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若干启示
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若干启示 自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尔斯·梅斯(Myles Mace)率先开设MBA项目创业课程以来,特别是历经20世纪80 年代的繁荣发展,美国创业教育日渐成熟(Katz,2003)。经 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美国业已形成一个涵盖政府部门、非 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及教育机构等多重利益相关者的创业教 育生态系统。同时在传统商业创业基础上更加注重通过社会 创业创造社会价值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鼓励包括女性在内 的社会弱势群体通过创业改善其经济社会状况,并构建起形 式多样、贯穿于各个教育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注重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 建立一种能够使多重利益相关者在促进创业过程中发 挥其作用的创业生态系统,并推动这种生态系统的有效发展, 是事关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性因素(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2011)。除教育机 构外,美国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包括了公共部门、私人部 门、非营利部门等诸多主体,这些主体各司其职且协调补充, 从而确保了整个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运作。
(一)政府机构美国联邦、各州及地方政府在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首 先体现在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其中极具典型意义的即为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拜杜法》(Bayh-Dole Act)。该法 对大学将联邦政府支持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出并 从中最终受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颁布之前,美国科技创 新成果实行“谁投入,谁所有、管理、受益”的模式,研发 者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的利用率不到4%。而该法的颁布 促进了研发成果向产业界流动,带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 社会化。目前美国有300多所大学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办公 室。大学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获得专利后,可通过特许经营 的方式转让给公司。以佐治亚大学(UGA)为例,近年来该校 通过创新研究共开发575种产品,取得1300多项知识产权, 有135家企业基于大学的研究获得特许经营权,产生的经济 效益超过1亿美元。
其次是政府部门的项目与经费支持。创业的本质是对新 事物的探索,是一种持续创新的过程(Kuratko,2005)。美 国联邦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创新教育项目为重要载体,以项目 拨款为主要方式,积极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美国 联邦教育部先后通过“贸易调整援助社区学院和职业培训拨 款项目”(TAACCCT Grant)、“世界第一拨款项目”(First in the World Grants)、“试验点行动”(Experimental Sites Initiatives)以及“开放数据”和“开放教育”等项目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和转型。同时,各州也在不同程度上对 创业教育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例如,佐治亚州州长学生成 就办公室(GOSA)专门设立了创新基金。2011年以来,该州政 府已向39个非营利组织、特许学校和高等院校提供54笔教育 创新拨款,累计总额达2700余万美元。
最后是提供外部环境支持。以西雅图为例,该市政府明 确提出通过创建最适宜工作和居住的城市环境,改善教育、 发展及友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增强对创业人才的吸引力。西 雅图市政府还着重从培育机构、孵化机构、天使投资及风险 投资等方面为创业提供完善的资源与服务。
(二)非营利组织 美国社会存在着大量的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以其独特 的中介、桥梁和纽带地位在创业教育体系中发挥了公共部门 和私人部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支持服务。位于佐治亚州 雅典市的“四雅典”(Four Athens)组织就是一家为解决当 地青年人建立初创企业所遭遇的难题而成立的非营利性机 构。该组织成为联接创业者、各种人才、资本、社区、当地 文化机构以及大学的纽带。该组织以提供资金、导师和人才服务的形式,为参与“四雅典”的初创企业进行指导,使它 们能够在科技行业立足发展。过去四年,该组织举办了300 多项旨在联系、促进和加速初创企业发展的活动,200多名 学生接受了初创企业的培训,60余家公司经过指导后学会了 如何筹资。
非营利组织也提供了多种创业培训服务。以“创业教学 网络”(Network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为例, 作为一个专门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该网络 通过提供教育项目激励来自低收入群体的青少年在学校就 读,帮助他们识别商业机会,并为其规划成功的未来。该网 络形成了以“试验性课程”、“教师培训”、“项目支持” 和“创业竞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开发了专门的创业教育 教材,并通过常规的在校教学项目或为期两周的全日制创业 训练营(BizCamp)加以实现。目前,该网络已在包括中国在 内的10个国家设立23个办事处,每年培训的学生达6万人。
