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阅读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阅读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

此时无声胜有声阅读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 陈瑾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四大要素。听,在能 力之首,是更好地展开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与前提。因此, 阅读中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语文能力训 练点,应根据语文课程性质中“实践性”这一特点,让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亲历听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会听、 善听、能听的语文能力。

一、静听入心 《匆匆》是朱自清代表性的经典散文,对于六年级的学 生来说,第一次面对大家之作,不免有一些陌生感、距离感. 隔阂感。如何消除这样的阅读初体验的障碍呢?何老师采用 静听课文录音的教学方式,就这样,让学生静静地听5分钟。

5分钟,对于40分钟的课堂是多么宝贵,但就是这5分钟的静 听,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了。在著名朗诵艺术家 孙道临的动情朗诵中,学生一下子被带进了文本的情境之中, 悄无声息地进入到文字背后,这时候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在 听,更是用心灵在感知文字、触摸文字,体会文字背后的意 与情。这5分钟花得真是值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细听促想 好的文章,不仅仅需要读者用双眼去欣赏,还需要用心 去倾听。走进文字的细枝末节,细细倾听,在倾听中发现文 本的矛盾之处,在倾听中发散想象思维,在倾听中对照自己的体验,在倾听中产生个体的思考。王淞舟老师在执教《二 泉映月》一课时,让学生在倾听中行走于音乐与文字之间, 细心倾听乐曲中流露出的伤感悲怆和昂扬激愤,再从文字中 细听出阿炳从二泉流水中曾听到的“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 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再回到乐曲中,对照 文字,从而听出阿炳对这充满伤痛的生命的不言放弃和对音 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师: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 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二 胡曲诞生了。

(二胡曲《二泉映月》响起,师生静静地听完整首曲子, 用时6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听到的就是《二泉映月》。什么 感觉? 生:想哭。

生:阿炳的经历太坎坷了,要不然,他拉不出《二泉映 月》的。

生:好像在梦里一样。

生:伤心,又感觉很悲愤。

生:《二泉映月》就是阿炳的心声。

生:很优美,也很凄凉的一种感觉。

师:听得出,你们对《二泉映月》都已经有了感觉。听任何音乐,感觉最重要。《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就写在我们 的书上,快速读一读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段落找出来,带着音乐留给你的感觉和情绪,用心地去读一 读这段话。(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回响在二泉池畔的,仅仅只是这首乐曲吗? 仅仅只是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吗?此时此 刻,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阿炳在说,命运啊!你对我为什么这么不公 平? 生:我听到阿炳在说,我不会低头的,我不会屈服的, 我一定要跟命运抗争。

生:我听到阿炳在说,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人和人之间 是多么的不平等啊! 生:我听到阿炳在说,我虽然很穷,但我有音乐,我爱 音乐,这就足够了。

生:我听到阿炳在说,师父啊,你在哪里?我想念你, 你来帮帮我吧。

生:我听到阿炳在说,人穷志不能穷,我要努力,我一 定会过上幸福生活的。

(大屏幕出示以下语句,《二泉映月》的音乐再次响 起。)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阿炳的《二泉映月》。我读前面一 句,你们一起读后面一句。足足6分钟的二胡曲,让学生从文字走进曲调中,在倾 听中思考文字与乐曲的契合点、情感点,再将细细聆听中产 生的感受回归到文字中,在文字中再次思考主人公的编曲之 意,回味乐曲背后的情感,文字深处的情思。有了这样曲与 文互换倾听,学生在阅读中就更有了自己的一份思考、一份 感悟

三、互听启思 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认真地互相倾听, 从中明白别人的观点与意图,与己对照,从而补充或试图说 服别人的观点。在这样的学习形势下,更需要学习者之间以 一种互谦互学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想法和观点,在互听过程 中培养与伙伴合作的精神,促进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实现认 知的重建。

林莘老师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执教的《蝙蝠与雷达》一 课中,当学生们完成了第一个学习任务(通过课前预习,你 读懂了什么?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几点写几点,不 翻书,自己回味,不懂可以向同伴求助。),让学生以学习 小组的方式交流,并提出这样的要求:“注意听伙伴的表述, 对吗?准确吗?他的这个发现,你发现了吗?注意听哦!” 在这样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巾,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 流、倾听时,用关注眼神回应同伴,这样的倾听,是对同伴 发表观点的肯定与鼓励;
同时,也在倾听中,比照自己的观 点是否与他人重复,是否做到了有自己的发现,并在倾听中思考与他人不同的表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