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育装备工作的不作为与作为】 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教育装备工作的不作为与作为

民族地区教育装备工作的不作为与作为 【摘 要】教育装备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开展应该有自身 的特点,在建、配、管、用等方面不能模式化、刻板式、敷 衍型、主观性地不作为,应该灵活、有效、积极、精准作为, 切实发挥教育装备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推动作用。

目前,民族地区在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存在着建设模式化、配置刻板式、管理敷衍型、应用主观性 等不作为的问题,大大削减了教育装备工作的有效性。对此, 民族地区只有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学校实际需求,既不 贪大也不求快,走特色标准化之路,才能赋予民族地区中小 学教育装备工作新的内涵和活力,切实提高教育装备的发展 水平。

一、教育装备的建设工作忌模式化的不适作为,应灵活 作为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的建设工作总体水平不高, 有些地方甚至陷入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的误区,把标准化等 同于模式化、规范化等同于雷同化、均衡化等同于平均化。

如果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建设工作趋于模式化,则容 易流于形式,演绎为不适作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装备的 建设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灵活作为。首先,遵循“整体优 化、资源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规划。其中,“整体 优化”是要求加强整体规划,使学校建设布局更加适应民族 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资源统筹”是指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 装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推动学校教育装备建设的区域 化发展。“因地制宜”是要求创造性地制订适合本地区特点 的分期、分批、分类、分层推进的实施细则,并为各学校形 成办学特色留有余地。其次,坚持“分层完善、分类指导、 分步推进”的建设步伐。“分层完善”是指民族地区教育技 术装备标准化建设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应 该逐级完善,逐年突破。“分类指导”是针对教育装备发展 不平衡问题,对各种类别的学校进行专项的指导,应该重点 扶持农村学校,不断缩小城乡教育装备发展差距。“分步推 进”是指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通 盘考虑的基础上有步骤的进行,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 层次结构、专业比例合理的基础教育装备系统,走内涵式发 展道路。

二、教育装备的配置工作忌刻板式的无效作为,应有效 作为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工作存在刻板式 无效作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配置的设备不完善、不配套, 如有些学校配有电脑、建设有多媒体教室,但无互联网;
配 置的设备数量、种类均与实际需要不符,如有些班级学生数 量以个位计的中小学校,仍然“按班配置”设备,导致极大 的财力浪费;
有的学校缺乏充裕的教室,根本没有各类辅助 用房及专用教室,只好把配备的装备堆积存放,造成大量的装备物质损毁和遗失。因此,民族地区中小学配置工作不能 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刻板地执行相关标准,应该减少“运 动式”、机械达标性配备,以三项原则指导配置工作。一是 实用便利,不片面理解和追求均衡的内涵,更不盲目地追求 时尚与现代,要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发展水平, 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不宜搞一刀切,同时注意统筹配置, 改变重复配置的情况。二是适度超前,根据类学校的现有装 备状况,并适当考虑常规项目和永久性重大项目配置的不同 要求,配置时既满足现实教学所需,也可以实现相对超前的 目标。三是以人为本,精心琢磨配置工作的各项细节,充分 体现对师生教学需要和发展的关怀,既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和潜能的挖 掘,提高装备适用的人文性。

三、教育装备的管护工作忌敷衍型的不愿作为,应积极 作为 教育装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很多中小学 校呈现为敷衍型的不愿作为。在民族地区的许多中小学校教 育装备的管护工作大多是普通教师兼职,缺少必要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管护能力有限;
还有的地方是重“配”不重“管”, 缺乏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学校及教师积极管护的愿望有限。

教育装备管护工作的核心是“人”,对象是“物”,二者有 机统一的关键是管护手段。我们可以从“人”和“物”两个 角度切入,以“手段”为抓手,改变“人”得过且过、“物”自生自灭的消极局面。首先要健全管护机制和督查机制,保 障常规管控和日常运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装备部门要建 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多种方式加强管控和督查,以制 度管“人”、护“物”,做到管控制度化、运维常态化。二 是建好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激发管护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就管理队伍而言,主抓学校校长或主管领导,使之在装备管 护观念上认识到位、思想上重视到位、工作上支持到位、经 费上投入到位。就技术队伍而言,主抓管理员。不仅配齐技 术队伍,更要配强力量;
不仅要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素质,更 要保障评优晋级权利以维护工作积极性。

四、教育装备的应用工作忌主观性的不符作为,应精准 作为 民族地区有些学校的教育设备使用效益较低。有的由于 担心设备损坏或者技术支持不到位,教师不能自由使用;
有 的由于对教师的培训不够,教师不会使用;
有的又是老师习 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嫌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术费力费事而 不愿使用。解决好这些问题,要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学校 要精准作为,切实提高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一是发挥装 备服务功能。重点在于做好“三放”(学校三类功能室即图 书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艺体室定期向师生全面开放)、“三 开”(实验教学“三开”:开齐每一学科实验内容、开足每 一学科实验课时、开好每一个实验项目)、“三进”(图书 进教室、进走廊、进寝室)和“一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教育装备的全面应用。二是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民族地区要依据实际需求,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加强教师 的装备通用技能与专业技能培训;
同时强化培训管理,确保 培训效果。此外,要积极开展教育装备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 研活动。以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示范课、教法研究课、优 质课评比等作为应用教育技术切入点,促进教师积极应用教 育装备技术。三是健全应用考评机制。民族地区要建立装备 应用效果的动态调查、监测与评估制度,要把使用效益作为 评估管理、评估建设教育装备的主要指标;
并将教师装备应 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健全绩效考核办法,发挥考核评 价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