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文化u方式视野的
文本解读的文化u方式视野的 (三)披文入情、拓展迁延,悟送别多彩之意境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由前文已知唐诗 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情景交融,而“文包诗”的文,在描写中 依然带有相同的特点,在文中有景语、有对话、有情语,因 而解文即等于解诗。在解读散文部分时,可适度引入有关联 的唐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赠孟浩 然》,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红颜弃轩冕,白首 卧松云”等诗句加以体会,便可使诗意文情交相辉映,带给 学生初步的审美享受。在解读诗时,因已有前文铺垫,文送 诗情,便悄然可渡。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 景则有烟花三月、长江奔流,写人则是孤帆远影、故人东去。人在景中,情在景外,别情依依,意味无穷,创造了一个情 与景圆融无碍的完美境界。而唐诗中描写分别场面的有很多, 引入一些其他风格的“离别诗”将有助于学生在丰富的美感 体验中,更为充分地领略唐诗“情景交融”的审美特质,如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渭城曲》、高适的《别 董大》等,在解读中要注意其“景语”到“情语”不同的美 学特征。
凄清、孤洁: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 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清新、真挚: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苍凉、豪迈: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样,把单首诗的解读放置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 景里,它便如溪水归海,获得了一份更为隽永的意味。
(四)由田园诗解田园词,乐田园明净之意趣 田园词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词中描写由景到人,都 透出一股浓浓的农村生活气息。在文本解读中,要注意词的 形式:“词牌”与题目的关系,一关乎曲调,一关乎内容;
句子长短不一,富于变化,是为了合乐歌唱。在出现田园词 前,田园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名家众多,介绍一些田园诗,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 会有利于对本词的解读。《清平乐·村居》语言明白如话, “茅檐、小溪、青草”为景语;人物则是“醉里吴音相媚好” 的“白发翁媪”和他们的三个儿子;活动也简单,“锄豆、 织鸡笼、剥莲蓬”。而通过这些看似寻常的意象,却从简朴、 贫寒的农家生活中透出一番特别的安定、祥和的乐趣,这里 便达到了对词的内在精神的领悟。此外,适当地引入辛弃疾 其他的一些田园词,也将对本词的解读起到烘托和深化的作 用,如《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 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
又如《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 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 笑语柔桑陌上来。这些词作写乡村之景、乡村之人,风格简朴,富有农 村生活气息,对孩子们体味田园词的韵律、语言、意境将大 有裨益。
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在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中,追寻 它所根系的文化源流,在时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广阔视野里, 或许我们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得到更多美的享受和文化的归 依感。
[参 考 文 献] [1]席晓圆.文本解读的困境解析与出路探寻[J].中学 语文教师,2011(5). [2]李静等主编.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M].北京:华文出 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