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的生涯规划教育意义再探索|生涯规划的概念

新高考下的生涯规划教育意义再探索

新高考下的生涯规划教育意义再探索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年前,早教市场很 流行的一句广告语。这句话暗示人们如果教育早于他人一步, 那么孩子在同等条件下发展得会更好。撇开这些理念和噱头, 早教确实让人们在短时间内看到了孩子的较好表现。起跑线 的提出,也折射出家长的教养焦虑。早了便不会吃亏,起跑 线非常重要,名校便是大家争先恐后争取的起跑线。

对于新入学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有起跑线吗?如果有 的话,那么起跑线是什么呢?是中考成绩、学习态度、个人 品质还是能力?分析下名校的光环效应,其实我们可以清楚 地发现起跑线代表着名师、高升学率和更好的发展平台。名 校似乎意味着更好的发展前途,意味着学生达成自我理想的 极大可能性。如果起跑线会影响自我实现,那么在新高考政 策下,生涯规划的意义又何在? 一、高中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在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 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亚军,被称为“中国飞 人”。在随后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接力跑中,苏炳 添等中国队四小伙以37秒92成绩获得了银牌,举国振奋。网 络上曾热议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4×100米接力跑人均成绩要好于100米短跑? 有人认为:100米中起跑加速冲刺的过程都在100米内完 成,而4×100米在接力区的交棒过程中接棒运动员的速度已 经达到交棒运动员的速度,连预跑带交棒再到终点总长120 米,因此加速时间相同,高速度时间长,用时相对少。简而 言之,对于4×100米接力跑来说,运动员的起跑线其实是不 确定。起跑线对于短跑的作用要大于长跑。

如果把高中学习比作一场跑步比赛,那么高中三年是一 场怎样的比赛呢?百米跑?中长跑?长跑?恐怕它更像是 马拉松吧。不同学校提供不同起跑线,这个起跑线在短时间 内确实会影响到学生刚入学的状态。但是时间久了,这个影 响便不那么显著了。我们知道完成马拉松比赛有三个重要的 因素:对的方向、坚持不懈的动力和不断调整的策略。

对的方向,决定选手不会跑偏;
坚持不懈的动力,决定 能到达终点;
不断调整的策略,或者说选择,决定跑步时要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在对学生的调查和采访中,我们发现:目标、坚持和选 择同样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的身心状态,甚至影响到高考成 绩。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便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意义。

二、确定合理的目标,准确定位 同事的孩子在读高一的那天,在自己的床头用毛笔写了 “复旦大学”几个字。高中三年,他勤奋努力,参加各种研 究性学习活动和学科比赛,成绩优秀,最后他如愿进入了复 旦大学,现在在美国读完了硕士成绩优异。

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确实明确的目标和 理想,能够激发出个体强大的内驱力,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困 难,不畏艰苦。三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一朝金榜题名吗? 目标是导航人生的明灯。

美国洛杉矶的约翰·戈达德15岁时,就把自己一生想干 的大事列了一个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着:“到 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
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 扎罗火山和马特洪峰;
驾驭大象、骆驼、驼鸟和野马;
探访 马可·波罗和亚力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
主演一部《人猿泰 山》那样的电影;
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
读完莎士比亚、柏 拉图和亚力士多德的著作;
谱一部乐曲;
写一本书;
游览全 世界的每一个国家;
结婚生孩子;
参观月球......”他还给 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当戈达德定下了自己的生活规划后,就开始抓紧一切时间来实现它们。到现在为 止,四十多年过去了,戈达德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 个。如今,年近六十的他依然显得很年轻,他不仅是一个经 历过无数次探险和远征的老手,还是电影制作人、作家和演 说家。他结了婚并生了5个孩子。他坚信自己有一天能实现 他的第125号目标——参观月球。

生涯规划就是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设置合适的目标。这 个目标可以细腻到具体的大学、专业和职业,也可以是比较 粗放的方向、轮廓。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学生具备对自 身、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度,或者他们对自己、专业和职业的 主动探索能力。在“有所知”的情况下去初步确定目标,而 不是浑浑噩噩,瞎子摸象。

