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思辨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思辨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思辨的策略 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初级中学滕明德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 文本解读、重点突破和阅读训练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辨, 形成多元思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认知、发展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概括分析、质疑释疑、联系对比等, 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45-01 “思辨”,顾名思义,其含义为思考、辨析。“思考” 是概括、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统称,而“辨析” 则是对事物类别、事理的辨别与分析。“四书”之一的《中 庸》中有一句有名的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这句话指出了思辨是治学求进应具备的素质 与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活学生思辨 意识,在文本解读、重难点突破、训练设计等方面引导学生 展开个性探究,真正体现智慧阅读,达到思辨而致远。

一、引领学生概括分析 层次分明、清楚准确的概括分析,是思辨能力的重要特 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文本解读,可以为学 生带来诸多思辨机会。

二、引领学生质疑释疑 理不辨不明,质疑释疑是典型的思辨学习形式。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参与者,需要引导学 生开展广泛的质疑释疑活动,顺利打通阅读关卡。开展质疑 释疑的讨论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明白道理,突破难点,也能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范进中举》学习进入文本赏析阶段,教师让学生展开 质疑活动,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范进中举后疯了,这是范进 一个人的悲哀吗?文本多处、多次写到笑料,为什么要设计 这样的笑点?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范进中举前后人们 的表现说明当时社会什么样的人情世故?封建科举制度对 读书人造成了哪些毒害?教师用幻灯片将学生提出的问题 投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开展释疑活动学生讨论热烈,教 师适时介入互动,与学生一起探究。教师让学生展开质疑活 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被激活,这样的阅读教学充满智慧的 光芒。

三、引领学生联系对比 把握联系、寻找区别也是思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阅读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事物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 加深他们对多个知识点的认识,发展他们的思辨能力。在阅 读训练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出一些主观题,促使学生在 梳理、对比、整合中形成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鱼我所欲也》教学结束时,教师给出阅读训练内容:
“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面对利益冲突时需要‘舍生取义’,这个观点适用于当今社会吗?”这个问题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的思 考。学生针对训练内容展开自主探究,课堂学习气氛热烈。

很快学生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社会进步了,道义、正义、 爱心仍占据主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让学生进一 步明确学习方向。教师给学生与现实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 联系现实,积极思考,从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实际做好 预设。教师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思辨,在 思辨中完善认识,让学生放飞思辨的翅膀,收获真正的阅读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