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意义 [80后辅导员三生教育实践意义探索]

80后辅导员三生教育实践意义探索

80后辅导员三生教育实践意义探索 80后辅导员三生教育实践意义探索范文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扩大,曾经饱受争议的“80后” 逐渐成为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学生年龄相差不 大,易于学生打成一片,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熟悉校园生 活,这些都有助于他们胜任辅导员工作。然而,作为新时期 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刚刚进入职场的“80后”辅导员尚不 成熟,面对繁杂的工作和五光十色的社会,他们容易产生心 理偏差,而作为学生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辅导员的心理偏差会对学生产生最为直接、最为深远的影响, 如何适应角色,发展自我,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为 “80后”辅导员面临的现实问题。以“生命、生存、生活” 为内容的“三生教育”生成于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以及对现 代教育重大问题的深刻反思之下[1],其内涵深刻,意义深 远,年轻的“80后”辅导员通过开展自我“三生教育”可以 保持身心健康,体验工作中的快乐,推动自我成长成才。

一、“80后”辅导员的群体特征 (一)自我权威性意识强烈 “80后”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经历过“溺爱”、 “叛逆”、“任性”等生活历程,这使得他们养成了一种自 己能给自己找到感觉的做事风格,他们自信能够凭自己的能 力处理好所有事情,希望被赋予更多的权利“自己说了算”, 自我权威性意识强烈。在开展辅导员工作时,他们乐于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工作,厌烦学校形式化的束缚,不太愿意 请示领导,更不屑于他们认为“老套”、“幼稚”、“教条” 的做法。然而,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除了要创新 还要遵循前人总结的规律和经验开展日常工作。“80后”辅 导员正处于青年初期,自我意识还不是很稳定,其自信、自 尊、独立性和成就定向等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80后” 辅导员不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缺乏虚心学习前人经验 的意识和态度。

(二)工作高强高压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从内容上看,涉及学生的“奖、 优、助、贷、险、勤”、党团建设、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实习就业、学生活动等等,有的辅导员还要兼任党委秘书、 团委书记等职,还会经常疲于应对各类随机性强又与本职工 作关系不大的“边缘性工作”,导致其工作精力分散。从对 象上看,“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其行为、 认知、情感等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且求知欲强,知识面广, 个性化服务要求更为突出,辅导员工难度明显增加。辅导员 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诸多的工作要求和巨 大责任,时刻警惕应对校园突发事件,“80后”辅导员经常 是“5+2、白家黑”、“手机24小时开机”的工作模式[2]。

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80后”辅导员容易产生身体和情绪 的极度疲劳状态。

(三)理想与现实脱节“80后”辅导员大部分都是大学时期的佼佼者,且多数 是学生干部、党员,被家庭和社会寄予较高的期望,他们自 身也非常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工作上的满足感、认同 感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然而,当 自己从事了一段时间的辅导员工作之后,发现辛苦的付出并 不能得到他人认可、对原专业逐渐陌生甚至荒废、个人的职 业发展路径并不清晰、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无暇顾及考取学历 和学术科研,他们开始困惑和迷茫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出于 对现实和前途问题的担忧,往往导致他们工作态度消极,甚 至选择另谋出路。

(四)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差 “80后”辅导员人生阅历赏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刚 参加工作不久就承担着巨大工作量,也挤不出时间学习充电、 娱乐休闲,久之易产生焦虑、急躁等情绪。并且面对住房、 婚恋、竞争、人际关系、父母赡养等社会现实,使他们经常 感到压力大,与身边同龄人的待遇相比他们甚至有更多的失 落感和自卑感。“80后”辅导员多是独生子女,又多是同龄 人中的佼佼者,且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很少受过挫折 磨难,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在工作中遇到 挫折,往往会被严重打击。

(五)职业倦怠逐渐表露 “80后”辅导员往往是工作初期充满激情和期待,但从 事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新鲜感消失,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忠诚度逐渐降低。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是处于对留 校的热衷,而并非是对辅导员这份工作的兴趣而选择辅导员 这份职业,其职业忠诚度本身不高。其次,“80后”辅导员 自我意识明显,他们希望从事自己感兴趣、有挑战性的工作, 而不希望因繁忙的工作而牺牲自己在休闲、娱乐、教育、社 交等方面的享受和追求,所做工作多于定位工作的矛盾现状 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后,“80后”辅导员渴求得 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当付出得不 到回报时,其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效率下降。各种问题交错 在一起,导致“80后”辅导员逐渐产生情绪耗竭、去个性化 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职业倦怠现象[3]。

