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玩主题教育区域环境创设的探索
我会玩主题教育区域环境创设的探索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 自由探索和操作摆弄 的自主活动,是幼儿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开展区 域活动需要创设与区域教育主题相宜的区域环境。《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 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 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对幼儿的日常教育 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创设一个适宜的区域环境对 开展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意义重大。
下面便简要地谈谈笔者创设“我会玩”主题教育环境的 思路与实践探索。
一、 “玩什么”——现状分析 幼儿进入大班,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自我意识 较强, 生活自理方面较以前更独立, 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由于 我班孩子 90%以上来自于农村还建小区, 家长的素质较低, 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大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交 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差。
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求, 家长希望我们幼儿园教识字、拼音、算数等知识性的内容, 多进行课堂式的教学。
家长的愿望是良好的,但我们的教 育还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于是,基于幼儿的特点、幼 儿在园的培养目标要求,考虑家长的期望等因素,我创设了 “我会玩”主题教育背景下的区域环境。我以新世纪主题探究课程《幼儿操作体验系列》《豚豚 幼儿活动包》为载体,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幼儿已有 的知识水平,不断发掘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区 角活动,自主创设相关区角。
这样既促进了幼儿更积极地 参与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又顺应幼 儿的发展,使主题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二、 “怎么玩”——设计思路 1.教育理念 杜威先生的教育本质理论指出:
儿童对于游戏有一种 天生的欲望。
交往、制造、探索发现和表现是儿童与生俱 来的本能。
而儿童的“本能”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
陈 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儿童是在周围的 环境中学习的。
他强调儿童要求得真实的知识一定要在“做 中学”,而教师也应在“做中教”,共同在“做中求进步”。
在以上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我结合本园“遵循生命本源、幼 儿本位”的本真教育理念,根据本班幼儿的教育需求,创建 了平等、对话的区域环境。
2.区域设置 活动区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遵 循动静结合、相对分开的原则,有效利用窗台、走廊等区角, 立求让各个活动区之间功能定位清晰,且相对分开;
同时保 持通往各区域的交通路线畅通,尽量将幼儿活动时的彼此干 扰减至最低。
我通过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区的所有空间,实现空间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例如:图书角和自然角,我选择了靠窗边的空间。
良 好的采光既有利于幼儿看书,又有益于植物的生长,也为幼 儿创设了温馨、优雅的阅读环境。
科学角、美工区选择了 离水源最近区域, 美工区制作的作品可以就近陈设或装饰, 如制作的降落伞、气球小车、不倒翁等可放在科学角供幼儿 进一步探索, 制作的各种手工花饰则可用于装扮图书角。
建构区选择了相对独立且宽敞的空间,表演区以电子白板为 背景设置。
我还充分利用宽大的走廊,将一个小型社会浓 缩于“阳光小镇”,设置了多个角色游戏区,并且利用走廊 一角专设了民间游戏区。
这些区角的设置既考虑到幼儿之 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通过分隔,避免各区之间的干 扰,整个区域空间设置科学,规划合理。
3.游戏规则 常言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游戏中的自由必 须建立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上。
那么规则由谁来制定,怎么 定呢? (1)师幼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教师介绍游戏的主题后,有计划地呈现问题,帮助幼儿 通过讨论逐渐明晰游戏的规则。
如针对“喜羊羊小医院” 主题游戏,老师设计的问题是:开医院,需要哪些人?他们 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商定进区人数及游 戏规则等。(2)在活动中逐步完善规则 活动规则往往不是一步到位, 而是在活动的进程中逐 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如:看图书时不小心撕坏了书、玩 拼图少了一块、下棋时收拾棋子没有摆放好、游戏材料整理 得不整齐或位置摆放得不正确时,怎么办? 处理措施和规 则都要在游戏前或游戏后请大家讨论商量并修改和完善, 让幼儿在知道方法不对的同时思考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制定 新的规则,帮助幼儿逐步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自己制定 的规则,同时,也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区域游戏规则的执行和遵守 为了让幼儿自觉、自发地遵守规则,我采取了以下几种 方法。
暗示法:利用环境来告诉幼儿区域的位置、标志、人数, 如制作插牌来提醒幼儿,使幼儿看插牌就知道玩这个游戏的 规则。
图示法:有些规则通过图画、文字的方法提示幼儿,让 幼儿形象直观地了解规则。
提醒法: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常常一高兴就会在活动中 忘记规则,所以师幼共同协商推荐或自荐区角管理员,让幼 儿实现自我管理。
