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思政课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高校本科思政课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 育的紧迫性1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凸显生态文明教育 的重要性 人类诠释文明价值和理性洞察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 生态文明体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人们对以 往价值观重新认识的过程,生态文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身心健康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其具有一 定的紧迫性。生态文明实际上就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在开 发和利用大自然的时候,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 的经济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既要统筹现阶段的发展,也 要着眼于未来,既要利用资源,同时也要保护环境、珍惜生 命,这样搞好生态文明可以创造有利的条件来实现自然生态 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现阶段,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 态文明意识,搞好生态文明教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 时代的到来,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 重视,全社会都需要为节约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 保护而做出努力和贡献,而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得以有效推进 的关键所在就是使人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得到更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其重要的宣传者和参与者就是当代的大学生,但是其中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即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各高等院校 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 和政治素质的培养,但是关于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相处的 内容基本上甚少涉及。近些年,生态文明教育逐渐引起了各 大高校的关注,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生态文明内容的课 程;
一些高校组织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并号召学生 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 生态文明意识[2—3]。但是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是其主要内容,即教会大学生如何 有效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即使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有关生态文 明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课程内容较为浅显,缺乏对生态文 明内容的深入剖析,往往导致学生看到的内容只是一些枯燥 的、空洞的概念,以及一些乏善可陈的数据的罗列,没有在 学生思想和内心深处树立生态保护的观念。由于现阶段,大 部分高等院校没有给予生态文明教育充分的重视,这就直接 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尚未养成, 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目标也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其所 形成的生态意识起点和层次比较低。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自 然资源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现象,例如损毁或者破坏公共设 施等等[4]。另外,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因此,这就无法避免由于自身行为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实际上,高等院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要始 终明确其目的,即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用这 种意识形态来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态文明问题,这 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社 会经济的发展会因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而被断送,因此, 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势 在必行。
2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大学 生培养成文明人,并使其具备一定的生态伦理道德,这也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育功能之一。育人的重要渠道就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将生态文 明教育列为其重点的内容,就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 育和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在人与自然相 处的过程中和谐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行 为得到有意识的调整和规范[5]。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看,生态文明可以从诸多方面得到体现,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无论是现代生活抑或是新型工业道路,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或者是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等院校思想 政治课程就内容本身的要求来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 系中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思想政治教 育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来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提供必要的 服务,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 这既是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在现实经济政治生活中思想政治 教育不断变化的具体体现,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该具备 的基本功能之一——社会功能。生态文明的宗旨是以尊重和 维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着 重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共存共荣、和谐相处,人类社 会的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就是自然界。
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 育的基本途径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 内容,有侧重、有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应 该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建 设的相关知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有针对 性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尽可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
另外,不同的学科在其特点和内容上也会有不同,在开展生 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各有侧重、互相渗透[6]。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当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 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是其应该着重强调的内容,例 如就爱国主义问题而言,大多数情况下会涉及到如何教育学 生真正地做到热爱祖国,其中之一就是要懂得善待自然、热 爱自然;
就肩负历史使命问题而言,其中就包括了生态环境 关系与历史使命感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涉及到自然环境问题 的时候,要保持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自然环境,也是科学 对待人生环境课题中的重点内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可以以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为 基础,阐明我国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做到。
让学生对现阶段我国追求的发展模式有深刻的认识,这种模 式是长远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全面的发展, 而绝非是片面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大力建设生 态文明,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自然规律的指导作用,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人 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课当中,普遍联系的观点足以证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 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是无法割裂开来的,彼此之间是互 相依赖的关系。对自然存在物要有清醒的认识,包括生命、 肉体机能、人的肉体等等,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提供了地理环境,自然界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物质资料, 即便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其最重要的基础也是物质生产劳动,如果没有自然界慷慨赐予,人类社会将无从谈起[7]。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在假 期当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对家乡的生态文 明情况进行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具报告, 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目标,提高和培养生态文 明意识。