二、“80后”辅导员开展自我“三生教育”的意义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2008 年由云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提出,“三生教育”站在人 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 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 基本问题,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1]。每一代人 有每一代人的幸运,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迷惘,在变革 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80后”辅导员承担着来自理想和现实 的双重压力。“80后”辅导员要通过学习“三生教育”,树 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让生命更有价值,让生 存更有动力,让生活更加幸福。

(一)生命教育鼓舞“80后”辅导员用爱铸就师魂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的内涵及 其深刻,我们不仅有自然的生理性生命,我们还有血缘性生 命,是对祖辈生命的延续,在遭受挫折身处逆境之中时,不 要轻言放弃,不可将“生活不可承受之重”当做“生命不可 承受之重”。我们有人际性的社会生命,这意味着要对社会、 家庭、学校和学生的责任,面对繁杂的辅导员工作,要始终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我们更有精神性超越生命,这种生命 的能量鼓舞着一代代的辅导员们“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正 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大学生们点亮了我们这些蜡烛。生命的意 义在于进取,在于付出,在于奉献,在于传递,“80后”辅 导员要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 生命的可贵,感悟生命的魅力,进而激发生命的潜能,创新 生命的价值,将生命深刻内涵内化为辅导员工作的不竭动力, 用爱铸就师魂。

(二)生存教育引导“80后”辅导员不断提高工作技能 和水平 “生存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 能,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 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辅导员职业是每 个“80后”辅导员的安身立命之所,要做好这份工作并挖掘 自己的上升空间,就要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和水平。“80后”辅导员学科结构五花八门,与所从事工作 应具备的相关科学知识有一定差距,学习“生存教育”,就是要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 和结构,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方法和手段,以更好的胜任辅 导员工作。此外,“80后”辅导员还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抓住辅导员专业化的机遇,找到自己的长处,朝着心理咨询 专家、就业指导专家、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等专业化方向发展 自己,并在工作中尽情发挥,拓宽辅导员职业广度,延长辅 导员职业长度,使辅导员职业成为自己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源 头和载体。

(三)生活教育为“80后”辅导员指明奋斗方向 家庭的责任、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艰辛,让“80后”辅 导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活教育”告诉我们生活是由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 生活等构成的,只有正确理解和理顺这些关系,才能扮演好 辅导员的不同工作角色,找到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平衡点,并 在工作中寻找到乐趣。“80后”辅导员要辩证地看待自身情 况和外部环境,理性的看待外界的评价,树立正确的自我评 价体系,不至于迷失方向或丧失自信[4]。“生活教育”还 强调生活目标之幸福和生活方式之健康,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是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80后”辅导员应该把追求个人、 家庭、民族和人类的幸福美好生活作为辅导员工作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才是辅导员道路上不竭的力量源泉,才会使辅导 员工作更有意义,才会使辅导员职业成为辅导员事业。

三、“80后”辅导员开展自我“三生教育”的途径(一)学习“三生教育”理论知识 随着人们对“三生教育”的关注,一大批关于“三生教 育”的专著、论文出版,有关部门还专门创办了“三生教育” 网站,“80后”辅导员要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认 识、理解和关注自我的“生命、生存、生活”,不至迷失方 向和自信。

(二)以流行文化为载体丰富学习内容 流行文化对“80后”的影响深远,“80后”辅导员不仅 要通过从这些流行文化休闲娱乐,更要体会其中深刻的“生 命、生存、生活”教育内涵。例如《建国大业》、《风声》、 《潜伏》、《非诚勿扰2》、《将爱进行到底》等一系列电 影作品,展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勉励人们追求个人、 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共同幸福的生活观。《士兵 突击》、《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蜗居》、《杜 拉拉升职记》等流行影视剧为“80后”勾勒了理想舞台和飞 翔空间,增强了他们的生存的动力和信心。《感动中国》、 《非诚勿扰》、《职来职往》等电视节目,让“80后”看到 了多元的生活价值,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

《老男孩》、《春天里》、《没有车没有房》等流行音乐诉 说着“80后”的艰辛,更激励着“80后”励志人生,奋斗生 活。

(三)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习动力 近年来,我们身边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辅导员,如每年开展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 度人物”评选活动,其中也不乏“80后”辅导员的身影,我 们要学习他们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解,学习他们崇高的 敬业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广博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 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以他们为榜样,感悟生命的温暖, 提升生存的技能,坚定生活的信心。

(四)在交流总结中巩固学习效果 “80后”辅导员要主动营造“三生教育”浓厚的文化环 境,将“生命、生存、生活”主题融入“辅导员沙龙”、“辅 导员经验交流”、QQ空间、QQ群、微博等,把工作中的困惑 运用“三生教育”理念来思考,总结“三生教育”的学习经 验,交流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提高自己看问题的深度和广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