(三)投资机构 美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投资机构主要包括天使投 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两大类。天使投资是天使投资者将自 有资金对处于早期阶段但具有高成长性的当地私人公司进 行投资,一般每项投资金额在2.5万-25万美元之间。在美国,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天使投资机构,每年投资总额在200亿 美元左右。比如,美国西北部地区最大的天使投资机构“天 使投资联盟”(AoA)是一个拥有140余位天使投资人的集团, 每年投资20家初创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左右。自1997 年以来,该联盟对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地区200余家初创企业 投入了1亿美元资金,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消费、生命科学 和能源等行业。除了直接投资以外,该联盟还通过招收大学 生实习生、参与商业计划竞赛、提供创业导师等方式从事创 业人才的培养。
风险投资机构则是对经过种子期探索进入到成长期的 初创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机构。例如,作为美国国家投资公 司协会(NAIC)成员的马拉松基金会(The Marathon Foundation)主要致力于加速初创企业的战略关系,帮助其 获得投资,促进其商业发展。该基金会主要通过能力建设、 技能开发和创业培训支持未来创业者的发展,并通过提供独 特的专家、投资人、导师和同伴的指导实现其企业的改变。
马拉松基金会专门推出试点性的“风险投资项目”(VCAP), 该项目在征集到的159项商业计划方案和多阶段评审的基础 上,对最终入围的3个项目提供投资。该风投项目一个很重 要的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是马拉松基金会的投资项目,而且 也与国家投资公司协会、国家风险投资协会、新美国联盟、 亚裔美国人投资经理人协会、英特尔多样化技术基金、哈佛大学商学院纽约校友天使投资人协会等机构建立了密切联 系,从而形成了一种风险投资的生态系统。
(四)企业组织 美国产业界和企业是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和 深度参与者。美国企业参与创业教育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提供 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华盛顿大学、清 华大学、微软公司合作创立的全球创新中心(GIX)。微软公 司除了对该中心提供所需的科研项目经费外,还选派公司技 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中心担任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 供咨询指导。此外,微软公司还以其技术优势对中心的创新 创业项目提供相应的支持。
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是由专业化的创业孵 化和加速公司提供全流程的创业支持服务。例如,成立于 2007年的科技之星公司(TechStars),其创业支持活动已从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Boulder)扩展至纽约、西雅图、波士顿、 圣安东尼奥等城市。该公司通过Email推送“初创企业文摘 信息”,开展“初创企业周末”、“初创企业周”、“初创 企业下一步”等活动,建立“科技之星加速器”,以及提供 “科技之星风险投资”等方式,启发创业者寻找新点子,学 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建立初创企业,扩大企业规模直至成为所在领域的翘楚。目前,该公司共孵化出114家公司,另有 98家还在孵化当中。根据最新的统计,其中的73家正进行融 资,已募得1.3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二、倡导社会创业的价值观念 社会创业是采取实践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式使社 会大众尤其是边缘群体和贫困群体受益的创业形式(The Schwab Foundation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2015)。
社会创业思想自美国发端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 内得到广泛推广,并逐步成为一种不同于商业企业和非营利 组织的创业模式,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和 实现大范围社会变革的创新模式。
创立于1980年的阿育王(Ashoka)组织是全球最大的社 会企业家培育组织,也是推动社会创业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 以及高校社会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目前,该组织在70 个国家拥有近3000名会员。阿育王组织通过提供企业创业资 金、专业支援服务及遍布全球的企业家社交网络来促进社会 创业的发展。阿育王组织也为致力于改变世界的人们提供了 一个全球化的沟通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阿育王组 织推出“同理心倡议”(Ashoka Empathy Initiative),其 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企业家、教育者及希望社会给予儿童更多“同理心”的市民提供一个协作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使更 多的人能够提高对社会“同理心”的认知学习,从而能够更 主动的服务社会、改变社会。
阿育王组织推出的“阿育王大学”项目(Ashoka U)旨在 培育大学校园内的社会创业文化,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各学科 创业解决方案技能的发展。该项目由“创造改变校园”项目 (Changemaker Campus)、“共同”项目(Commons)和“交流” 项目(Exchange)三个子项目组成。其中,“创造改变校园” 项目发起于2008年,主要目的是引领大学社会创业教育的发 展。阿育王组织一般通过1-2年的遴选过程在全球范围认证 将社会创业作为核心价值的高校。目前,包括布朗大学、杜 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杜兰大 学(Tulane University)等在内的全球20余所高等院校已获 得“阿育王大学”项目的认证,以肯定他们在社会创业教育 中所作出的贡献。“共同”项目主要是由各参与大学在有经 验导师的指导下,用5个月时间共同协作解决社会创新创业 教育中的特定问题。“交流”项目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 等教育领域社会创业人士的论坛活动,与会者主要探讨如何 以大学为平台产生长远变革和社会影响。
