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特殊教育发展的实践
区域性特殊教育发展的实践 一、实验背景 邛崃是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的县级市,域内特殊教育起 步于1990年。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构建了以特殊教育学校 为龙头,以资源教室(特教班)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 的特殊教育格局。2015年1月,邛崃市成为教育部遴选的37 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之一。当时面对的突出问题主要 有:投入经费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特殊儿童分布广, 就学难,送教难;
专业师资队伍缺乏;
特殊教育需要的专业 教育资源缺乏,整合难度很大;
部分业内外人士的特殊教育 观念落后。针对上述问题,邛崃市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强 有力的政府保障和专家团队引领的科学实验系统,提高从业 人员的专业水平,切实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特殊教育的 持续发展。通过实验,目前,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31 个资源教室(特教班),以及20个随班就读校点,基本能满 足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特殊儿童的入学需求。全市有436个特 殊儿童在校接受义务教育,另对40个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 上门,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
二、实验区的工作探索 (一)顶层设计 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支持系统的建设完善与自下而上 的一线特殊教育活动实践,建立区域性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儿 童教康整合服务支持网络,解决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本地区特殊教育质量,并总结在此过程中 的经验和模式,以供其他相似条件地区发展特殊教育借鉴。
(二)建设和完善行政支持体系 1.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推动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政府通 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如《关于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 实施意见》《邛崃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 施方案》《邛崃市残疾儿童少年到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 确保所有在校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执行6000 元/生/年标准,落实送教上门人员交通和误餐补贴100元/天 /人,按需要配置特殊教育学校和资源教室专用设备,特殊 教育专项经费逐年提高;
全市89名资源教师全部同特校教师 一样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普通学校教师 绩效考核,新招聘8名特教专业本科毕业在编教师;
通过购 买服务,引进专家团队,指导特殊教育的专业发展。2.建立 四级评估机制,实现特殊教育分级管理建立政府对部门工作 的评估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由 项目督办进行考核;
完善教育局对学校的评估,将特殊教育 发展指标体系尤其是残疾儿童发展作为普通学校办学水平 的重要指标,纳入对普通学校的绩效考核;
将残疾儿童的发 展纳入学校对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和随班就读老师的工作考 核指标;
落实对特殊学生的发展评估,这是前三级评估的基 础内容。3.充分发挥资源中心的作用2016年4月,邛崃市特 殊教育资源中心成立,确立了“全人教育,全力支持,全心服务”的宗旨,明确了培训和咨询、教育科研和教学指导、 督导和评估、转介和安置、转衔服务、教学资源服务的职能。
其中为区域内的教师提供培训、开展特殊教育相关的教育科 研和教学指导、协助教育局进行督导和评估工作是目前主要 的职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运行由一个动力体系、一个管 理体系和一个合作载体组成,动力体系是我市的特殊教育四 级评估体系,管理体系是资源中心的运行机制,合作载体是 跨部门的微平台。政府对部门的特殊教育目标督查由资源中 心提供基础数据,教育局对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工作评估由 资源中心制定指标体系并实施,普通学校对教师的特殊教育 工作评估以及对残疾学生的发展评估由资源中心指导进行。
通过建立“邛崃特教中心”企业微信平台,将家长、学校、 政府相关部门、各镇乡残疾人专干和卫生院医生、康复机构、 专家团队全部纳入,实现了及时发布政策和信息、沟通和合 作、在线培训、对全市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工作评估、记录其 他部门特殊教育相关工作情况等功能。
(三)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的改革实验 1.跨专业团队整合模式下的随班就读两年来,通过随班 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学校特殊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 区域内特殊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对随班就读重难点问题的 突破,有效提高了随班就读的质量。一是建设资源网络,完 善管理机制。全市增设16个资源教室,使资源教室覆盖全市 24个镇乡及偏远地区。对资源教室采取分级发展,重点建设发展有困难的二级资源教室,促进三级资源教室的建设和发 展。二是通过健全学校特殊教育管理机制,资源教室的课程 调整,特教班的职能扩展,支持随班就读。三是培训专业师 资,提高队伍素质。采取分层式菜单培训:针对教师实施内 涵式的长期培训,以“进入一个学校,研究一个个案,成熟 一个团队”的培训宗旨和“理论+实践+反思+分享+再行动” 和“种子班”的培训模式,快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针 对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开展了普适性的培训,针对家长 开展了和其子女相关的个别化培训。四是与一所高校和多个 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专家指导团队。五是根据区域内随 班就读发展的重难点问题,申报了省级课题《跨专业团队合 作模式下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设和运行的现场研究――― 以邛崃市为例》,确定了6个子课题,通过针对性的行动研 究,解决问题,带动整体发展。2.跨专业团队整合模式下的 送教上门我市送教上门工作面临幅员面积大,地形相对复杂,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分散,医疗和康复专业人员不足的难题。
