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于漪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
论于漪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感情饱满,语言生动,逻辑性强, 韵律和谐,堪称艺术品。于漪语文教学艺术,集中体现在她 对课堂韵律的把握,其课堂韵律美主要表现在教学进程起伏 变化,教学气氛张弛有度,教学速度疏密有格,教学情感跌 宕有致,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教师对课堂节奏的精妙把握, 以及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合成效果。语文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灵活性强,使得语文成了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许多语 文教师在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语 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是其中之一。于漪老师通过对语文课堂教 学节奏感的把握,弹奏出了属于语文的独特旋律,达到了语 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值得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
一、于漪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概说 韵律,源于诗词术语,指诗词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后来,“韵律”被引申到建筑艺术,指建筑群高低错落、疏 密聚散的建筑艺术特色。与诗词、建筑艺术的韵律相通,语 文教学要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学有韵律 地展开,使课堂产生错落有致的韵律美。“语文课堂教学韵律,是指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有步骤、有 规律地施加教育影响力,从而在师生共同努力中创造出的有 节拍变化的和谐完美的氛围。”[1]它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 运动形式,包含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内容。显性内容主要是指 教师讲课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朗读的整齐变换 等;
隐性内容是指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情绪的自然消长。韵 律美是诗人、建筑师的不懈追求,同理,韵律美也应该成为 每位语文老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二、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韵律美的依据 随着美学思想的发展,语文教学从美学思想中汲取养分, 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语文教育,试图通过美化教育活动从而达 成具体的教学效果,语文教育美学便应运而生。“语文教育 美学是语文教育和美学交叉渗透的领域,它要求语文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对语文教学进行塑造,把功利性的 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体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积 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2]语文课堂教学 的韵律美便是语文教育美学在课堂中的具体呈现,注重语文 课堂韵律美的把握不仅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是语文教育美 学观的题中要义。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语文审美,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然而,应试背景下 的语文教育充满功利主义倾向,目中无人的满堂灌输,“语 文课堂充满无效教学的阴影。”[3]许多青年教师肤浅理解 “新课改”中加强课堂师生互动的要求,大量时间用于无效 的设问和问答,课堂虽热闹但非常空洞。据现代心理学研究,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加长,并且以有意注 意为主,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 语文课堂教学韵律美是优化现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手段, 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
三、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韵律美的实践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曲师生共同谱写的交响乐,有 其独特的韵律。于漪是灵活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行家里手, 其课堂教学动静交替、张弛得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急 缓结合、详略得当,快慢适宜、起伏和谐,充分调动学生的 各种感官,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进程起伏变化 语文教学过程曲折起伏,跌宕多姿才能引人入胜,保持 学习的浓厚兴趣,这要求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巧 妙安排。于漪的语文课堂,导入新颖简洁,展开舒缓活泼,高潮扣人心弦,结尾余音绕梁。根据不同的教学进程,采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每个阶段都呈现不同的基调, 产生跌宕起伏的变化。
1.新颖简洁的导入 “于漪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巧妙设计异彩纷呈的导入, 或利用已学知识,或引用相关诗文,或设置悬念,或讲述故 事……新颖别致,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4]于漪教授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时,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设计 下了一番功夫。“课始,于漪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如…其 …’,让学生填空。学生填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第三个填不出。于漪便填上‘如历其境’,并启发说:‘今 天我们请叶圣陶先生做导游,‘如历其境’的畅游金华的两 个岩洞?’通过运用循着‘导游’的足迹和请叶老做导游的 趣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课文学习开好头。”[5] 2.舒缓活泼的展开 于漪根据课文逻辑和学生情绪变化,步步展开,层层推 进,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 象,逐渐加大讲课内容,加快教学节奏,并根据学生情绪反 应,不断调整教学节奏,逐步推向课堂的高潮。“于漪执教《七根火柴》,首先通过联想使学生脑海浮现身体极度衰弱 的无名战士的形象。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猜想无名战士的身体状况何以至此。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无名 战士长征途中所遭遇的艰难困苦,让学生体会无名战士高尚 的情操。”[6]在于老师一步步引导下,课堂教学气氛进入 高潮。