阿育王组织以“阿育王大学”项目为纽带,与有关大学 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借此开展各种社会创业活动。例如,在阿育王组织的影响下,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与该 校出国留学部门和全球行动办公室合作推出“马里兰社会创 业者志愿服务团”(Maryland Social Entrepreneur Corps) 项目。该项目为面向本科生的9学分课程,主要形式是组织 学生到厄瓜多尔、多米尼加和尼加拉瓜等国家开展8个星期 的志愿活动,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支持当地的可持续性发 展。此外,史密斯商学院还在每年春季学期组织“做好事挑 战”(Do Good Challenge)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带 来积极的社会变化。
此外,美国诸多的民间非政府组织也是提倡和推进社会 创业理念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亚特兰大市民创新中心 (Center for Civic Innovation)为例,该中心主张以本地 化的方式来解决城市问题,培养能够为城市公共利益服务的 本地创业者;
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寻找 全新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当地社会所遇到的挑战,中心追求 的目标是为个人和组织所提供的已落地生根的产品或服务 给予支持和投资。该中心为社区导向的企业家提供所有阶段 的项目,但最侧重其对早期未试验的计划的投资。
三、积极支持女性创业 促进更多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包括女性、少数族裔和贫困人群等在内的特殊群体,积极参与到生产性经济活动,是 社会包容性创业的要义(World Economic Forum,2009)。事 实上,女性在美国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女性影响着 美国社会70%-80%的购买力,女性收入的80%-90%用于家庭的 再投资,女性收入的3.5%返还到社区。据统计,1997年至2015 年期间,美国企业数量增长的幅度为51%,而女性拥有企业 的增长幅度则达到74%,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止2015 年,美国女性开办的企业已超940万家,雇用员工近790万人, 创造的收入超过1.5万亿美元(American Express OPEN, 2015)。对此,考夫曼基金会的研究指出,女性创业是美国 经济增长的“催化剂”(Robb,A.,Coleman,S.and Stangler, D.,2014)。
女性以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成为美国创业教育的 重要对象群体。美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以女性创业为指向的 教育项目。例如,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专门设立了 女性创业领导力中心(CWEL)。该中心以充分开发女性创业领 袖的潜能,从而为其自身、所在机构和社会创造经济社会价 值为宗旨,以女性创业领袖技能与经历的相关研究为支撑, 实施了各种创新性的教育项目和活动。该中心推出的“女性 创业领导力学者”(CWELS)四年制本科学习项目,通过一系 列的学习、实验和辅导环节培养女性创业领袖。该项目前两 年主要培养学生的有效交流与展示技能、性别意识、抗逆能力、识别与评估个人优势、战略关系网络、谈判以及职业形 象与个人品牌推广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年主要是设计个性化 的领导力方案或担任校内领导职位;
第四年则是参加由波士 顿地区女性工商业界人士组成的职业规划小组(Career Panel)并在导师指导下制订毕业后的发展计划。此外该项目 还设计了贯穿四年学习期间的以构建女性创业领导力学者 社群为目标的各种社交活动。该中心还设立“女性创新进行 时”(WIN)实验室,为女性创业者提供富有启发性的社群环 境和激发创新思维的体验过程,使其能够成功地建立自己的 企业或促进企业的转型。另外,该中心还开展了“性别启迪” (Gender Enlightened)和“女性演说家俱乐部”(Women Speaker Bureau)等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活动,试图通过这些 活动营造有利于女性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构性别平等的 创业领袖角色模式(Babson College,2015)。
众多女性基金会也是美国促进女性创业教育开展的重 要载体。目前,全美共有47个女性基金会,女性基金会的成 员超过1万名,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成立于1995年的 华盛顿妇女基金会(WWF)是集体赠与(Collective Giving)模 式的最早使用者。集体赠与使得所有女性成员与他人合伙经 营基金,了解社区需求,共同做能改变社会的赠与决定。该 基金会初创时只有100名女性成员,目前已发展至500余名成 员。1996年以来,该基金会已累积投资1500万美元。基金会的核心原则是培养成员的领导力,吸引成员参与到资助型活 动中。该基金会采取类似“众筹”的方式,每名成员每年援 赠2500美元,这构成赠款的主要来源。华盛顿州的非政府机 构都可以申请使用该基金。其资助的重点领域为艺术与文化、 教育、环境、医疗卫生、人力服务。此外,马拉松基金会认 识到,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是美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动 力,小企业为美国创造的工作机会占全部新工作岗位的70%, 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小企业发展由于缺乏资本而受到很 大影响,其中少数族裔和女性开办的企业所受影响尤为严重。
鉴于此,马拉松基金会也将美国的少数族群、女性的初创公 司作为支持重点,积极为他们提供经费赞助和咨询服务。
