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设计及建筑心理学的运用
地铁车站设计及建筑心理学的运用 摘要:本文首先简析建筑心理学的基本含义,从实际出 发,对当前地铁车站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说明建筑心 理学引入地铁车站设计中的必要性。最后,从乘客行为引导、 创造乘客心理空间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 建筑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关键词:建筑心理学;
地铁车站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导致大中型城市交 通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铁作为大运量、安全、舒适、快捷、 环保的交通工具,新建地铁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措 施。21世纪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 们对城市建筑空间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地铁车站不仅 仅作为通勤空间存在,而是作为城市建筑空间一个重要的要 素,这就促使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人员的身份,需要从工程 师向空间设计师来转变。想要更好的优化地铁车站建筑空间 感受,就需要将建筑心理学理念引入车站设计中,更多考虑 乘客的心理需求对其行为的影响,更多关注人性化设计,并 最终创造出能够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建筑空间。
1建筑心理学的含义 建筑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分支,其以建筑体作为研究 对象,而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物质科 学技术手段建造的人工环境,不同于其他艺术品,只是在固 定的时间空间内,人们可以具有选择性的视觉可达。建筑是具有强迫性的艺术,存在于人类生活的任意空间,是人类最 直接的外界信息来源,而人的内心情绪跟随外界信息的变化 而变化,因此建筑空间极大的影响着人类心理感受。这就需 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合理的运用心理学知识,从建筑使 用者的角度,结合美学、哲学、社会等,对建筑空间、环境 认知进行人性化设计。心理学知识的合理运用是建筑心理学 最主要的特征。
2地铁车站设计基本情况 地铁车站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中,建设开发的地下建筑空 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内部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全 线车站为达到全线统一性设计原则,使得设计中常常忽略了 乘客的心理需求。目前,我国地铁车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 题。
2.1地铁车站空间形式单一 在城市交通系统当中,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建设过程当中的各个环节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地铁交通 系统的最终表现形式,往往是这些关系相互制约的结果。作 为交通系统当中的重要环节,车站自然也受到了许多的因素 的制约。在实际的工程当中,城市规划、周边用地性质、产 权单位配合度、周边地质环境,这些条件都会直接影响地铁 车站的站位、埋深、换乘形式等。同时,根据实际的参与人 员的意见,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但在对空 间形式的选择,主要受到维护机构以及投资方的限制,一般来讲,地铁车站的空间形式,往往是狭长而扁平的。而根据 不同的施工方法,车站的形式也基本能够分为暗挖拱形断面 与明挖矩形断面两种形式。因此,在地铁空间设计当中,封 闭性以及基本的几何形式固定可以说是其最为基本的特点。
2.2存在多元化心理需求与空间标准化的矛盾 从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有,延伸空 间的需要、扩大空间的需要、增强空间流动感的需要。然而, 地铁作为全封闭的地下空间,其造价平均为每公里7到8亿, 仅地铁车站土建工程造价基本为每平方米1万元。因此,地 铁设计的基本理念为,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车站 规模,减小车站埋深、降低层高,以降低造价与投资。为了 更好的提高地铁车站建设方面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车站的 设计以及施工程序等进行简化。从设计角度以及管理角度来 讲,都需要找到有效的设计标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常规车站在布局、风格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统一的标准。这 样的情况,使得现如今的地铁建筑空间形式十分单一,而作 为地铁车站的设计者,由于直接使用标准化空间布局,先入 为主的思维方式,使得设计人,很难从乘客的心理需求出发, 做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
3建筑心理学引入车站设计的必要性 长时间以来,地铁都是十分复杂的地下交通工程,是各 种复杂关系进行协调的结果。大多数人,都将地铁建筑看做 是工程学的分支,主要关注车站的功能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地铁车站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对通勤需要的实现, 更要求地铁车站具有艺术性、舒适性、人性化等特点。在车 站设计时,建筑设计人应更多考虑,乘客的心理需求对其行 为的影响。
4建筑心理学的应用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人员,不仅仅是工程师,更是空间 设计师。在车站设计时,建筑设计师应更多考虑,乘客的心 理需求对其行为的影响,更多的关注人性化设计。大部分的 乘客之所以选择地铁,是因为地铁的便捷性以及时间的可控 性较强,这也说明了乘客希望能够缩短路途的时间,进站的 乘客希望能够尽快的达到候车站台,有着较强的目标性。而 出站乘客则希望尽快到达地上空间,方位的识别是他们的主 要目的。对于地铁车站这样人流密集性的场所来讲,其最重 要的空间设计需求为,设计出具有明确的方向感以及识别性 较强的建筑空间。
4.1乘客行为引导 由于在地铁车站当中有着十分密集的人流,同时进入地 下空间,缺少环境参照,乘客的定位能力会变得较差,因此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 要对进站出站的路径进行优化;第二,要在车站附近提供适 当的驻足空间,并结合相应的景观设置,给乘客适当的环境 参照,加强定位能力的感知;第三,应对车站与其他设施的 接驳功能进行加强,加强地上与地下信息的沟通;第五,车站的人流密度较高,因此对于火灾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要格外 关注,人在紧急情况下,具有习惯性,趋光性、从众性的心 理特点。习惯性,人有习惯走老路,疏散时,会首先跑向平 时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或楼梯,因此,在设计时,公共区疏散 门,最好设置在出站闸机旁,避免疏散客流混乱。趋光性, 紧急疏散时,人有趋向于光明和开阔的本能,灯光设计时, 需要运用光线的引导,将疏散客流引导向疏散方向。从众性, 人在慌乱中,对群体行为具有与生俱来的信任感,地铁车站 作为人流密集的地下公共空间,导向设计中一定要有明确的 指示,尤其是换乘站,客流方向较为复杂,因此导向设计需 要清晰简洁,紧急疏散时,地面灯光指示,更方便人们识别, 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烟气吸入。
4.2乘客心理空间创造 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人类对空间有延伸性、扩大性、 增强空间流动感的需要。在有限建筑空间内,如何营造大的 空间感受,成为地铁建筑设计师,重要的设计任务。在车站 空间设计中,利用绿化、导向牌等设计要素,塑造远景、中 景、近景,形成不同空间层次,延伸心理空间,可以减小压 抑感。同时人的视觉空间有限,但是心理空间是无限的,可 以在地铁车站公共区装修中,利用装修材料、灯光效果增强 透视感,营造空间的扩大感与深远感。车站公共区,分为付 费区与非付费区,利用经出站闸机,合理分隔空间,可以有 效引导客流,同时将公共区为设备区的分隔,设计为半透视型,暗示另一个空间的存在,扩大乘客心理空间。
5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 正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交通也有着更高的需求,而这推动了 地铁建筑的发展。在未来交通系统当中,地铁车站的空间模 式也会发生定的变化。这就需要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师在设计 时,多现场调研,多思考,运用建筑心理学的知识,分析乘 客实际心理需求,运用技术手段满足乘客多元化的心理需求, 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丛强.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心得[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2014(5):205-207. [2]秦云,董丕灵,俞明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 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3):9-17. [3]韩伟强.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J].城市轨道交 通研究,200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