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经典职场故事
励志经典职场故事 励志经典职场故事篇一 创业是很多“拼二代”的梦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的“拼二代”,他们心 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激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 在创业的路上,怀抱美好的愿望,他们风雨兼程,不怕任何的困难。孙竹林,30岁,父亲是镇上中学的普通校工,母亲是一名平凡的家庭 妇女,没有父辈荫泽的他如今却在合肥拥有两家汽车美容维修店,月收入达7万 元。和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相比,也许他算不上成功,但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 来的打工者来说,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月入7万元已经着实让人羡慕嫉妒 恨了。
2000年,当同学们还在高二的课堂上发奋学习时,孙竹林就已经坐不 住了。学习并非他所长,他不愿意混到毕业然后托关系找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高二还没念完,孙竹林就跑出去自谋生路了,他到煤场打过工,在理发店当过学 徒,可一轮折腾下来,他发现这些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没有兴趣的工作坚持不 长久,虽然书念得并不怎么好,但他却懂得这个道理。后来他跟人学起了汽车维 修,没想到这份工作他是越干越起劲,用他的话说,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吃这碗饭 的。
为了学技术,2001年,孙竹林北上山东,一学就是5年。在济南当学 徒的日子里,他一天就只有3块钱伙食费,每天只能啃馒头吃大白菜;没钱买专业 书,他得空就往新华书店跑,一看就是一天……回忆起当时的种种努力,孙竹林 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不爱学习这么坐不住的人居然能静下心来看书,能忍 受这么艰苦的环境,并且乐在其中。现在回想起来,他很坚定地说:“是兴趣, 只要是你爱的工作怎么也不觉得累。” 2006年,孙竹林学成回到合肥,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才挣200多块。
这时他已经有了打拼创业的想法,可就这点工资何时才能圆梦呢听说给人跑场子 赚钱快,他便辞职给人跑场子,哪里有活一个电话,他立马赶过去。这样起早贪 黑地干,他每月可以赚到七八千元,这些钱,成为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有了钱,有了技术,孙竹林开店了。没成想,干了一年多,正待生意 逐渐好转之际,店门口开始修高架了,这可怎么办有人笑他倒霉,有人劝他赶紧放手,可他却不以为然。虽然这个店不能再开下去了,但他觉得自己积累了经验, 拓展了人脉关系。处理完这一摊事后,他重整击鼓,另外选址重新开了一家规模 更大的店。没钱,找家里人借,甚至借到了妻子的娘家,当时的7万元钱,对于 农村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有人劝他不要玩火自焚,最后可能欠一身 债,可孙竹林却从没想过要放弃,也从没想过还不掉这些钱,他执着地认为认真 干就一定能成功。
就这样,凭着一股冲劲,孙竹林的店里慢慢从他一个人发展到五六个 到七八个再到如今的三十多个员工,他成功了!现在,他把年迈的父亲母亲从农 村都接到了城里,老人家感叹,村里的大学生如今还没能让父母享福呢,他儿子 却做到了,儿子的奋斗让他们跟着享福了!看着父母乐呵的样子,孙竹林很欣慰, 他知道,如果他不打拼不奋斗,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小镇里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对于他的成功,他总结了一句话:“选择好你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是的,朴 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成功的秘密所在。
励志经典职场故事篇二 几年前,我从苏北的家乡来到了苏南。虽说苏南经济比苏北强很多, 但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工厂停产,我还是十万个不愿意出来找工作的。那时 侯,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的改制,拍卖的拍卖,破产的破产,国企职工也加快了 下岗的速度。如果不是这样,说不定现在的我,还是呆在家里,不同的是早已娶 妻生子了。
我到苏南后先是在苏州工作了两年,而后之所以从苏州辞职到昆山来 工作,其实完全是为了争一口气。因为在五年前,当我最需要工作的时候来到了 昆山,然而却迟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一个落雨的夜晚,我骑着一辆破脚踏 车从市区往临时租住的小窝里赶,走到半路雨突然下得很大,无奈,我只好在一 家超市门口躲避风雨。躲雨的人很多,大都穿着附近公司里的工作制服,那时我 突然对并不好看的工作服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也是因为这种关系,当我找到 工作后,上班每天都会穿工作服,不管衣服好不好看。