四、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机构在塑造青少年创业态度、技能和行为中发挥着 中心的作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Drucker,1985)曾认 为,创业并不神奇,也不神秘,创业与基因无关,创业是一 门学科,而且像任何一个学科一样,是能够学习的。正因如 此,美国创业教育课程逐步从大学阶段拓展和延伸至中小学 阶段,并由此形成庞大、多样而连贯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到本世纪初,美国就已有1600余所学校开设了2200多门创业 教育课程(Katz,2003)。(一)基础教育阶段创业课程 很多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应从青少年开始,尤其是在 小学和中学阶段(Filiona,1994)。教育家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曾说过:“给我一个四岁的孩子, 我会把他塑造成你所希望的人。”在基础教育阶段,美国的 小学和初中就主要通过各种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 识与能力。如佐治亚州的布鲁克伍德(Brookwood)小学将班 级事务管理和课堂教学的部分工作转化为“工作岗位”,学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相关“岗位”的设置竞聘岗 位,竞聘成功后需按要求履行职责并可获得校内“货币”形 式的“薪水”。柯伊尔(W.R.Coile)中学则是将创新、创意 和创业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之中。该校主要通过 “棋类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以及“男士团”和“女 士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业教育方面,该校设计 了“未来美国农民项目”(FFA),由教师和企业家教授学生 培育农作物的技能,学生通过培育、生产和销售农作物获得 收益,这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该校还成立了名为“柯 伊尔服务”(Coile Serves)的学生服务团队,主要开展可持 续性的服务活动。该团体的学生制作宣传片以说明社会创业 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高等教育阶段创业课程 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更加系统、丰富,主要通 过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开发创业教育课程、设立创业 的相关项目、建设创客空间或孵化器等措施,促进学生将创 新和创意转化为创业实践。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由理论课程、体验课 程、实践课程等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以佐治亚大学为例, 该校为学生提供了15个学分的创业教育证书选修项目。其中 9个学分为该校商学院提供的创业核心课程,3门核心课程包 括“创业导论”(内容为案例研究以及成功企业家讲座等)、 “创业财务”(主要内容为如何从朋友和家庭、天使基金、 风险投资、私募基金、股市等获得资金)和“创业高阶课程” (内容包括市场营销、销售、运营、组织行为、后勤、财务 等);
其余6个学分为与学科专业相整合的课程。该校还实施 了一系列校园创业支持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研讨会等, 支持开展校内创业活动,为创业教育俱乐部提供资源,并提 供创业“动手做”的机会。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企业创新研究院(EI)针对校内外不 同的创业学习者群体由不同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研究院下 设商业化风险实验室(Venture Lab),其主要职能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发新技术,推进创新和研发走向商业化,再把商 业化的研发成果推广到业界。实验室通过机械工程、生物科 技、生物医学、电力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跨学科 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教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发明、识 别商业模式。先进技术发展中心(ATDC)则面向社会为创业者 提供从初级(Educate)到中级(Accelerate)到高级 (Signature)的阶梯式会员制教育服务。该中心采取融社团 (Community)、课程(Curriculum)、辅导(Coaching)、公共 创业空间(Commons)和校企联系(Connections)为一体的“5C 创业教育模式”,其核心课程为期4-6个月,主要内容包括 客户发现、金融素养和投资准备等三个部分以及11个专题工 作坊。
与此同时,美国高校还推出很多特色课程和实践项目。
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创业中心面向全校学生每周 定期举办“头脑风暴”(Pitch Dingman),由学生与企业家、 投资人、有创业经历的专家等交流创新创业的想法,然后中 心会引导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入三阶段的创业历程:第一阶 段为“点子破壳”(idea shell)阶段,这是为期八周的非学 分课程,教学生通过寻找商业模式、电梯游说、客户分析等 活动筹划创办企业;
第二阶段为“孵化”阶段,学生通过一 个学期的学分课程进一步开展客户发现和市场拓展等活动, 学生还可获得学校1万美元以上的资助来创办企业;
第三阶段为“启动”阶段,主要通过暑期孵化器促进初创企业的成 长,进入该阶段的每个团队还可获得5000美元的助学金。该 中心还推出面向MBA学生和本科生的奖学金项目(Fellows Programs),鼓励学生在初创公司开展实习工作,并为每名 学生提供5000美元的助学金。马里兰大学技术企业研究所及 技术进步项目办公室推出“边做边学项目”(Living and Learning),让学生与企业家生活在一起,帮助他们了解企 业家精神,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此外,有些大学还邀请教师和企业导师为创业学生提供融资、 经营管理、市场调研、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例如, 华盛顿大学请企业家进驻校园,就地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 问题。
