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学经验
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学经验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大部分在进行语文 基础知识的传授,如字、词、句等,偏重记忆性的学习,注 重考试中对已学课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 类学科,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未进行学生的情感、态度 等方面的培养,还有学生德育方面的渗透,如何渗透等等都 缺乏思考。(二)缺乏课堂德育渗透 在过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远远大 于学生的德育情况,伴随着教育事业进步以及新课改深化, 不少教师已经转变了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然后在德育渗透 方面仍是相当不足的,眼光仍仅仅是局限在如何提升教学有 效性上,学生思维创新上。这些方面固然重要,然而对于小 学生这样一群刚接触生活、学习的孩子来说,对其开展有效 的德育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性,甚至更为必要。
(三)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教学方法比较守旧,大多数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 教学方法,一篇课文教师在备课、讲课等方面,均全依靠于 课本,照本宣科,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一味的听写背, 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较少利用一些探究式、引导式的教 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思考,未进行相关语文思维的开发,语文教学仅仅是完成课本知识的照搬照抄而已。
(四)学习缺乏足够兴趣 学生个体差异,基础各有强弱,语文的课堂教学并不能 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对其所教授内容掌握。小学生阶段的自制 力较弱,课堂为掌握的内容,一般缺乏兴趣主动利用课后时 间进行巩固。如此日积月累,大量的课堂知识学生未能掌握, 渐渐地导致学生考试成绩的较差,更加打击其学习语文的自 信心,认为语文学习难,逐渐对语文产生厌倦的感觉。这样 的恶性循环逐步导致小学语文学习教学成效低。
(五)学习缺乏积极主动 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听,部分小学教师的 教学内容注重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课堂上讲授,课后布置 大量的作业。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课、完成作业安排, 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不能在课堂及课后 作业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六)课堂气氛不够和谐 传统的观念,教师在小学生眼里极其威严,小学生在教 师眼中始终是个孩子,师生之间距离较大,不能很好的进行 交流。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是命令的方式,嘱咐学生做什么 怎样做,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 中主体的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不处于平等的位置,学 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听教师所讲,学教师所教,严 重阻碍了学生积极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1]二、具体的改革方向与措施 针对这些在教学上、德育教育上的诸多问题,如何改善 小学生的教学现况,德育现况已经成为了现今小学生教育工 作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小学生的培养其关键在于契合其 爱好、兴趣,归根结底,针对这样一群好奇心强的孩子,德 育以及教学工作都开展都离不开其兴趣的培养,因此,多样 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德育教育以及教学工 作显然是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兴趣――永恒的主题 1.疑问激趣 在教学活动中,巧设疑问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手 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抛给 学生,学生可以带着疑问,以追寻结果的态度去进行学习, 目的明确。设计疑问,教师在教学中很好的运用这中方法,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悬念,引发学生逐层深入探索,能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带着问题 去学习,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成效。在学习《赤壁之战》 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此文引出《三国演义》,讲解其中的 几个重要人物,提出问题: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及战胜的 原因是什么?如此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极大兴 趣,积极主动的进行本篇课文的学习,在学习中寻找答案, 兴趣得到大大的提升。
2.情感共鸣3.生活引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 联系,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因素,贴近学生,提高学生进行语 文学习的兴趣,并开发语文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及人, 与课文中的相比较,融入整个学习过程,吸引学生学习的兴 趣。讲到关于童年生活的课文时,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童年 生活,与课文中的童年生活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童年生活中 的趣事、欢乐,并在班级进行探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氛 围,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成效。
(二)质疑――前进的保障 正是由于人类不断的质疑、探究、发现,方能得以不断 的发展进步,质疑精神是一切探究的源头和进步的必要前提。
新课改中也对此作出了强调,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应当 着力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促进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并 在其间收获知识。
1.自信是质疑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付充分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打 击,尤其是对勇于发言提问、质疑的学生,无论他们的提问 是否可笑,言论是否正确,我们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质疑精 神,保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才会敢于质疑,敢于进 步。无论是伟大的发明家,还是学校的学生,正是由于有了 这样一份敢于质疑,敢于推翻和怀疑固有理论的精神方能不断进步,这也是新课改中强调尤重的一个方面。
2.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 “寻疑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当中应当始终保 持寻早问题的意识,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 计划的引导学生发展和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引导的基础上, 在小学生不断寻疑探索的求知途中收收获知识与经验。
(三)想象――创造的关键 想象,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留下印象之后,经过大脑思维 的加工所展开了一幅饱含创造的画面,语文教学应当是饱含 情感,饱含创造的教学,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学工作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 他们不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要学会想象创造,在学习中 收获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是创造性思维的提升,这是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课改工 作不断深化的必经之路。通过想象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学生 将众多语文词句联系起来,展开想象,让书本的知识演化成 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这显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写 作背景的理解,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1.拓宽想象空间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其理解文章的能力 越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一切有利 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想象空间,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 维,让学生善于对同一事物从不同侧面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发 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花结出创新的果实。[2] 2.培养创造性想象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 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多媒体,学生能够更 加直观地欣赏教学内容,并运用想象创造出更多更新奇的形 象。学生想象力得到丰富的同时,他对问题的见解也就更有 独特性。[3]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拓宽思维空间,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教师可以定期安排 一个作文,让学生根据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具 有新意的文章。这种锻炼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4] 三、结语 有别于过往的教学观念,新课改理念强调的是对学生创 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 小学生这个初级年龄阶段的德育方面培养,不仅再局限于知 识性的传授。小学是孩子们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喜欢亲近 自身喜欢的事物,好奇心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感性胜于 理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是在充分考虑 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工作,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 动机,促进其自主探究学习,继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 提升,除此之外,在多样的教学方式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 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益其今后学习生活,更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