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种做法。一是落实送教上门方 案。在充分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作原则,设计了 工作模式,制定了工作方案,培训相关人员,在整体展开的 基础上开展送教上门个案研究。教育局负责整体规划,特殊 教育资源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根据就近原则,以距离送 教上门对象最近的学校为主体,会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服 务对象组成个性化的服务团队,通过合作制定IEP并实施开展工作。二是按照《邛崃市残疾儿童少年到宅服务工作实施 方案》,落实部门责任,指定每个部门、镇乡具体负责人。
由服务对象所在地学校资源教师牵头,针对服务对象情况, 联系各部门、所在镇乡负责人,开展工作。三是针对送教上 门人员开展专门培训,申报了省级课题《跨专业团队模式下 的送教上门现场研究―――以邛崃市为例》,确定了6个点 位,分别以《跨专业团队模式下的送教上门的个案研究》为 子课题,研究送教上门工作中需要解决和突破的问题:怎样 构建送教上门的支持保障体系,怎样整合部门资源开展跨专 业的送教上门服务,怎样培养教康整合的教师队伍,怎样对 大龄送教上门对象开展职业重建,怎样将送教上门对象安置 到隔离程度更低的环境,怎样整合自然资源为送教上门对象 服务。
三、实验区的工作经验 (一)建立与完善行政支持系统,推动特殊教育常态发 展 邛崃市建立政府牵头、目标导向、督导保障、教育局协 调、部门合作、资源中心为载体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支持体系, 保障了区域内特殊教育工作系统开展和常态推进。如建立了 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和公用经费按发展 需要逐年增长;
招聘专业教师,引进专家团队,建设教师队 伍;
建设了资源中心,31个资源教室,24个残联服务点,24 个镇乡卫生院联动的特殊教育服务网络;
通过特殊教育工作目标督查制度,将各项工作以目标任务的形式下达到各部门, 作为刚性要求强制执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将各部门的工作 情况反馈到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公室,实现对各部门的督导和 评估等。
(二)以“复合式资源教室”发展支持随班就读 为满足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邛崃市设置了“特教 班”,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将这部分“特教班”建设成为了“复 合式资源教室”,支持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复合式资源 教室”综合了特教班和资源教室的功能,能根据需要开展中 重度残疾儿童的班级教学,同时发挥资源教室的功能,是一 个随时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灵活工作的综合体。学校建立校 内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从教务、 德育、后勤等方面全盘规划,发展其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灵活安置的功能。“复合式资源教室”的建设丰富了区域内 特殊教育安置层次,实现了“隔离程度最低”的“动态安置”, 使特教班的职能得到了扩展,资源教室支持随班就读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
(三)以“跨专业团队合作的送教上门模式”满足学生 需求 1.“能进全进”的送教上门原则送教上门的起点应该考 虑怎样避免让孩子成为送教上门的对象。邛崃市确定了“能 不送尽量不送,能进校全部进校”的原则,通过三个途径让 孩子进入隔离程度更低的环境:一是“纠错型”―――通过有关专家评估确保送教上门对象是确实不能到校就读、不得 不送的适龄儿童少年;
二是“创造条件型”―――通过创造 条件、协调资源,尽可能让更多重度残疾儿童到校就读;
三 是“发展型”―――通过送教上门工作,转变家长思想观念, 提高送教上门对象的能力,使其能到学校就读。2.跨专业团 队合作为主的送教模式(1)跨部门合作教育、卫计、残联、 民政、财政在政府督导下,根据联席会议规定的任务,由各 部门服务对象所在区域内的责任人组成团队,由学籍所在地 学校教师为个案负责人,跨部门团队合作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2)“外促内生”的专家指导模式通过聘请高校、康复机 构、医疗机构专家,保障送教上门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专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合作:一是直接加入送教团队服 务难点个案;
二是培训指导送教人员。制定送教上门指导培 训方案,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展自身专业,构建能够提供跨 专业服务的教师队伍。(3)教康整合的送教上门课程建设 教师在和康复治疗师合作送教过程中,将不同的康复训练内 容和其他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开发教康整合的课程,让孩 子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其他领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任务单式科研”突破课题研究难点 通过三级任务单开展课题研究。第一级任务单明确区域 内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课题,以子课题的 形式进行课题研究。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以“任务单”的形式 指导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解决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制定二级任务单,明确某一阶段内 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形式、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子课题 学校根据二级任务单制定三级任务单,规定学校课题组教师 的具体任务。
四、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国家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中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加 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 系等,对特殊教育支持系统建立和运行提出了精准化的要求, 对专业人员培训面将扩大,科研推动发展将更加普及化,与 普通教育质量的同步化提升将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