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什么是心理健康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 实现。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应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对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 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 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近几年,无 论在电视上、报纸上还是网络上都会看到有关中学生暴力事 件以及杀人、自杀事件的报道,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触 目惊心,并且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数目也在逐 年增加。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 耐挫力差、攻击性强、畏惧、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 显和内隐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 但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 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 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产 生的内在与外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期望尽可能的减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负面影响。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一)逆反心理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益增加,自 我意识十分强烈,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 愿让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的过分强调自我, 唯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提醒和帮助不愿意接 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 力和价值。

他们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 同,探索新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 一套”,不愿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容易片面偏激。另外, 传统教学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识, 于是一概的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解惑,惟此而已,对 那些不“依章守规”而想脱离教者设计的模式,另辟思路的 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生”。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开 拓意识和创新意识,打消了他们展现自我的追求,断送了他 们发掘潜能的机会。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 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此为凭,不 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很容易丧失自尊 心和自信心,破罐子破摔。

(二)羞怯心理由于中学生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所以在 人际交往方面缺乏经验,从而显得非常害羞,与别人交谈总 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不敢在各种 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常常为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 点而苦恼。

(三)作弊心理 这种心理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事实上这是中学生懒 惰且虚荣的表现,加上学校的排名,家长惟分数评判好坏的 标准,学生为了一时蒙混过关,逃避家长的指责和老师的批 评,结果是平时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一旦考试就想方设 法通过作弊来获取高分,赢得荣誉。

(四)依赖心理 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眼中都是 宝贝,从小就在多重关怀下成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 小学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外作业靠老师催,家庭作业有家长 陪,生活上根本不需自己操心,到了中学大多数学生不再和 父母生活在一起,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处理。一方面,拥 有了更多自由;
另一方面,要担负更多的责任,这个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也很高,这 使得许多学生心理落差很大,于是,没有主见、缺乏自信、 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遇事优柔寡断, 难事时常等待别人帮助;
生活上总觉得很难适应,学习上总 喜欢老师给予细心全面指导,习惯让老师推着前行。遇到是 非问题往往人云亦云,赶时髦,易产生从众心理。在家里, 一切听父母摆布,自己毫无主张。生活感到很困难,学习感 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 总希望身边有人帮助和支持。

(五)封闭心理 现在的中学都以中考和高考为总目标,然而能升到高一 级学校学习的同学只是一部分。加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导致他们对求学的动力不足,于是学校的要求与个人的志向 格格不入。有些学生,生活不拘小节,学习每况愈下,他们 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主要采用自我消解法,认为自己已长成 大人,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习好的同学、老师和家长, 不参加集体活动,不与学生交流,课堂不发言,课外不活动;

遇事总是藏着掖着,独自反复捉摸;
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 外部表现就是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担忧、苦闷、消沉 甚至不合群、学习的潜力无从发挥。(六)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存在于困难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学生。这类 学生一般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差、伙食水平不高、穿着不如别 人、消费不敢大手大脚、日用品档次赶不上别人。单亲家庭 的孩子来自父母亲的问候和关心不完整、不经常。他们总是 担心被别人瞧不起,生怕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暴露出来,凡事 谨小慎微、时时提防别人的讥笑和嘲讽,缺乏自信和勇气, 总是保守、多疑。

(七)焦虑心理 在中学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大,他们经受不起 挫折的打击,特别在高中高手如林,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 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 子生”的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
中等 生怕成为差生,差生怕教师抛弃,从而产生高焦虑,而一旦 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挫折感” 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 学的言行敏感、失眠、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等症状。这种现 象在高三十分突出。

二、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一)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观察应该在学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进行,利用自己的眼 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教学过程、 课外活动、学生交往中,甚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 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 人接物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 就某一件事写出评论或看法,教师选题,让学生把自己内心 的真实想法写出来,老师认真阅读、分析捉摸,以此了解学 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二)深入学生进行倾心谈话 教师要善于用谈话的方式进行辅导,用转移法增强其信 心,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优势方面,发挥优势,正视不足, 改掉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长处比较的思维方式。谈话有经 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 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 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发现或获得学 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者双方之间 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是沟通的主要方式,谈话双方的心 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 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三)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是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与 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給予正确的指导, 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刚入学时不适应学习,有的甚至产生 了厌学情绪,不思进取的表现十分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就 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并要及时的告诫学生有了远大 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与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 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抗挫折能力 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大大提高,成 绩也将随之提高。

(四)用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 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

以情育人,以生为友;
学生才乐意接受。教师始终要做到以 微笑赢得微笑,以信任换取自信,以耐心等待成功;
老师只 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 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开展学生喜爱的社团 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参与其中,在与他 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的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满足自己的心 理需求,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分散和削弱消极情绪的萦绕, 提升自己的性格,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不知不 觉中养成豁达的处事方法。

(六)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教育性。

因此,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 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给予高度 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系统,然后将心 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和非 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 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

非专门性渠道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 动、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三、结语 为了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首先,学校、 社会和家庭都要高度重视,并在机制、师资上落实到位,形 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其次,所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 魅力,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 师表。这样,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能朝着 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苏 译.心理学与生 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