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学前教育论文
实践课程学前教育论文 一、全员参与,对开展实践课程全面推动 学校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应全员参与实践课程 模式,对开展实践课程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校的管理层面,对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都要 做到妥善处理。学科课和实践课,在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体 系中,都是并行独立的。并且教育实践课在高等师范教育中 的位置,一直都是处于边缘化。而在整合实践学科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就是实 践环节,在实践课中渗透学科课,学科课是实践课的提升和 延伸,而实践课又是学科课的统整平台。所以,在课程体系 中,实践课应该是重中之重。应对实践课程的建设高度重视, 对其不断进行探索,使实践课程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而对校外实践课程来讲,为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 提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对各种教育实习和教育见 习等活动的质量高度重视。
同时,学校还应和所在地区的机构,如早教中心和幼儿 园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促进教 师的随同指导和学生教育实践的开展。同时教师还应及时转 变思想观念,主动走入基础教育,通过对学生教育实践的指 导,对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现状切实了解,更好地发挥指导 作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对实践课程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保障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践工作场所中才能获得需要具备 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必须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一些应 变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和一些早教 中心、地方幼儿园的合作,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应通过 各种渠道加强和地方的合作。
首先,应重视和校外实践层面的指导和组织方面的合作。
为学生的实习和教育见习等环节,夯实基础。可对发达国家 的经验进行借鉴,在具体的实习指导方面,对“合作式教学” 的实习指导方式进行切实的推选。既由大学教师在理论方面 负责对准教师的指导,并进行全程评估。由准教师和幼儿园 教师共同对实施与评价、教学设计的组织进行分享。具体包 括对各种计划、封面资料的分享。而在课程开始前,还应和 准教师共同讨论评价程序、材料、日常计划的目标等。
其次,需要对校内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高度重视。在学 前专业课程体系中,诸如0~3岁儿童的教育和保育以及五大 领域的教学等,都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若在课程教学中,对 其中实践部分内容的教学,聘请有着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早 教中心或者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来担任,会使学生专业学习 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所达到的效果也将是事半功倍的。
此外,还可将当地幼儿园园长聘任担当辅导教师,对学前教 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辅导,与学生开展即时互动,并定期举办 各种讲座,点评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还可邀请所在地市教 研室参与幼儿园评估优质课的工作。三、上下齐心,使实践课程的品质不断提升 广大的授课教师应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上下齐心、步调 统一,对实践课程的执行力度共同推进,并将实践课程的品 质得到不断提升。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将监管和导向的职能充分的发挥 出来,从大方向上,对实践课程的意义和地位进行明,为相 关部门的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对下一级的人才培养部门提出 考核要求和设置实践课程的标准,并监管其实际运作的过程。
其次,院系级别的人才培养部门应对上一级教育管理部 门的倡导积极响应,在对实践课程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在现 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实践课程,并对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大 纲进行制定,对校内外各种实践课程的要求,督促教师严格 执行,并及时考核其工作成效。
同时,相关课程授课教师除了要对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 思想和职责认真履行外,还应对提升校内实践课程的品质高 度重视。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授课习惯和课程理念不断 进行调整,对传统的关于课程定位的认知不断更新。在对教 学大纲制定的过程中,应将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所发 挥的作用,以及课程应有的性质充分考虑,全面提升实践课 程的品质。
四、结论 在不断优化学前教育实践课程模式设计的过程中,我们 还应意识到,随着个体特征和文化的不断变化,以及时代的不断变迁,实践课程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教师应 与时俱进,通过对其他各种课程模式的参考,对各种课程模 式进行比较,并对自我运用的模式不断进行反思。哪种实践 课程模式的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一种 方法论,体验一种价值观,通过转变和吸收,变成我们自身 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行为,从根本上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