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表演的方式和特征分析]一个好的班主任的特征

班主任工作的表演的方式和特征分析

班主任工作的表演的方式和特征分析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 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 育者,也是一个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本期“专题”我们选取了3篇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文章,从班 主任角色引入到其具体的工作事务,探讨学校基层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寻求积极的解决途径。

1970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进行了一个有 趣的实验。他们让一个专业演员扮成一个颇有建树的教授, 以“数学博弈理论在内科医生教育中的应用” (Mathematical Game Theory as Applied to Physician Education)为题发表演讲。听众主要是具有博士学位的精 神病医生或心理学家。这些人以浓厚的兴趣听完了演讲,问 了不少问题,对回答还十分满意,竟毫不怀疑演讲者的身份。

事实上,这个演员对自己所讲话题一无所知,只是在演讲前, 在实验者的帮助下,做了一些准备而已。这就是教育心理学 研究中的“福克斯博士讲座”(The Dr. Fox Lecture), 由此产生的效应也就是著名的“福克斯博士效应”(The Dr. Fox Effect)。

“福克斯博士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呈 现其实是一个充满艺术色彩的表演行为。由此,笔者不禁想 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是否也是一个表演的过程呢?这也正 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拟以“福克斯博士效应”为理论指导,从班主任作为表演者的必要性与可行 性两方面,深入探讨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表演特质问题,为解 决班主任的工作焦虑与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 助。

一、班主任作为表演者的必要性 (一)班主任的工作焦虑与身份认同 据相关调查显示:65.2% 的受访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存在 倦怠感;
74.6%的受访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感到情绪疲惫或力 不从心;
只有27.1%的教师表示“一定会”继续做班主任;

17.7%的教师则明确表示“坚决不当班主任”。[1] 由此可见,中学班主任的工作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同时, 这些关于工作焦虑的实证调查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多数教师 对班主任身份的拒绝与否定。这种拒绝与否定可能引发班主 任的身份认同问题。具体而言,工作上的焦虑感会使教师对 自己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产生否定。这种否定也就摧毁了这 些教师对自己班主任身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失去身份认同的班主任有一些就会 表现出不安、烦躁与紧张的情绪,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也就显 得行事被动,做法简单,甚至野蛮粗暴;
有一些表现为软弱 无力,消极管理;
还有一些则身心疲惫,请辞班主任工作等。

(二)个体本色投入的危险 所谓的“个体本色投入”,指的是教师以自己原来的个 体性格投入班主任工作,忽略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不知道自己可能要根据实际的班级情况适当改变自己的性格表现。

例如,爱逗笑的教师在履行班主任角色的时候,可能要变得 严肃起来;
性格内向的教师在做班主任时,可能要变得更活 泼一些。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状态的剧变期。

用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cson)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说, 这时的学生正处于“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的 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思考“我是谁”的问题,并因 此变得不再顺从与服从,甚至出现叛逆的倾向。因此,要管 理这样一群处于性格之暴风骤雨期的学生,无疑是颇具挑战 性的。

在这一阶段,班主任若以个体本色投入班级管理,必然 是极具风险的。

1. 教师也是有个体性格的 与青春期学生性格的动荡变化相比,成年教师的个体性 格则趋于稳定。稳定与多变动荡之间时常会产生矛盾。因此, 教师若将个体本色投入班主任工作,以自己的一些处世原则 和价值判断,来统一要求这些性格色彩多元又多变的青春期 孩子,就很可能引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陷入班主 任工作的迷惘与焦虑状态。

2. 个体本色投入的教师与家长无异 孩子的家长通常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个体性格本色 对孩子提出要求,实施管理。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可能已对家庭的这种管理模式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的角色若与他们的 父母雷同,势必招来孩子的否定与抵触。班主任的特殊身份 也可能因此被边缘化。于是,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就可能 见到这样一些困境:一些班主任误以为班主任工作只是自己 兼代的一个工作,只要以个人的本色性格就可以完成班级管 理工作,于是,这些兼任班主任工作的任课教师便以想象中 的家长身份,或以一般的成年公民身份与一群性格癖好都大 相径庭的孩子“斗法”。其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大发脾气, 学生冷漠抵触,家长对此也不满意。

3. 表演并不意味着背叛或作秀 班主任工作的表演特质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对自身个性 的背叛或在公众场合的作秀卖弄。班主任工作的表演特质只 是要求班主任在工作时,在个体本色性格的基础上,实现道 德、性格的提炼与升华。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视角看,这种 表演特质其实是对个体“本我”及“自我”的修正与升华, 使班主任在工作时,以“超我”的状态实现人格的提升与完 善。

