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种方法]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种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种方法 【摘 要】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 的建构,而非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阅 读美文名著、背诵与交流来丰富语言表达、扩大语言积累的 范围,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 讨在阅读教学与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以期对 目前小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助益。

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的建构,而 非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生活、阅读美文名著 培养语感,交流与背诵来丰富语言表达、扩大语言文字积累 的范围,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 文学家如此,连写作文小学生也是这样。”为了将语言文 字积累有效的落实,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个指导学 生积累的有效方法。

一、语言积累的方法之一——观察体验生活 所谓“生活处处皆素材”,初升的太阳,夕阳的余晖, 新出的秧苗,沾露的嫩草,处处美不胜收;
父母儿女间的亲 情,同学朋友间的友谊,校园师生间的感情,实为日久见真 情;
胜利时得意的笑脸,失意时感动的帮助,苦闷时酸涩的 泪水,探究时惊奇的发现,感受不同时刻心情的五味杂陈 ……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的年纪,与不同的伙伴从各个角 度留心观察生活,萃取营养丰富的语言材料。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使他们 乐于从生活中获取直接而详细的语言材料,并不断向学生渗 透发现与观察生活的方法。比如,利用连续观察的方法获取 具体详实的素材,利用定向观察的方法获取有方向、有重点 的素材,利用随机兴趣观察的方法捕捉感人至深的偶然事件,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意义且他们感兴趣的部分。

一旦学生在盲目的日常活动中睁开了发现生活的眼睛, 就开始四处观察,并逐渐记住单一的、连续的、阶段性的事 件与过程。他们的记忆和认识开始丰富了起来。但是在这里, 我不得不强调,学生仍然是“麻木的旁观者”。这一个个奇 妙的时刻并没有被盖上所见者感情色彩的印章,也没有他们 血肉丰满的自我感悟

所以,在发现、观察生活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体会与 感悟。比如,面对事件中具体细节的思考,体会他为什么这 样做,因为这件事所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面对自然景观, 如何从一个侧面称赞它的独特美,面对这种美我又有什么样 的感受。面对小动物、一种游戏、一个故事,我体会到了哪 些乐趣。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又有哪些想象与创新等等。在观察中不断伸出灵敏的触角, 探知体会鲜活的生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语言积累的方法之二——阅读美文及名著 关于阅读的好处,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为养成阅 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不妨回想一下,咱们小时候学习语文以及一般 知识,有几分之几是从课堂中学来的。每个人都有大致相同 的经验,课外学到的东西比课内多些。”这些老先生都在向 我们传授广泛阅读的重要性。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规定 背诵篇(段)数的同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九年课外阅读总 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此举旨在用适当增加阅读篇(段)数 的办法,引起教师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课外阅读 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

开卷有益,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积累 句段、素材和写作手法,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 高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我们发现,学生中语文成绩突出, 口语表达流畅的,一般都是手不释卷,对课外阅读有浓厚兴 趣的。就连许多大文豪、名作家在自传和访谈中都说自己的 文学造诣得益于儿时的博览群书。

三、语言积累的方法之三——多背诵多交流 苏辙曾说:“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解 释起来的大概意思是说,少年时期读书似乎并没有深刻理解 书中之内涵,但在此之后,人成熟了,在审查事物时却发挥 了神奇的功效,使感受有据可循。苏辙与我们分享的,实际 上就是“记忆的沉潜”。

在理解感悟中,丰富多样的名篇美文自然而然沉潜在学 生深深的脑海里,回归到生活实践中,背诵的篇章逐一被唤醒,与自我认识融为一体,为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打下基础。

除了充分发扬勤于背诵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之外,多交 流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 的、透彻的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我曾观摩过从教四十余年的北京特级教师武琼老师执 教的《七律·长征》,武老师面对的学生来自于三乡载德小 学五(4)班。由于是借班上课,所以课前,武琼老师利用 了不少时间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并同时了解了学生对《七 律·长征》这篇课文的预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授课伊始,该班学生朗读洪亮而慷慨激昂,武老师格外 欣喜。而随着课程的继续,开始发现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 频频出现低头照着书读答案,回答的问题罗嗦无序、表意不 清,他们大多不得章法、没有自信。于是武老师及时调整了 目标导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平时的积累用起来,在讲到 “红军面对艰难的长征路表现出什么态度?”时,学生站起 来,端着书,吞吞吐吐的说了两个字:“不怕。”教师进一 步启发,“连起第一句说一说?”生答:“红军不怕艰难” 师启发:“红军不怕艰难,还有哪个词与艰难意思一样?” 一生答:“千难万险。”另几生:“千辛万苦”、“历经艰 辛”、“不畏艰难”。

师再进一步启发“你们的团队合作默契,谁能总结团队 合作的结晶,来完整的说一说?”一生站起来说:“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表现了他们不畏艰难 的精神。”另一生说:“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克服艰难险阻, 有着坚强的意志。”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下,学生渐渐抛开书 本的依托,变得自信而活跃,并不断给现场观摩的老师以惊 喜,因为学生自如精彩的语言表达,礼堂里响起来一阵又一 阵的掌声…… 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以 灵活的课堂形式,让学生把从书本上的积累的语言材料转化 为自己的语言,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感,让语言积累初显成 效。

总之,广泛的语言积累是有效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及写 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合理运用这三种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 的积累语言,能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