五、对我国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启示 正如卡兹(Katz,2003)指出的,回顾20世纪的创业教育 史,美国给世界以启迪。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和流行地, 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参考经验和良好范例。这在 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于推进创业 教育的深入发展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营造法治环境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很重要 的一个方面即在于如何从法律角度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及 所有权进行界定与保护。美国以《拜杜法》为代表的科技立 法对创业教育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值得关 注。未来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按照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 求,以明晰产权、激励创业为重点,积极推动完善科技发明、 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等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的 法律体系,消除立法空白点,营造公平、有序和健康的法制 环境。
(二)建设生态体系 应该看到,创业教育并不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而 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经验表 明,社会各有关方面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政府综合运用 立法、拨款、项目等方式,非营利组织通过理念引领、课程 开发、人员培训等途径,基金组织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专业 辅导、活动赞助等形式,企业部门通过科技转化、实习实践、 资源提供等举措),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并通过 有效的协同和互动形成有力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我国未来 的创业教育发展也应充分重视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支 持与贡献,为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态体系。(三)重视社会创业 创业不仅仅是一个狭隘的商业创业和建立企业的概念。
美国的创业教育的发展业已从传统的商业创业上升到更为 广泛的社会创业。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正面 临环境保护、疾病防控、消除贫困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挑战。
我国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也应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价值引 领,重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慈善事业意识和公益活动能 力的社会创业者,并通过他们创造新的服务、新的产品和新 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高校应加强对社会创业的研究,鼓 励学生建立社会创业社团,并通过与民间社会公益组织的合 作,推进社会创业的深入发展。
(四)完善创业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 抓手。目前有关创业教育课程的争论已越来越清晰,即创业 是能够被教授的(Kuratko,2005)。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09)也积极建议各国制定从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涵盖所有教育层次的国家性的创业 教育发展规划。在这方面,我国首先要加强高校的创业课程 开发和建设。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学科前沿、创业 基础、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要加快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高校还应强 化创业实践,开发创业体验式实践课程或项目,将创业教育 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
同时积极建设校 内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客空间,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 供条件。其次应积极加强大学和中小学创业课程的衔接。中 小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 小学的创业教育应通过综合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校内外体 验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得到加强和推进。
(五)强化知识创业 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应更加体现高校的研发优势、专业 特性和知识创业的属性,而非简单以就业为导向创办低层次 和低技术含量的企业。纵观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无论 是佐治亚大学以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与工程以及农业生物科 技与种植技术领域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还是华盛 顿大学围绕医药技术、健康产业和信息技术展开的技术开发 和应用活动,都体现出创业活动与学科专业的高度融合。在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未来的高校创业教育应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立足于专业领域的知识创 新,激励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和落地应用;
同时,应面向国 家的重大战略和地方的现实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 程中,不断提升创业的专业水准和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