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 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 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 手。

1.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 时,与众人、前人不同;
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 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 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 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 1.1 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 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 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 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 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 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1.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 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 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 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 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 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 条”或”根”而用”痕”呢?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也 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这里 两个”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词呢? 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 心理。

2.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 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 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 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 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 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

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

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 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 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2.1 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 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 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 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 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 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 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 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 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 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 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 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阅读 和作文两个方面。

2.2.1 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 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 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引发想象,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 进行。如教学《丰碑》一课,在讲读到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丰碑”一词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 本义后,又进一步问:”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一段碑文, 你会写些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我会写上军需 处长永垂不朽”’有的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的 说:”您把死留给自己,把温暖送给别人!”有的说:”您 和日月同光,您与雪山长存!”孩子们说得多好啊!在教师 的启发下,他们展开了想象,进行了创造性思维。引发想象, 还可在文章”空白”处进行。所谓”空白”,就是故事可能 发生的情节、细节和结局等。如教学《荷花》一课,根据第 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蜻蜒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 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读着这么 优美的句子,教师不妨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去听 听蜻蜒和小鱼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描 述进行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改写成短文等,这些都不失 为拓宽学生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2. 2.2作文 小学作文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 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是 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 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写童话、 看图作文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 生的创造性想象。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 想象画外的”动”,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等,再把画面本身 和想象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想象 思维的参与不行。

3.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 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 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 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 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 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 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
中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 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 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3.1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 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 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
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 天平;
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 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一一记住”坐” 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以作文教学 为例,教师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 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
有的写的是 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
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 ……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 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3.2 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 达 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 画下来,那该多好畦”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 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 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 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 ……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 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 趣。

3.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 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等。当然, 笔者并不是反对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但如果总是让他 们做这样的练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是不 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因此,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 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 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

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 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 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
培养 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地教学。同时,我们 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从”小”处着眼,小学生的一点 新看法、一个新观念对于社会来说可能不具有创新性,但相 对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应 该肯定它的创新性意义;
二是要紧密联系小学语文这门学科 的特点,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 素质,否则,它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不可能有成 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