3.扣人心弦的高潮 4.余音绕梁的课尾 课堂教学结尾,就像赛跑的冲刺,教师不仅要用高度概 括的语言总结教学内容,使之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还要 用艺术技巧,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回味无穷。课尾,于漪 及时把握课堂的教学韵律,采用深刻的结语,或令人深思的 问题,或齐声朗读课文……让课堂最后的环节产生余音绕梁 之效。“于漪执教《荔枝蜜》,课堂教学结束时,于漪给学 生留了一个讨论的问题——文章既然是写蜜蜂,用‘蜜蜂’ 和‘荔枝蜜’为题,哪个题目更好?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 解《荔枝蜜》的文体和语言特色,使课堂余味无穷。”[8] (二)教学气氛张弛有度 教学进程的跌宕起伏是课堂教学韵律美的外在表现,那么教学气氛的张弛有度则是对课堂教学韵律美的内在的折 射。“‘张’,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中枢神经高度兴奋, 达到最佳的信息接收状态。‘弛’,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兴 奋的大脑暂时得以放松。”[9]二者相辅相成,使教学富于 节奏感,从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长 时间单调的刺激和杂乱无章的活动都会使人的身心产生疲 劳感。这一理论运用于教学过程,即让学生做到动静结合, 张弛有度,使课堂教学处于一个完美和谐的氛围。于漪的课 堂教学,时而让学生敞开思路,广开言路,积极主动参与教 学活动,以营造紧张亢奋的气氛;
时而有意安排一定时间的 聆听静思,给学生以相对松弛的机会,在轻松愉快中驰骋想 象,从而为下一次的紧张氛围蓄积新的力量。一张一弛,使 学生听课的效率大大提升。
“于漪执教《雨中登泰山》,课始,采用导游式语言提 出问题:‘你们看到的雨中泰山是怎样一番景象?’学生静 思,快速阅读课文,课堂气氛变得平缓,学生得以静静思考。
然后,当学生阅读课文后,纷纷举手,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 色描绘情景,课堂气氛升温,变得紧张亢奋……”[10]于漪 张弛节奏的把握恰到好处,整堂课饱满,极富韵律美。
(三)教学速度疏密相间 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这就 要求教师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科学取舍,课堂教学过程疏密 合宜。“所谓‘疏’,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速度较慢,花时多而信息量少,徐缓推进;
‘密’,指讲课过程中花费的 时间少而信息量多。”[11]重点内容,放慢速度,详细讲解, 给学生以思考和想象的时间;
一般内容或课文背景等加快速 度,让学生短时间内了解大容量信息。教学速度疏密相间, 有效调整学生课堂心理节律,使得课堂教学节奏鲜明,富于 韵律美。
于漪的课堂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心理节律达到完美的匹 配,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独特的韵律美。课文重难点内容, 缓慢讲解,甚至必要的短暂停顿,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一般性的内容,则会加快教学节奏,略讲、快讲、甚至跳跃 着讲,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以最大信息量。课堂教学或疏或密 的灵活把握,让课堂呈现抑扬顿挫的节奏感,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于漪执教《藤野先生》,学生对油光可鉴的‘鉴’ 字,出现理解困难,于漪放慢教学速度,由点到面,疏讲‘鉴’ 字:‘鉴’本义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又联系‘半亩方塘 一鉴开’,‘后车之鉴’的‘鉴’字,从而使学生对‘鉴’ 的含义有充分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2] (四)教学情感跌宕有致 (五)教学语言抑扬顿挫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教师课堂 教学的魅力,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上。平铺直叙 的教学语言往往会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气与活力,而抑扬顿挫 的教学语言,则会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果。
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说,“在每个领域中出现凡 是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15]作为 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它 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美育功能。
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正是于漪高超的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于 漪通过对教学进程、教学气氛、教学速度、教学情感、教学 语言的节奏调控,让语文韵律美感染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 寓教于乐中获得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绳缓,杜慧春.于漪课堂教学节奏美说略[J].景德 镇高专学报,2006,(03). [2]周义.教育美学引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3]蓝瑞平.全盘否定 失之偏颇——对《中学语文“无 效教学”批判》的批判[J].人民教育,2005,(23). [4][9][11]王绳媛.于漪课堂教学节奏美说略[J].景德 镇高专学报,2006,(03). [5]于漪.于漪文集·第二卷·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之 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6][10][12][13][14]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于漪教案 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08). [7]于漪.于漪文集·第一卷·教育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8]陈赣.于漪与文化视野·文化眼光之二 语文:要辨 真善美丑[J].语文学习,2010,(09). [15][苏]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张玉洁 赖学军 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325000)现代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