”中思“变” 在劳动与技术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很重要, 但敢于质疑却更重要。因为学生质疑的过程往往是学生思维 积极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在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后才激发出 来的创造灵感。而我们所熟知的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灵活的、 发散的、多通道的思维方式,它活泼生动地体现着创造的无 尽魅力。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倘若能重视培养学 生敢于质疑的勇气,能够引导学生在“疑”中思“变”,就 能打开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拓展学生的认知视角,打通学 生的探究渠道,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在《木蜻蜓》一课中,教师在让学生认识了木蜻 蜓之后,让学生分组观察木蜻蜓,并说说它的组成和工作原 理,说说它为什么能升上天空。在学生相互分享关于木蜻蜓 的资料后,再一起动手做一个木蜻蜓。这样的教学过程似乎 是约定俗成的,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可以先行提 问:“木蜻蜓是否只能是木头来制作呢?”教师的提问有助 于学生打开思路,他们在此基础上也将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在笔者的课堂中就曾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木蜻蜓难道只 能用双手搓动起飞吗?能不能采用其他的方法使它飞起 来?这样,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再来引导学生设计新 的木蜻蜓,并尝试新的起飞方式,以实现在“疑”中思“变”, 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变得更加灵动。三、在“常”中思“异” 牛顿对“苹果落地”这样一个平常的现象产生疑问,并 最终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常”中思“异” 的有力证据,更是思维独特性的表现。独特性是创造思维的 核心,更是源泉。思维的独特性是对思维深度的评价,指思 维发散成果的新颖和独特程度。小学生通常都有强烈的好奇 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强,思维往往较为敏捷。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常”中思“异”,是训练 学生创造思维独特性的教学,更能使学生的认知富有鲜明的 创造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度决定了他们付诸行动的力度,学生 创造的独特程度决定了他们在将来的成长速度。综合前文所 述,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创造思维 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教学是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同 时,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全方位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更是为了全 面提高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让学生们心 中的创造之花在课堂之中散发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