4.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媒介, 是幼儿建构知识的 载体和依托。
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所以区角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
材料 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致。
作为教师, 我们又该如何通过预设投放的材料,影响幼儿的操作行为, 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呢?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遵循以下 几个原则。
(1)材料难易的层次性 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 我在投放区域材料时非常 注重区分层次,通过投放具有不同难度差异的材料,既能让 能力弱的孩子“吃饱”,又能让能力强的幼儿“吃好”,满 足不同的幼儿需求。
如“超级大玩家”里我投放了排序的 材料,将难度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幼儿可根据 自己的能力,选择难易程度不一的玩法,充分体现出材料运 用的层次性。
(2)材料数量的适宜性 区角投放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密切 结合,同时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以满足幼儿的意愿、兴趣、 能力,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可按班内幼儿在每个活动区 中的人数计算, 确定本班幼儿每个区角中材料投放的数量。
(3)材料性质的低结构性 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对低结构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和 不同方法和途径的操作尝试,获得活动的无穷乐趣。
所以, 在材料的投放中,我非常注意高低结构材料的结合,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有自制的活动材料;
既有成品,也有半成 品。
我们和孩子共同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如废弃的纸盒、 易拉罐、纽扣、毛线等都可作为操作材料摆放在相应的区角 中。
我们发现,这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却能激发幼儿的无 限创意,有的被孩子们制作成件件工艺品,有的被孩子们搭 建成座座高楼…… (4)材料投放的动态性 区角材料有一定的数量、 难易要求和规定, 但这些要 求和规定并非一尘不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及主 题的变化,对材料进行不断的更换、添加,使其充分满足幼 儿发展的需要。
三、 “我会玩”——组织实施 1.有效的组织与实施 教师通过有效的组织与实施区域活动, 包括让幼儿自 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等,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自发学习,增进幼儿、师生交流,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游戏中的适时介入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他们 无法克服时,常常会选择放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时介 入进行引导。
就像乐乐小朋友在玩海洋拼图时,怎么也拼 不好, 正当他选择放弃拼图时, 我及时走过去引导,鼓励 他:
“别急,先找找拼图的四个边边再试试……”在我的逐步引导下, 乐乐终于完成拼图并兴奋地喊道:“我成功 了! ”教师的适时指导能有效地推动游戏的发展,让孩子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孩子的自信。
那么什么时候老师 的介入是最适宜的呢? 我认为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出现 以下几种情况时,老师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
(1)当孩子遇到困难,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及时 回应作必要的引领。
(2)当孩子认知出现偏差时,如:孩子因没有掌握编 织要点“交错穿插”而无法完成活动时,教师应通过介入与 引导帮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
(3)当出现安全隐患时,如:孩子发生矛盾,拳脚相 踢时,需要教师介入化解矛盾和冲突。
四、 “玩得怎么样”——活动效果 1.幼儿参与程度 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时, 作为教师要关注孩子参与各 区角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关注孩子参与区角活动过程中的 专注度等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引导,激励每个幼儿全身心地 投入到区域活动中。
2.幼儿游戏评价 评价活动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般在游 戏开始时, 我都会和幼儿一起回顾上次区角游戏中的情况,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会注意观 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反应和需求,以鼓励的语言、亲切的微笑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关注。
游戏结束时, 我 会和幼儿针对本次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开心的事共同进行 交流和评价。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性评价活动有效地促进 了孩子的发展。
3.幼儿游戏成果 手工立体作品、建构区的搭建、语言区的故事表演等都 是孩子游戏成果的一种展示。
成果展示能让我们直观地了 解孩子游戏的情况。
4.幼儿发展测评 wwW.DYlw.NeT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作为教师,走进童心 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
善于观察——感受孩子心里要什么;
学会欣赏——知道孩 子想要什么;
引导鼓励——支持孩子想做什么。
我们要走 进童心世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设置适宜的区域环境, 合理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