在以上这段话中,魏老师不厌其烦,连用了八个“扮演”。

这一有意的重复不正是在强调班主任工作的“表演”特质 吗?因此,我们可以说,魏老师以模范班主任的身份对“扮 演”的肯定,无疑也是对“背叛”与“作秀”的否定。

二、班主任作为表演者的可行性 (一)班主任作为表演者的基本素质作为一类特殊的表演者,中学班主任需具备特定的素质。

这些素质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再看看魏书生老师是如何用 “角色扮演”的手段处理两个吵架学生的:“选择的角色不 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我选择了严父与心理诊疗医生的 双重角色,先施之以爱,继而给予具体细致的心理分析。” [2] 作为班主任,魏老师在处理这场学生纠纷时,将班主任 的身份置于表演者的地位,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魏老师的 角色扮演体现了班主任作为表演者必须具备的两方面素 质:一是爱心,像父亲爱孩子那样去爱自己眼前的“学生观 众”;
二是理性的表演技巧,魏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对这次吵 架所作的分析,充分体现了班主任作为表演者所具备的专业 技能。

具体而言,班主任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表演者,首先要 热爱自己的学生——观众。对于作为表演者的班主任而言, 学校好比一个舞台,学生则是舞台下的观众。从这个意义上 看,作为表演者的班主任其实是一个热爱观众的艺术家。

此外,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表演者,班主任还必须具备扎 实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主要体现为引人入胜的语言表达、 传神达意的目光交流、丰富的肢体语言。

其次是传神达意的目光交流。好的演员必定能用眼睛说 话,向观众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好的班主任也必定能通过 眼睛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学生谈心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用眼神对他们提问, 鼓励他们把心底的话说出来。开班会 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用目光监督中途“开小差”的同学,要 让师爱的光芒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都真切地感 受到被关注的幸福感。

再次是作为表演者,班主任离不开丰富的肢体语言。适 当的肢体语言能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笔者担任初中新生班主任时,在教育新生要随时随地保 持教室环境整洁时,笔者做了这样一次表演:在讲台上,以 躯体为圆心,手臂长为半径,画了个圆。而后,笔者认真地 说道:“各位同学,请你们以自己的躯体为圆心,手臂长为 半径,画个圆。圆覆盖的范围就是你的卫生包干区。请大家 随手捡起身边的纸屑。”对此,新生们先是一愣,而后都十 分兴奋地开始模仿,并俯身捡拾身边的纸屑。教室里充满了 幸福愉快的笑声。

(二)班主任作为表演者的多元角色 作为表演者,班主任还应根据不同的情景需要,扮演多 元角色。对此,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这样告 诫:“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在生活这个 大舞台上,我们更扮演着多种角色。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封 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 不过,魏老师所说的角色,只是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时 扮演的角色。笔者认为:除了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外,作为表 演者的班主任还应在平时,从“爱”“道”“谊”“才”四方面,重点构建以下角色的形象。

1.可亲的天使——爱 中学生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性格转变的“暴风骤雨” 期,他们急需别人的关心与爱护。作为表演者的班主任,在 管理班级时,首先要将自己扮成“爱”的天使。当然,这种 爱不是溺爱,而是一种关爱。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时刻受到 班主任老师的关注,进而产生一种幸福感。作为爱的使者, 班主任要将微笑挂在嘴角作为和蔼可亲的标识;
作为爱的使 者,班主任要及时关心帮助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将关爱的光 与热传到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2.公正的法官——道 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千差万别的。对中学班主任 而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可能影响自身对学生的总体印象。

于是,“马太效应”接踵而来。以个体本色投入的班主任可 能对后进差生产生歧视或漠视的心理,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则 表现出过度关爱。于是,班级在无形中就会沦为一个等级社 会。此外,在学生干部选拔、成绩评定以及奖项评选时,作 为公正代表的班主任,要尽量做到公开、公正,以民主的管 理方式,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行公正之“道”。

3.知心的朋友——谊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成人感”。在 这种“成人感”的驱动下,他们渴望朋友与集体的认同。作 为“表演者”的班主任,应该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适当地转变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愿意与自己分享心中的秘密、 成长的烦恼。为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应当发挥表演的才能, 在日常说话的时候,用加工提炼后的语言跨越年龄的代沟。

例如,可以在自己的管理话语中,适时引入一些年轻人的时 尚词汇,谈论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适度地投其所好,才可 能顺利地走进孩子们的心扉,建立跨年之“谊”。

4.干练的船长——才 在美国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著名诗歌《哦! 船长,我的船长》(O,Captain, My Captian)中,船长 是领导者的代名词。著名电影《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中的基丁老师(Mr. Keating)就是一群孩子心目 中的船长,是一个带领他们走出心灵沼泽的领袖型英雄。作 为表演者的班主任,就有必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自己 扮成一个勇往直前的英雄船长,带领班级学生劈波斩浪,到 达成功的彼岸。只有这样,一个班级才可能有很强的凝聚 力;
班主任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特别有“才”的偶像 人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身份不是因任命就直接获得的,要获 得这一身份,并在班级及学校里实现身份认同,则要求班主 任告别日常的本色呈现,用精湛的“演技”,在不同的场合 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从“爱”“道” “谊”“才”四方面重点构建班主任光辉高大的形象。参考文献:
[1] 赵海彬. 初中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9:18~19. [2] 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桂林:漓江出 版社,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