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析关羽大意失荆州
重析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是一条浩瀚的大河,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真正的 历史现在早已无从得知,而埋在河底的史料却浩如烟海,等 待后人去发现真相。“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一故事在中国民 间流传了千年,可谓是人尽皆知,然而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 这一页的时候,发现事实并非凭“大意”两字就可以收尾的。摘 要:
关羽;
大意;
荆州 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人们长期以来就为某种传统观念所 支配着,但是这些事件并非像人们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那样,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史料被发现,让 人不得不去改变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众 多耳熟能详的事件,那真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这样的例子 有很多,在这里就以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为例进行说明。
我们重新来看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著名的故事——“关 羽大意失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集团中 驻守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兵攻打曹操集团的军事重镇樊城,开 始时关羽军进展顺利,他水淹七军将曹军主将曹仁死死围在 樊城内并使其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一切对于关羽来说都是 那么有利,可是就在这时,一直对荆州怀有野心的东吴孙氏 政权却利用这个时机从关羽军背后出兵,一举袭占了关羽军 的大本营——荆州。形势出现了180度大转弯,现在孙曹两 家联手夹击关羽了,按照常理,这时关羽应该利用孙军立足未稳之时回军夺回荆州,但是关羽却继续攻打樊城导致最终 败走麦城,身死东吴之手。
这场战役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首先荆州丢失使孙刘联 盟破裂,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又使刘备集团彻底的被封锁 于长江三峡之内,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设计的方案从此宣 告破产,以致日后只能从蜀中北伐而无力“遣一上将率宛、 洛之兵直趋中原”了。可以说关羽的失败最终奠定了三足鼎 立的局势。也正因为此战的重要作用,历来的评价就将主要 责任让关羽承担,又因为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及口碑极好,最 终人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来评价这场战役,那就是“大意失 荆州”。短短的几个字包含了太多的惋惜与无奈之情。直到 现在我们谈到关羽的这场战役也不免会有这样的感慨。
现在,让我们抛开传统的观念,抛开过多的主观因 素,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场战役,你就会有这 样一个疑问——难道一场影响重大的战役仅仅靠“大意”两 个字就能总结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真实合理的情况又是 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去重新分析这场战役了。
这场战役有两个疑点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与分析。第一 点是战役的爆发原因。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不能回避必须 直面做出回答。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形势:荆州当时处于两 面包围又无路可退的境地,北面的曹操和东面的孙权,而荆 州往南、往西分别可以退往南中和益州,也不是无路可退;
我们继续来看,南部的益州当时是蛮荒之地,丛林、瘴气、当地的土著部落等等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旦败兵退至此 处,结果无疑是被热带病、毒沼、原始部落及给养断绝所全 部消灭。这一点从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役中可以 得到证实,当时的蜀军若不是得到当地士人孟优的帮助,单 是毒泉一项就足以困死蜀军。所以往南退是行不通的。再看 往西退到益州这条路,理论上这条路完全可行,但是现实却 不允许。关羽镇守荆州的目的就是保住这个四站之地,使刘 备集团不致坐困益州一地,使诸葛亮的战略得以实现,所以 一旦向西退上述目的均无法达成,作为刘备股肱之臣的关羽 不会不明白这点,再加上关羽为人的自负心理他是宁可自己 身死也不会有损刘备的。因此,往西的退路也不可取。综上, 荆州无疑处于包围之中。这是外部的形势,再来看看荆州内 部,关羽的军事指挥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关羽有一个致 命的缺点就是为人刚愎自用,自负心理严重,这样的话使其 很难同他的幕僚结成良好的关系,荆州内部真心辅佐关羽的 只有关平、周仓等少数几人且多为武将,幕僚里的士人和当 地的地主豪强都不是真心拥护关羽的。这就为日后东吴来袭 守将糜芳、傅士仁开城投降埋下伏笔。尤其是糜芳(刘备的 妻舅)的投降更能说明关羽与幕僚关系。面对内部不稳强敌 环伺的局势,关羽要想长久的守住荆州打破包围态势,就只 有向北攻取樊城这个重镇了,在地图上荆州和樊城两地仅有 500里路程轻骑兵一昼夜就可赶到,且两地互成犄角之势, 所以当时对关羽来说就只有攻打樊城只一个选择。这就是战役的爆发原因,从原因上看关羽的抉择是明智的、正确的。
第二点就是在接到荆州失守的消息后关羽为什么不回 军争夺,而继续围攻樊城呢。作为久经战阵的大将,关羽不 会不明白这一点。那么就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了,我们来 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形是荆州虽然失守,但消息尚未传开, 且东吴军立足未稳也不敢冒然出击关羽,对关羽来说现在虽 然处于两面夹攻之下,但是还不是处于死地,要想走出死地 就必须鼓气而前拿下樊城,一旦攻占樊城则形势立刻逆转, 关羽可以从北向南一鼓作气重夺荆州。而一旦回师南去,则 樊城之敌必然随后追击,军心必然动乱,全军从此便会瓦解。
这一点可以从1812年拿破仑征俄战役的失败中的到证实。
1812年冬季法军攻占莫斯科,但严寒和俄军的坚壁清野使得 法军无法立足,于是拿破仑下令撤退,结果法军顿时失去秩 序陷入混乱,撤退变成了溃退,再加上俄军不断的追击使法 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拿破仑帝国也从此走向衰落。如果 当时的关羽选择退军,则拿破仑的命运必然在他身上重现。
因此,关羽当时的抉择无疑也是正确明智的。
我们重新分析了这场战争,从战争的爆发原因和战 役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关羽都作出了正确的,合适的选择。
通过我们的分析丝毫看不出关羽在哪里表现出了“大意”, 这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大意失荆州”的说法。现在再 来评价这场战役我觉得应该用这句话来总结——“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分析,你是否也有所想法,其实闲暇时可以换换角度,找找材料,再回想那些熟悉的往 事,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发现历史的趣味。
参考文献:
[1]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M].中国地图 出版社,1996. [2]陈寿撰(晋)裴松之注(宋):《三国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02. [3]钱穆:《国史大纲》[M].商务印书馆,2008. [4]吕思勉:《三国史话》[M].中华书局,2009. [5]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中华书局,2007. [6]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7]林剑鸣:《秦汉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