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业共管远程教育论文
小专业共管远程教育论文 一、远程开放教育中小专业的内涵 二、远程开放教育中开展小专业共管的意义 (一)建立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管理体系 科技发展造就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学科与学科之 间交叉整合趋势更加明显,由社会变迁所造就的新的旺盛需 求会导致这一领域人才的缺乏,新兴专业优质教师资源缺乏 是造成人才培养水平受到桎梏的重要因素。通过一定的管理 模式,将分散在各个分校、教学点的师资整合在一起,一方 面能充分地发挥教师兴趣,另一方面能充分挖掘远程教师能 力,促进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管理体系的形成。来应对 如远程教育学者陈肃提出的“电大原有单枪匹马、个人奋斗 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大教学系统工作 的重任。” (二)促进电大教育教学 远程教育是基于远程“学”与“教”的分离。其实,在 远程教育领域,不仅仅是“学”与“教”飞分离,“教”与 “教”的分离现状也很现实,教师专业得不到团队的支持, 专业研究缺乏相应的氛围,再加上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 缺乏相应的课题支持等具体的引导,教学团队难以形成,教 师知识和经验分享机制缺乏,教师在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等 方面缺乏共同的语境,这种现状在小专业发展中尤其突出。这种缺乏和迷茫造成了教师无法潜心于远程教育,对远程教育认识不深刻,甚至不认同。开放小专业共管能让更多的教 师形成相互促进的团队成员,对电大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促进其对电大教学行为的思考,更有效的投身于电大教育教 学。
(三)加强系统联系,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平台的搭建 “系统”对于广播电视大学而言,具有独特的意义。[3] 它所囊括的是全国由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市级、县级电 大分校和工作站的远程教育系统,电大人将这个系统称之为 “电大系统”或者“系统”。电大远程教育之所以得到32年 发展而日益壮大,是因为电大有一个引以自豪的电大系统, 这也是电大和终身学习社会、教育立交桥、学习型社会产生 联系的关键因素。而小专业共管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系统内 部分校与分校之间、市校与市校之间加强沟通与联系,学生 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促进虚拟校园系统形成的“人”的因素。
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远程开放教育小专业共管的管理模式 小专业共管是落实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工程,促进电 大系统内涵建设,实现面向未来的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 是完成系统专业建设的举措,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搞好 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要搞好小专业共管的工作,需要形成 “系统联动、各司其责、优化管理、注重服务”的工作模式, 努力探索对小专业学生的个性指导、有效指导,拓展专业教 师的个人发展,形成工作共同管,成果共同享的小专业共管模式。
(一)系统联动小专业共管 实际上是一种系统联动的战略布局,是建立现代远程教 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支撑。系统联动的工作要求是,需要从 系统需求出发,挖掘系统教师潜力,从思想上支持小专业共 管模式,在资源、人力、财力上给予小专业共管工作的要求, 突破以往电大系统各自为战的地域思维、小单位思维,形成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格局思维,做好布局工作,形成各个 地域有重点支持,各个教师有发展专长的共管布局。
(二)各司其职 在以往,中央电大为了调动省级电大积极性,也会给予 教师参加教材撰写、甚至是专业开发的工作。但是仅仅是限 于将教材一次性买断,不参与发行海量教材所带来的回报, 专业建设也是一样,在当专业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或者是人数 达到一定的规模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收回去。在小专业共 管中,这种行为模式必定会受到分校的抵制,无法发挥电大 的共管功效,形成系统合力。小专业共管模式设计中,需要 形成各个老师对自身职责的明确,同时也要划定参与者(学 校)的权力边界,形成合适的利益分配关系,促进共管体系 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三)优化管理 当理解教学点为数不多的专业教师的窘境时,优化管理 在共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在原有电大系统运行过程,教师承担太多课程的管理工作,显得力所不能及, 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工作的价值、创新的流程等等,在共管 模式中,每个人承担的工作相对专一一些,并且能和相似专 业背景的人做好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 科研能力,这些会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远程教育认同等环节 中得到更为充分的回报。
(四)注重服务 注重服务在小专业共管中主要有三层含义:首先,小专 业共管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身上。小专业共 管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是开展小专业共管工作的 目的,也是共管工作的中心。如何研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形成更优的学生服务模式,是促进共管工作有效开展的前 提;
其次,小专业共管运行组织管理机构要发挥服务本质, 将系统内外的人拧成一根绳,齐心协力来抓好工作;
第三, 在参与共管工作的老师群体中,要将共管工作本身当作一种 对别人的服务,不能只管自身分校学生所产生的问题,而是 要将所有的学生问题当作自身学生来处理,为学生更好地做 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