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立 一、教学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 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 点,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 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能够参与知识、技能 获取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兴 趣,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意识,加强对学生探究 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学 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初 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应当由传统的集中于数学课程内容方 面向数学过程方面进行转变,实质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 学生机会,为学生创造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具体情 景中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亲身体会数学课程的发展历 程,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了解与 掌握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将学生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主体。
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在问 题情景中实现思维的过程,因而问题教学法的要旨在于为学 生创造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参与其中,充分激发学生对 于数学问题的兴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激情氛围的合理创设,使其与学生的认知需求相适应, 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超出学生的认知预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进入了一种愤排的心理状态,形成问题情 景。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学习气 氛的营造,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中受到感染、熏陶 以及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①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合理的设置悬 念,激发学生在探知方面的欲望;
③设疑布难,将学生的好 奇心与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
(二)明确目标。明确目标的要求:(1)制定目标要 依据课程标准,表述要正确简明;
(2)目标设置要具有可 操作性、可检测性。
(三)自主学习。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督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些 自学效果良好的学生予以称赞,为自学效果良好的学生创设 相应的展示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自我获取知识具有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
同时,针对一些自学能力相对比 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个别指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完成学习任务。2.引导学生正确预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进行预习,上课之前嘱咐 学生先阅读课本知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①粗读。使学 生对数学教材相关内容大致看一遍,指导学生了解与掌握 “读、划、算、写”预习方法;
②细读。引导学生细读已经准备好的阅读提纲,思考数学教材中的重要法则、公式以及 概念,在课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进行练习,根据练 习结果检查预习情况。3.重视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初中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师生关系的维系,建立一个和谐、 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首先,要搭建探究舞台,挖掘思维潜 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把学习 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合作学习, 这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主渠道;
其次,要提供交流机 会,实现合作性互动,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合作交流, 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表达出不同的意见,相互启发与 激励,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最后,要相信学生,留给学生 时间和空间,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 间,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五)展示交流。1.展示交流的步骤:各小组交流自主 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情况;
生生互动解答问题;
师生互动解决 问题,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拓展问题并解决。
2.展示交流注意的问题:对学生的展示教师要合理及时的评 价;
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讲学生不会的问题, 要讲规律性的东西。
(六)当堂检测。1.检测习题选取的要求。(1)习题 的选取要紧扣目标,依据教材,对辅导材料的题目要有选择的做(2)习题的选取要体现层次性,降低思维起点,使习 题贴近学生的思维起点,在问题解决的同时使思维得到升华。
(3)要有一题多解的题目。2.检测应该注意的问题。(1) 检测评价应当将层次性要求充分体现出来,设置测试题的时 候选取低起点、多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
(2)评价要当堂进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批、 互议、互改。(3)要及时分析统计学生答题情况,有针对 性补救矫正。
四、结语 虽然上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模式建立的六环节教学,可是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没有 一种固定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了解与挖掘每一个教学 模式具备的教学功能,防止教学模式单一化,尽量使教学模 式多样化;
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探索与课 堂实际情况、个人特点、新理念相符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还 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综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