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创业故事】 我的创业故事

大学里的创业故事

大学里的创业故事 大学里的创业故事篇一 60多厘米高,就像一个空心的电脑主机箱,从上往下看,喷嘴正按照 预设程序,在面板上来回移动,喷出0.2mm直径的细丝,层层叠加,不到一小时 的“浇筑”,一把结实、耐用的小扳手就成型了。2015年12月2日,记者在荆楚理 工学院创新创业园, 参观了这家3D打印公司—— 荆门市智创未来科技有限公 司。

楼下是客户接待部,窗橱上整齐摆放着一些3D打印样品,个性定制 U 盘,“大白”、“小黄人”等卡通模型, 浮雕灯,充电宝……楼上是3D打印中心, 有一大一小2台设备,建模,数据处理、打印、后期产品上色,都在这里完成。

刚才打印出来的扳手,就是他们根据一个顾客的需求,专门定制打印的。记者拿 着扳手,测试了一下,非常结实。

“公司总共8个人,都是90后,大二或大三在读大学生。”公司负责人 潘书文说。整个公司规模不大,楼上楼下合计不到 40 平方米,但“五脏俱全”。

应用数学专业出身的潘书文,负责3D打印;工业设计专业的李汉强,负责物品建 模,由于手绘功底好,还负责部分物品的后期上色;应用物理专业的罗永辉,负 责机器维修以及人事;数学教育专业的骆霜红负责行政管理、客户接待;此外还有 广电、新闻等专业的学生,负责产品宣传等。

就是这样一个还鲜有人涉足的行业、颇有科技含量的公司,于2015 年11月29日举行了一个颇为简单的开业典礼,还不如街头小餐馆的开业来的隆重、 热闹。

半年之前,源于兴趣爱好,潘书文在网上开始接触、了解、收集关于 3D打印的知识,各类贴吧、论坛、网站等是他常去的地方,他疯狂汲取相关知 识,FDM、光敏树脂3D打印、光固化 ……这期间,他成了一名“骨灰级”的3D 打印发烧友…… 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潘书文买了一台3D打印机,这之后,潘书 文鼓捣得更勤快了,机器都拆了好几遍。潘书文说:“这段时间,正好我市出台‘黄 金三十条’,学校也鼓励我们创业创 新,不但房租、水电费全免,还帮忙跑腿办 证等,我和几个大学同学就萌生了成立公司的想法。

”3D打印最先要建模。有的模型网上有,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加以修 改后使用,更多的需要自己设计。目前,他们卖得最火的就是一款DIY的U盘, 印上客户的名字、图案,或是其他个性签名 等等。起初设计模型,就花了很长 时间,特别是模型要和芯片高度契合,建模就花了好几天,打印的时候,温度、 填充率、速度掌握不好,打印出来的效果就不好,不是翘边就是粘合度不高。

在 打印室,记者就看到不少残损的U盘、失败的“大白”。现在,熟练之后,他们做 一个定制U盘,只要1个多小时。“ 市面上一般 8G容量的U盘大概卖20元左右, 我们3D打印的稍贵点,35元一个, 公司开张没几天就卖出去十多个。

” 潘书文介绍, 公司主要承接一些定制礼品, 针对客户的个性定制需 求为客户服务,此外,一些学生的专业课产品设计、毕业设计等,也是他们的主 要客户来源。以前,像水龙头、加湿器、 充电宝这样的模型,只能买油泥,自 己加热、融化、喷漆等,一件至少花一周时间,费时费力,用3D打印,一个小 时就完成了。

“现在公司最大的问题,还是市场,尽管3D打印应用广泛,但是我们 目前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学校,客户面太窄,盈利有限;此外,3D打印设备也不足, 大型设备不敢想,目前的设备只能打印塑料物品。

”潘书文说。

目前,潘书文正积极筹备、参加各类路演、创新创业活动, 寻找融 资渠道。2015年12月1日,他还专程赶往彭墩,在首届“彭墩杯”青年创新创业大 赛电视总决赛现场学习、借鉴其他一些创业项目、团队的经验,以期有一天能让 自己的3D打印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大学里的创业故事篇二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有两个姐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而且疾病缠身。我上大学的学费谴目睿罘研氲糜晌易约赫酢 以前,我做过家教、促销员、助教员、临时工,现在我是一个校园商 贩,当然是业余的,也就是在校园里兜售商品。我选择这个职业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是因为我忙于学习双学位班的课程,没有整块的闲暇时间去做兼职了;其二, 是我得了1500元的甲等奖学金,有了做小生意的本钱。

最开始我做的是卖嗓子药的生意,这来自于一次偶然的灵感。那是开 学的第三天,我从校体育馆前面路过,见新生们正在进行军训,炎炎烈日下他们个个汗流浃背。训练的科目是正步走和喊口号,我听见他们扯着嗓子使劲地喊, 但干枯的嗓子都已显得沙哑不堪。于是我想到了卖嗓子药。