2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水平 在学科教学中对生态文明教育要有侧重、有机渗透。除 此之外,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讲座也至关重要。让学生 明白增长和发展实际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 代价的发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经济发展有可能会带 来诸多的负面影响,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在进步。同时,要对 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三高两低”的问题以及破坏生态环 境的情况进行阐述,例如,石化能源过度消耗引起能源问 题;
大量使用农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不合理、不科学引进 生物技术引起生物入侵问题、科学伦理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引起复杂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通过讲座对上述问题 的阐述和讲解,可以强化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 关系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8—9]。同时,也要让学生深刻地 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使命,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都应该被珍爱,这就是爱惜自己、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从而充分体现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实际上当下大学生不可 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3采用开放性教育方式 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开 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学研究不能过分偏重,应适 当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 学,否则生态文明教育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只能是“纸上谈 兵”而已[10]。第一,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真正地让学 生积极参与到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当中来,就某一个真实的 生态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表达出来;
第二,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和调研活动,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极其严重,使学生的生态危 机意识不断增强;
第三,生态文明宣讲活动要积极地展开, 例如,在每年世界环境保护日举办相关的展览、专题讲座等 活动,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水平;
第四,向学生列举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及其治理的例子,让学 生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向学生表明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使其真正地明白生态文明建设与不断 地努力是成正比的,只要付出科学有效的行动,生态环境就 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第五,绿色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应该定期 组织,例如,积极号召和鼓励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测量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程度,调查和研究本地工厂的排污 情况等等,让高校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第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 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创新,研究低投入高产 出并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发明创造,让学生切身地体会 到低能源消耗和高效益产出的巨大反差,在开放性教学中充 分体现出建立社会主义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11]。
4加强课内活动和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来强化大学生对 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性认知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感性认知,如果 部分高校没有能力或条件组织学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可以 在课内想方设法地开展实践性教学,例如借助于多种教学活 动、多媒体等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强学生对生态文 明建设的感性认知。因为学生在观察、了解、分析社会现实 的过程中,可以多动手、多动眼、多动脑,利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懂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在课内实践教 学当中,可以组织点评新闻时事的活动,每节课给学生一定 的时间来点评和播报新闻时事;
在主题讨论当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现实关联性比较大的话题,如地球气候怎么样?为什 么会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应该如何治理?什么是哥 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其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在政治时事辩 论的过程中,其辩论的焦点亦可以是生态问题,如一个人的 消费行为与其他人有无关系?如何看待以提倡消费、扩大消 费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之 间的关系。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会随着课堂内开展的 实践性教学而得到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综合能力。诚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尽 可能地让学生把生态道德规范当作是自己的良知、甚至是信 念,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5强化课外生态文明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大学生生态 文明行为的培养 首先,针对现阶段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重大生 态环境问题,开设选修课或举办专题讲座;
其次,加强对有 关优化生态环境内容的收集工作,并开辟专栏,可以是黑板 报的形式,也可以是墙报的形式,加大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宣 传力度;
再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尤其是 “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植树 节”等活动的科普宣传活动;
最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 的新生活方式,培养绿色消费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爱护草花树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电、用水,对塑料袋的使用尽 可能地控制次数等等。
三、结束语 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树立和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在 其进行宣传、学习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高等 院校教学实践中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以实现 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只有清醒地认识现阶段大学 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我国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并意识到在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我国 建设社会主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娟.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6):49—51. [2]陈洪,玄凌,肖向红,等.高校大学生“中国梦”宣 传教育现状调查[J].经济师,2015,(4):47—49,50. [3]张泽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创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255—256. [4]刘建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 对策[J].教育探索,2008,(6):17—18. [5]姜赛飞.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1, (8):23—24. [6]吴明红,严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2):64—65. [7]廖金香.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 [J].高教探索,2013,(4):137—141. [8]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 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55—57. [9]彭秀兰.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探索,2011, (4):21—22. [10]张雪梅.略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J].理 论导刊,2015,(9):54—57.[11]姜友维.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研究[J].学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52—54. [12]齐秀强,屈朝霞.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 场域与实现路径[J].求实,2015,(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