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散文代表] 冯骥才散文

冯骥才的散文代表

冯骥才的散文代表 冯骥才的散文代表一:安于低调是自信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有人认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 被人关注。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 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当然,也有另一些 人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 前显贵,更不喜欢被追逐。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 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 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 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 说明吗 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 里。

文化也是一样,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首先,商业文化必须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知道 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 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有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 色的泡沫,但商品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 势,不求持久的魅力。

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 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 义。

低调的人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褶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 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也许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但 他们像思想者一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 化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冯骥才的散文代表二:灵魂的巢 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 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 过自己的家乡。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 的那种感觉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津"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 名子。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的放松。

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点点愈来愈近。

一次一位生活杂志的记者要我为"家庭"下一个定义。我马上想到这个亮灯的窗子, 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静谧而安详。我不禁说:"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 防的地方。" 我的故乡给了我的一切。

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 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 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当然,它也给我人生的另 一面。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以及意外的灾难。比如抄家和大地震, 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 十次家。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我还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 神经错乱,但若有神助一般地被不可思议地纠正回来。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都 把多一角钱肉馅的晚饭当做美餐,把那些帮我说几句好话的人认做贵人。然而, 就是在这样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 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脸。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 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一根火柴。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 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写到这里,很担心我把命运和生活强加给自己的那些不幸,错怪是故 乡给我的。我明白,在那个灾难没有死角的时代,即使我生活在任何城市,都同 样会经受这一切。因为我相信阿·托尔斯泰那句话,在我们拿起笔之前,一定要 在火里烧三次,血水里泡三次,碱水里煮三次。只有到了人间的底层才会懂得, 惟生活解释的概念才是最可信的。然而,不管生活是怎样的滋味。当它消逝之后,全部都悄无声息地留 在这城市中了。因为我的许多温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风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 五大道上。一处街角,一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使我陡 然"看见"昨日的影像。它常常叫我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

而我的人生全装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

更何况,这城市的数百万人,还有我们无数的先辈的人,也都把他们 人生故事书写在这座城市中了。一座城市怎么会有如此庞博的承载与记忆别忘了 --城市还有它自身非凡的经历与遭遇呢! 最使我痴迷的还是它的性格。这性格一半外化在它形态上;一半潜在 它地域的气质里。这后一半好像不容易看见,它深刻地存在于此地人的共性中。

城市的个性是当地的人一代代无意中塑造出来的。可是,城市的性格一旦形成, 就会反过来同化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我身上有哪些东西来自这个城市的文化, 孰好孰坏优根劣根我说不好。我却感到我和这个城市的人们浑然一体。我和他们 气息相投,相互心领神会,有时甚至不需要语言交流。我相信,对于自己的家乡 就像对你真爱的人,一定不只是爱它的优点。或者说,当你连它的缺点都觉得可 爱时--它才是你真爱的人,才是你的故乡。

一次,在法国,我和妻子南下去到马赛。中国驻马赛的领事对我说, 这儿有位姓屈的先生,是天津人,听说我来了,非要开车带我到处跑一跑。待与 屈先生一见,情不自禁说出两三句天津话,顿时一股子惟津门才有的热烈与义气 劲儿扑入心头。屈先生一踩油门,便从普罗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 路上,说得净是家乡的新闻与旧闻,奇人趣事,直说得浑身热辣辣,五体流畅, 上千公里的漫长的路竟全然不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如此亲热与忘情 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 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异的文化。它把我们改造为 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因子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 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的原故。我把它们看做是它精 神与性格之所在,而决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今后我是否 还一直生活在这里尚不得知。但我无论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不仅因为天津是 我出生地--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冯骥才的散文代表三:世间最难读懂的书其实是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 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 打着伞悄悄地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 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是无 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 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 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 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流淌一条清亮、甜 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 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 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 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 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有反感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 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作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 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 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无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 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 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 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 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 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