生涯规划设计中有很多策略用于个人确定自己的职业 生涯方向,比如平衡单策略、“SWOT”分析方法、霍兰德职 业兴趣测试等。以霍兰德职业测试为例,测试将人分为六种 不同的人格,相应有六种不同的职业兴趣,如现实型、艺术 型、研究型、企业型、社会型和事务型。对于喜欢和物打交 道的人,社会型、人际型的专业和职业并不是首选;
对新鲜 事物感兴趣、充满创造力的人,事务型的工作,比如会计, 可能会使他们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在确 定大学专业前就认识到这些,那么对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职业追求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还体现在要求学生对目标大学 层级的思考上。本科、专科,学校的区域位置,大学的升学 政策,就业情况等,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认 识中国重点大学的“金字塔分布”时,侧重于帮助学生理清 “985”“211”和普通重点院校的区别;
收集每年各个渠道 最新的大学学科排名,侧重于帮助学生缩小选择的范围,确 定同一学科的各等级目标院校;
讲授不同区域的传统大学优 势学科时,侧重于培养学生志在四方、心怀天下的情怀。当 然我们也介绍一些分数线较低的优秀职业学校,让学生有更 多的选择,更个人化的目标。

三、坚持不懈,还需体验 坚持是高中学习中是最难和最无奈的一件事情。短期的 努力,不一定能够看到成绩的上升;
长期的坚持,也可能会 遭遇各种瓶颈。

并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学习是充满乐趣的,学业的枯燥、 单调,努力和付出不成正比,高原反应,考试前的焦虑,各 种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让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压力。

每年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在高考前成了逃兵。如何给学生的坚持注入持久的动力?新鲜感和成就 感是两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新鲜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如何能够和个人目标相结合,那么这“三分钟的热度”可以 为学业打上一针“鸡血”;
成就感,自我肯定的高峰体验将 快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强化自我价值,为学业注入热情和 巨大的投入。我们认为,生涯规划的体验学习,能够为学生 带来新鲜感和成就感。

四、学会选择,规划落地 新高考给我们展示了一条让学生自主选择的道路。主要 的选择有这么几项:七选三,选择选考科目;
每门课考试的 时间;
每门课考试的次数;
三位一体、自主招生;
大学和专 业。这五大选择是学生高中三年的重要分界点,引导着各个 学科的学习安排。

那么学生会选择吗?有些教养焦虑的父母,会替代孩子 做选择,选择譬如物理、化学这些专业选考度高的学科,而 这些选择通常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孩子为父母的选择而读书, 被动、消极地学习。

有些学生则不知道如何选择。有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头驴站在两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干草中间。它完全可以在 两堆干草中自由选择,但最后,因为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吃哪 一堆而活活饿死了。面对七门科目,特别是科目之间优劣区 分度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学生常常不知道怎么选择,甚至考 虑的过程都会让学生烦躁不安。更多的选项会降低学业动力, 一旦学业上稍有挫败,就会更加后悔不已。相比而言,有目 标的学生在选择时会更加理智和客观,在双趋双利冲突时, 会平衡目标使利益最大化。

学会选择,是生涯规划落地的重要环节。每一个选择代 表了学业上的新起点。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不是包办选择、 替代选择,这才是新高考向我们传达的精神。譬如,当学生 了解三位一体、自主招生可以成为高考升学的另一条途径, 那么他们就要从高一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和比赛参加, 如科技创新大赛、学科竞赛、运动比赛、研究性学习等,重 视每个学科的学期成绩,有意识地为自己的高考做一些准备 和努力,这样能够去繁存简、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高中学习还有其他可能的选择,出国留学、休学重读、 辍学创业等,在这些选择中帮助学生一起制定个人生涯发展 计划,能够让他们少走弯路。

目标、坚持、选择是生涯规划的三个支脚。新高考政策下,排除起跑线的心理障碍,了解自己、认识专业、接触职 业、统筹安排,为自己的高中生活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只有 这样才能在高考结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闪亮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