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_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案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关注智能的多元化发展,根据学 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为小学英语 绘本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应回归阅读教学 本身,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 方法的指导,注重阅读交流和反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英语 绘本;
策略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英语绘本开始逐步引入到小 学英语教学中,但是,小学英语绘本的教学还处于探索期, 教学的方法和理论也不完善。我将依据执教经验,通过学习、 收集丰富的教育素材,以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教育观和教育 质量观为核心思想,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 语教育教学中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展开论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的潜能开发一直是教育家、心理学家重视的领域。

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的著作《智力的 结构》中提到“智力是社会、文化环境及文化环境的价值标 准中,通过‘智力’来解决个体面临的困难及创造产品所需 要的关键能力。”提出个体与生俱备的有语言、逻辑数学、 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内省的多元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力,是人类具备的八种智力,同时, 也提出“多元智力”的内在本质是多元化,不是单一的一种 能力,且基本结构是多元化的形态和相对独立的存在,能培 养人类的各种能力。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是奠基当代“智 力开发及培养”的理论基础。Liaowang�t望 (二)教育领域的多元智能理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将在教育领域发展六种技能, 重点关注学生以下六种能力:1.语言表达;
2.逻辑与思维;

3.音乐节奏与视觉空间;
4.自我检查;
5.合作;
6.观察外在 事物。它主要基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他们的个 体优势,从而发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理念。小学英语 图画书具有直觉、故事、生活、情感、可重复性、节奏等特 点,在小学阅读教学应用中延伸教材本身,从而达到培养个 体的多元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有更多的可塑性奠基应 有的教育基础。

二、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合适绘本 英语绘本具有特殊性,要依据学生的认知逻辑和认知规 律进而选择合适的绘本教学,同时还要注重绘本本身的挑战 性内容。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 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适当添加具有挑战性的 内容,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深刻思考和推理理解。英文绘本 教学贯穿整个小学英语教学系统中,根据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二)指导阅读方法 在传统的绘本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师讲故事学生听 故事”的单一教学方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想 象力与个性化的发展,有时甚至会把绘本故事的词汇提炼出 来,让学生反复听、重复记,这违背了绘本教学的初衷。教 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先读文、后读图,先读图、后读文、同 时读、边读边猜”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进 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小学绘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简 单到复杂、从浅到深的教学顺序,进而掌握整个书籍的阅读 方法,养成阅读英语书籍的习惯。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即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应该给予学生 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差异化, 针对差异化进行因材施教,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去发现、去 探索,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启示者、辅助者,让学生在正确 的学习道路上,正确地学习。英语绘本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 更要通过故事性、情节性的绘本,让学生在绘本教学中感知 生活的真善美,从而在这个过程的学习和思考中,培养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注重交流反馈 交流反馈是小学英语绘本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能 够通过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进而得到不同的认知结果,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团队合作 的方式,进行交流,更好地把新知巩固,也能从中获取属于 自己的认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交流和多探讨,在学习阅 读反思的过程中通过他人之见证明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在其 中思考、反思,继而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会搭建自己的知 识体系,提高阅读效率。

三、结语 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并没有多长时间,但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好地提高教 学质量,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帮他们铸造扎 实的功底,完成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叶丽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低年级英语绘 本阅读教学分析[J].校园英语,2018(05):181. [2]王莉.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 学[J].校园英语,2017(4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