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思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思考 1活动缺乏深入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数量上的优势抵不过质量上的贫乏。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数量有限,大部分高校 采用“三级网络”工作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第一级 网络,由专业教师开展工作;
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或心理 辅导员组成的二级工作网络,负责本院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他们一般缺乏心理学背景以及相关的连续的业务培训, 导致开展的活动不够深入;
第三级工作网络为学生社团,包 括大学生心理协会和各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工作队伍的 选拔、管理与培训一直是困扰各个高校的难题,他们由于缺 乏深入连续的培训,也很难开展出细致有效的活动,使活动 流于形式,浮在表面。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2.1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也不例外。目前,和广大国人相比,高校学生是能享受到 便捷心理服务的人群,但是高校同样存在心理专职教师与学 生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往往是1个专职教师面对5000名在 校生。提高师生比,可以缓解高校心理教师职业压力。心理 教师的身份具有两重性,他们不仅要做咨询师,还肩负教师 角色,平时除了咨询,还有教学、科研、组织活动、负责队 伍培训、管理心理中心等多重工作任务,增加师生比,可以让专职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设计与组织精品化的教育活动。
同时,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建立督导制度,从制度上保 障专兼职教师的学习与进修,提高其心理服务的水平。心理 健康教育中心要加大对二级院系心理工作的指导,学校要保 障心理辅导员的连续培训,心理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 确定自身专业化发展方向。
2.2加强朋辈团体的建设 所谓朋辈团体即指高校中的学生心理工作队伍。他们和 广大同学有着共同的成长背景、生活方式,年龄相近,关注 问题相同,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愿意求助于他们。目前, 高校中的心理委员队伍一般是大一时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 便开始独立开展工作,工作过程缺乏指导与监督;
大学生心 理协会或社团,往往也因为培训不足导致专业能力不够。所 以,学生队伍在开展工作时受到广大同学的质疑。只有加强 培训与指导、加强监督与激励,特别是培训与激励机制,让 朋辈辅导员能够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成长,获得 精神或物质奖励,才能管理好这支队伍,才能提高他们的助 人能力[3]。朋辈团体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工作形 式,除咨询工作外,应努力拓展实践活动的途径。
2.3因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不能只集中在每年的“3.20心理健康教育周”与“5.25 心理健康教育月”,还要注意可以利用的节日、纪念日等, 如三八妇女节,可针对女生群体谈谈女性心理学;
父、母亲节,可充分宣传感恩的积极心态;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是宣传心理保健的好时机。
2.4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成长需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叩开“90后”大学生心门, 还需要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与价值观念。90 后大学生不仅存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多方 面问题,他们还有一些新的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特点,比如 他们更加善于利用网络,无论生活学习与人际沟通都愿意在 网上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抢占网络平台,充分利用 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在网上发起活动,完成活动。只有充 分了解其需求,才能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层次性的活动, 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2.5营造全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也可以说21世纪是人类心理疾 病最为严重的世纪,在当代社会,人人都知道心理健康的重 要性,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还是没有深入人心。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与渲染。实践 证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必须靠学校上上下 下的重视,“专业指导,部门联动”高校教师要注意提高自 身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心理教师的努 力是不够的,还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甚至教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