第二天,我贩了三十袋"金嗓子喉宝"去碰碰运气,没想到竟特别火爆, 我被新生们包围着,"喉宝"一下子就被抢购光了。一位同学还叮嘱我"明天务必 要来"呢!于是,以后的每天早晨,我都到大药店去批发50袋"金嗓子喉宝"和50盒" 西瓜霜润喉片",然后到操场上去售卖,每天都能卖完,不少新生还成了我的回 头客。

这样一天下来,我可赚50块钱。半个月的军训,除去头三天和下雨的 两天,我一共赚了500块钱!这可是我有生以来做的第一笔生意的收入,我至今仍 记得那天晚上我紧攥着数好了的钱激动得一整夜没合眼! 军训结束后,我只能"转向",卖一些日常用的小商品,比如钥匙扣、 发夹、纸巾、笔袋、小饰物等等。我每星期去汉正街进一次货。每天我都利用课 余时间,背一个大包,提一个小包穿梭在校园里,大包里装的是各种小商品,小 包里装的是课本、笔记本等。

我已经历练出一双商贩才有的"生意眼",我东瞅西望,眼观六路,耳 听八方,只要一发现有人有"买东西的倾向",我便立即热情地跑过去推销我的商 品。但我也不能不坦白我第一次的羞怯和失败。

那天,我正在教室里自习,发现前排的女同学感冒了,不停地用纸巾 擦鼻子,一袋纸币她很快就用完了。显然,她正处于需要供给商品的"最佳状态"。

我见是个好机会,便鼓足勇气拍了拍她的肩,说:"我这里有纸巾,你买吗""买" 她大吃一惊,但旋即变得很平静地说了一个字:"买。"但她的这种"异常平静", 却像一根钢针,将我勇气的气球一下子戳破了,我改了口,说:"不是,我说错 了,是送给你。"我的脸发烫,一直热到了脖子。

事后,我找了几百个理由为自己辩护,都不能原谅自己。不过,慢慢 地我便不再怯阵了,我开始能够做到不卑不亢。是的,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校园商 贩,毕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尽管我们不要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论证它的合 理性或者崇高性。当然了,这其间也还是有许多的辛酸的。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卖发夹。那次,一位师姐想买一个发夹,但只愿 出两块钱,我则坚持要两块五,结果竟惹恼了她,我被她狠狠地骂了一顿,她的许多话深深地伤害了我的心!一度让我极度地自卑,甚至产生过退学的念头。但 是,这样的为了"公道的五角钱利润"而不惜恶骂勤工俭学同学的学友,毕竟是极 少数,大多数学友却给了我鼓励和帮助,他们使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校园商贩 行为的"正义性",使我有勇气继续做下去。

大二上学期我赚了400多,今年开学才一个多月,便已赚了200多了, 可以说又是一个开门红。

做一个辛勤的校园商贩,使我能够自食其力地顺利完成学业,也为同 学们带来许多的便利。现在,我挺自豪选择了这个"事业",它锻炼了我,使我在 人生的道路上收获了"第一桶金"。当然,这绝不单纯是金钱意义上的。

大学里的创业故事篇三 喜欢旅游、志趣相投,甚至追求同一个女生……来自安徽建筑大学的 小叶和小武,因为兴趣爱好比较一致而成为了好朋友,进而发展为“情敌”,随后 又继续做好兄弟。这对“欢喜冤家”的大学生活可谓足够丰富,不仅嬉笑怒骂皆成 文章,而且还实实在在地当上了“大学生创业明星”。

小叶来自皖南,打小就喜欢上山采草药拿出去卖,并且非常享受这种 “自己赚钱”的快乐。或许是天赋使然,早在高中阶段他就接触了淘宝,几个班里 只有他有支付宝,很新潮地当起了“代购”,帮同学在网上选购各种物美价廉的学 习用品。敏锐的商业触角,很快让小叶有了用不完的零花钱。

“我觉得人最重要的就是明白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我最初就想在大学 里自食其力,赚点钱,减轻家里负担,也没想到会这么成功。”事实上,小叶从 一上大学开始,就尝试了各种赚钱方式:做电话卡代理、卖学生们喜欢的各种小 商品。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正在做租自行车服务的小武,两个热血沸腾的青年 一拍即合,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们青睐的短途旅游市场。

“我们发现同学们不太喜欢参加班里、系里组织的活动,而是愿意自 己结伴出去玩,但又不愿意花太多钱。”本身也喜欢旅游的小叶和小武,随即在 旅行社和大学生短途旅游之间找到了商机,每人投资5000元钱,创立了“旺角户 外”旅游品牌,并在部分重点高校招募校园经理,负责线上线下组织客源和服务 保障。“以合肥周边的短途旅游为例,我们组织几百号甚至上千人的大学生旅行 团,负责交通、食宿,并且与旅游景点对接。每个学生只要花费几十块钱,而我们因为量大,也能拿到旅行社的优惠价格。”粗略估算,仅此一项,小叶他们在 大学四年间就赚了20多万元。

“揣着梦想,干着苦力。”这是小叶和小武自嘲的话,却也折射出创业 之初的踏实与勤奋。眼看就要毕业了,小叶在合肥经开区的支持下,在当地的莲 花产业园里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被评为经开区2015年度“十佳创业之星”, 继续将创业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