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四变多维学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一课四变多维学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官正华 教材分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4 篇课文。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西部 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修 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字里 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设计理念 基于教材解读的三点思考,笔者建构了四个学习活动:
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把课文读成一个表格、把课文读成一 句话、把课文读成一个丰碑。通过四个学习活动的组织,把 一篇课文做四次改变,让学生在自学、群学、讨论、质疑中,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 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妖娆”“隧道”等词语,能理解“银装 素裹”“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
2. 能借助表格梳理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铁路修筑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3.能用质疑、解疑的方法,了解反复写法在不同呈现形 式下的不同效果。
教学重难点1. 能借助表格梳理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铁路修筑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能用质疑、解疑的方法,了解反复写法在不同呈现形 式下的不同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1.检查字词,扫清学习障碍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观赏了一碧千里的 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了解了扎根边疆的白杨, 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条通往 美丽圣城拉萨的铁路——青藏铁路。出示课题,齐读。
出示词语,检查落实。
第一组(检查字音):妖娆 隧道 机械 青藏 第二组(检查意思):银装素裹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劈 头盖脸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学生自读,齐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
2.了解起点,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通过预习,你觉得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学生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伟大、困难、壮 观……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预习,就能够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浓缩成这样几个词语,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预习阅 读感受,这种归纳的阅读方法值得赞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问题“你觉得青藏铁路是一条怎 样的铁路”,让学生畅谈预习感受,尝试把预习的成果提炼 成一个词语。学生学习不是零起点,教师通过检查预习情况, 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堂 教学,有效节约课堂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 举两得。
学习活动二:把课文读成一个表格 1.借助表格,自学课文 就像同学们说的,青藏铁路是伟大的,修筑艰难的,那 就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修建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 样解决的。
出示表格,表格内容包括修建者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 法。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学习建议 (出示):
学习活动建议 独学:利用5分钟时间自己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群学:利用3分钟时间,4人小组对比答案,看看谁的答 案最准确,最简洁。
修改:利用2分钟时间,修改自己的答案。
学生自学。2.互动交流,完成表格 (1)师生互动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2)阅读表格,赞美修筑者。
同学们,我们通过十五分钟的学习,把这篇课文由几个 词语,又读成了一个表格,是不是挺有趣的?看着这样的表 格,你想对铁路的修筑者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把课文读成一个表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 中,完成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的转化,用多种角度、多种 思维去思考文本的内容和内涵,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拓思维的 另一种方法。独学、群学、修改的学习活动展开充分,做到 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活动三:把课文读成一句话 1.聚焦关键句 课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5次)请把这5句话都 找出来,画上横线。
课件出示:
第①处 第1自然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②处 第5自然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 简单的事。
第③处 第7自然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④⑤处 第10自然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 到拉萨去!2.提出疑问 看着这样五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问题:①为什么要出现5次?②为什么第2处和其他 4处不一样?③为什么第4、5次要放在一起出现? 3.合作解疑 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全班交流。
②为什么第2处和其他4处不一样?后面文章要讲述“把 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句话起到过 渡作用,而且句子读起来有节奏变化。
③为什么第4、5次要放在一起出现?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师要通过组织学 生学习这个例子,来教给孩子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
这个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根据针对5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的质 疑,让学生对反复的写法进行思考,了解不同形式的反复, 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从而达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目 的。
学习活动四:把课文读成一座丰碑 1. 观看青藏铁路开发的视频。
2.练笔,把课文读成一座丰碑。
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纪念 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自由写作。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笔设计,通过给纪念碑题词, 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 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最后把课文变成一丰碑,永远 留在学生的心中。
守得安静,才有精进 91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多 读些好书,多些静思,多些与先哲的神交。百岁高龄的杨绛 先生守静功力更是了得,她和钱钟书在春节也一样专注学问, 面对前来拜年的客人只透过门缝寒暄几句,没有让客人进屋, 有些不近人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常守静的功力,才铸成 大美之作。
动静等观。人的生命与动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动态美, 但不能过,更不能变味。追求动态美更不能演变成:公共场 所的喧嚣,极尽显露能事的夸张动作,声嘶力竭的吼叫,酒 桌上的推杯换盏,资讯的有量无质。这都属于厚动薄静,不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守静能安。韩国的一项长期跟踪实验显示:长期身处节 奏过快、喧嚣的环境,少年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疾 患,成年人逻辑推理能力会弱化,主管短期愉悦的细胞会更 活跃。美国的脑科学研究也证实:长期守静有利于神经细胞 轴突的延长,有利于信息在脑细胞中的存储、分辨、比较与联系,有利于提升记忆力、分析力、判断力与决策力。这些 恰恰应验了“水静极而形象明,心静极而智慧生”“非宁静 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等诸多中华古训。
守静以削冗举要。信息爆炸的当今,削冗力、举要力至 关重要。此力不举,个人就无法从杂乱的海量信息中甄别出 主信息与有效信息。此力足,主信息得以甄别,有效信息得 以链接,创新性认知易得,大美之作可成。而削冗力、举要 力、甄别力、链接力的提升无一不需要守静。万万不可因占 有信息的过于求多而挤没了“思”的时间,车多而不管理堵 路,信息多而不整理堵心,学而不思则罔。过多的信息缺乏 整理,带来的只能是负效用。只有在“不窥牖,见天道”的 守静中方能带来创新与突破。
守静以求“信息一致”。神经生物学进一步证实,注重 整理信息使头脑中信息得以一致,不但有益于认知创新,而 且有益于提升积极情绪占比。杨绛百岁时感言:我们曾如此 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人生最曼妙 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谁得“内在信息一致”之 法,谁就得“真实幸福”之道。
守静而“无不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叶、杨 两位大师因守静有了大为,并得人生之大乐。“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环境略显喧嚣时,多些静,或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