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的寓言故事
对牛弹琴的寓言故事 对牛弹琴的寓言故事原文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 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 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 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 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 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 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 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 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对牛弹琴的寓言典故 出处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对牛弹琴成语解释 【拼音】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故事】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 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 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典故】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汉·牟融《理惑论》 【释义】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 对象。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讥讽别人 【相近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 【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其它使用】 ◎ 我也知道这是对牛弹琴,他这样敷衍我欺骗我也不止一次了。
◎ 我想,这不是对牛弹琴吗再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岂不是吹 牛吗我算老几"我又轻轻地在她的头上拍了一下,把她抱起来,在她颊上亲了一 个吻,然后把她推向门外。
对牛弹琴的寓言故事读后感 对牛弹琴的意思是: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从他 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 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 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 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 奇想:“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且让我来试一试。” 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 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 反应,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
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虹扇动 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头小牛“哞(mou)哞”的叫声。这回牛 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
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
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
《对牛弹琴》翻译及阅读答案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 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 《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
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 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 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 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 理,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