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模式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语文教学模式

古诗教学模式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古诗教学模式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摘要: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言简意丰、令 人回味。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忽略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学法总结。因此,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大胆尝试一线两步一法教学模式,即“一线”与朗读 能力的培养;
“两步”与习作能力的培养;
“一法”(渗透 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优化,调动了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素养;
朗读能力;
习作能力;
自学能力 一、引言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旖旎多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祖 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学宝藏。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 朵奇葩,言简意丰、令人回味,蕴含着意境美、音乐美和语 言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提出:第一学段 诵读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第三学段 背诵优秀诗文60篇。而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 多重视对字词的解析、段落的梳理以及辞格运用等相关理论 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思维的训 练和学法总结。“如何巧用古诗(一线两步一法)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成为我课堂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

二、“一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都要求学生能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段学生朗读能力弱,一字一顿,拖腔拉调,大声唱读。中国古诗音韵和谐, 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非常适 合课堂教学朗读能力指导。利用“一线”,即以朗读为主线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鼓励 学生朗读,再播放古诗朗读(感受古诗朗读的语速)。通过 对比,纠正学生拖拍、唱读的毛病。了解诗中要表达朋友送 别时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教师指导:表达要“舍不得分别”, 语速自然要放慢,语调舒缓,诗中能表达朋友间深厚情谊的 词语“欲、忽闻、深千尺、送我情”要重读。这样,学生就 容易解决“有感情朗读”的尺度了。再借助从古诗学到的朗 读技巧迁移到课文的朗读中去,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很大 提高。

三、“两步”与习作能力的培养 (二)“进入诗境,体悟诗情”与布局谋篇。在学习《寻 隐者不遇》一诗时,我作了这样一个大胆预设:先理解“童 子、言、师、此、云深”等词语,然后启发思考:(1)诗 人会问“童子”什么?每次问心情如何?(2)“童子”又 是怎么回答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诗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的意境,把握 诗歌的主题。此时,我加入一个补充练习:以“诗人为什么 要去寻访隐者?”为开头进行续写。通过有目的练习,学生 一方面可以掌握叙事的结构,另一方面了解与中心有关的材 料要详写,反之,略写。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就知道如何布局和处理材料了。四、“一法”(渗透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 的培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信息的大量涌入,教师在有限 的课堂教学上必须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即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进入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 已经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结合这一实际特点,“学法渗透”显得尤为必要。在学习《夜 宿山寺》这首诗时,先请学生回顾《春晓》一诗的学习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归纳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了解诗意、想 象诗境、领悟诗情、课堂背诵。根据以上步骤,师生共同总 结学法:(1)了解诗意。布置学生通读古诗,抓住关键字 眼“危、百尺、辰、高声、惊”,感知诗意:诗人投宿到山 上寺院时所看到的景象。小结:初读知诗意;
(2)想象诗 境。结合“高百尺、摘星辰”等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进入诗 境,以诗人身份进行朗读。小结:精读想诗境;
(3)领悟 诗情。出示课件,思考:望着这幅高入青天的山寺楼台,你 的感觉如何?(神秘、惊叹)诗人描绘高楼的奇伟景象,想 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喜悦、赞美)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

小结 美读悟诗情;
(4)课堂背诵。训练学生有节奏、韵味 朗读古诗同时,尝试背诵。小结:熟读背古诗。运用这样的 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课内外古诗游刃有余,为今后的自主学 习古诗文夯实基础。古诗教学模式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了真正课堂 的“高效”。

参考文献:
[1]欧红淑.古诗教学[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9(00) [2]周明.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论 坛.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