之后,因久久没有找到工作,我离开了昆山到苏州工作。这份工作并 不是我自己找来的,而是因为以前一个国有企业的老领导在那里做副总经理,而 他与我父亲以前是同事。
在苏州工作的日子。每逢晚上下雨,我都会站在公司的三楼顶,看着公司前的那条公路,因为它与昆山相连。每当看到顶着夜雨前行的路人,我总会 想到在昆山的那些日子,找工作而辛苦的日子。昏暗的路灯下,雨珠纷飞着,所 不同的是它有时会冰冻一个人的心灵。
时间越长,这种感觉越强烈,那种雨夜,那种昏暗的光线在我脑海中 永远都不能逝去。后来,因工作的关系,我又来到了昆山,又来到了那条路上, 不同的是我穿着属于自己的工作服,代步工具也变成了一辆崭新的“奔驰”车。
昆山五年前的人才市场位于亭林路上,而这条路之所以叫亭林路是因 为路的北面有昆山惟一的一座山,那里埋着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顾炎武”,其 号为亭林。五年后,人才市场早已搬到了新市区的前进路上,好多次的大型人才 交流会则是在市政府前新建不久的科博馆内举行的。前几天又路过亭林路,因为 那里是昆山最繁华的地段,并与人民路、前进路相连。老的人才市场虽然早已不 在了,但那个在人才市场门口卖煮玉米的小贩依然还在。然而五年前,当我从人 才市场出来时口袋中所剩的钱却是连一个煮玉米也买不起的,虽然只要两元钱。
人生总是戏剧性的,当我正在人生的低谷中徘徊时,幸运之神向我招 了招手,将我带到了苏州。在那里我终于又一次读懂了人生。到苏州后不久,我 又到了苏州人才市场和吴县人才市场(现在因吴县划为相城和吴中两个区,已更 改为吴中区人才市场),与在昆山时不同的是,我是代表公司去招聘人员,在那 里再也没有人挤我了,也不用担心皮鞋再被别人踩脏了,相反的是每一个应聘的 人都恭恭敬敬地递简历给我,而我也因为有了之前的求职经历,所以对前来投资 料的同学也很客气。
苏州两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成熟了很多,使我从一个畏首畏尾的小男生 变成了一个做事独当一面的部门主管。同样也使我更多地认识到这个社会的阴暗 面。在名利场上,每个人只是它的奴隶,不同的是有的奴隶物质生活过得比较好, 有的则是奴隶的奴隶。
在苏州工作了两年后,因为公司内部的混乱,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利 益分配不均衡,我辞职了。本可以留在苏州工作,毕竟在那里两年认识了很多公 司的老总,而我留给他们的印象也是很好的。但为了那个雨夜的心愿,我又来到 了昆山,不同的是,这次工作是在网上找到的。
在昆山工作的这段日子很平淡,公司同事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 也没有多少矛盾,虽然小磨擦还是存在的。但有可能是以前大风大浪经历多了,对这些小事也就不会放在心上。随之,喜欢写故事的我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写了, 只好改写一些近似童话的文章。
几年工作下来,最想跟朋友们说的是,凡事不要怨天尤人,人生不可 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不要自卑,更加不要自 暴自弃。机会是人创造出来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努力了就不会后悔,千万不要 坐等,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会掉,也会有太多人来抢—— 人生仿佛是一道选择题,不同的是,试卷在没有交卷之前选错了还可 以改,而人生却只能选择一次,错了就永远地错了,没有再次选择的余地。
励志经典职场故事篇三 一个小伙子到北京打工,凭着一身力气,当上一名送奶工。很快,他 靠自己的努力,成立了送奶公司。由于他诚实守信,服务优质,经过几年的打拼, 他的公司很快发展到有20万个家庭订户的规模。
他与一位做广告的朋友谈话时突然想到,公司现有20万个家庭订户, 不就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吗这张网只用于送奶实在是太浪费,为什么不以此为载体, 在送奶的同时兼做广告投递呢于是,他又成立了广告传播公司。公司广告传播人 员,由送奶工兼任。
初战告捷后,他决定以送奶网络为载体,兼营更多的业务。随后,他 与一些商场合作,进行电子商务配送,还创办广告杂志,新业务都依托于公司这 张网铺开,其利润远远高于送奶的利润。
订奶客户很快发展到30万户,员工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目前的2800 人,资产由最初的2000元猛增到现在的1。5亿元。这位已成为亿万富翁的年轻人 叫吴作仁,他的公司获得“第三届全国文明社区贡献”大奖,他本人也获得“北京 市十佳外来青年”称号。
机会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不是打扮得花枝 招展,而是普普通通的,根本就不起眼。看起来耀眼的机会不是机会,是陷阱;
真正的机会最初都是朴素的,只有经过主动与勤奋,它才变得格外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