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中有画画中有音用文字演奏习作教学
音中有画画中有音用文字演奏习作教学 【教学内容】 依托小学语文教材自创习作内容,适合六年级使用。【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里用文字演奏音乐的画面,懂得用文字可以 演奏音乐,揣摩用文字演奏音乐的技法。
2.凭借现场音乐,尝试用文字演奏,欣赏奏出的文字音 乐。
3.初步品味“音中有画,画中有音”的哲学辩证关系。
【教学流程】 一、古诗中的文字演奏 师:唐朝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诗仙” 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这三位大诗人有一 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用文字演奏音乐。用文字可以演奏 音乐,你信吗?我们先来吟诵几首:
(出示)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师:你听到什么在演奏? 生:笛子。
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洛阳城内,玉笛声声,春风缭绕,思乡切切。(师出示)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师:你听到什么在演奏? 生:丝管。
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成都城内,丝管奏乐,随风入云,天上人间。
(师出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师:你听到什么在演奏? 生:琵琶。
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九江城内,琵琶冷雨,嘈嘈切切,珍珠落盘。
二、老师笔下的文字演奏 师:老师也喜欢用文字演奏音乐。2013 年夏天,在我 的腾讯微博上,我用文字演奏了一场山林听泉的音乐。你想 听一下吗?(出示) 癸巳中伏第八日,江南若探汤。驾车至群山腹地,听泉。
但听流水淙淙,石浪夹击,音阶滑动,宛如山曲野风。依石 而坐,静观溪鱼游戏,侧耳林鸟唏嘘。腐叶落陈之处草虫云集,潭面镜磨之洼鹭鸶闲暇。濯足溪水,以鹅卵摩挲,任游 鱼啄喙,凭晚风吹皱。幽峰矗立,修竹摇曳,夏虫唱和。山 水清音处,卧听已忘言。
———《听泉》(选自肖绍国腾讯微博) 师:你仿佛听到了哪些声音?像不像一场小型的山林音 乐会?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同学们,从三位大诗人和老师的文字演奏中,你悟 出了什么?如果让你用文字演奏音乐,你有什么方法? 师:是的,用文字演奏好像绕不开———音乐和画面。
三、教材中的文字演奏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到教材中去看一看吧。
师:《木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有一段描写笛子的文 字演奏:(出示)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 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 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 诉的笛声。
师:除了听到朱丹吹的木笛声,你看到画面了吗? 生:看到了“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 起”。
师:原来,用文字演奏,关键是要把音乐转换成画面。
师:《二泉映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有一段描写 二胡的文字演奏:(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 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 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 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 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 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除了听到阿炳拉的二胡声,你看到画面了吗? 生:“ 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月 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原来,用文字演奏,关键是要把音乐转换成画面。
师:《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有一段描写钢 琴的文字演奏: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 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 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除了听到贝多芬弹的钢琴声,你看到画面了吗? 生:“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 来”“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原来,用文字演奏,关键是要把音乐转换成画面。
师:现在,你觉得用文字演奏,最大的秘籍是什么?生:音乐和画面的转换。
四、我们笔下的文字演奏第一次演奏:音乐—画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琵琶曲。(主题音乐《琵 琶语》第一次响起) 师:把你透过音乐看见的画面用简单的语句写下来。这 些画面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此刻,你不需要追求画面与画面 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单独的几个画面的描写。
(生第一次动笔描写画面) 师:(主题音乐《琵琶语》停)你把音乐转换成了怎样 的一幅幅画面? (生交流) 第二次演奏:旋律、节奏、和声 师:我惊叹于同学们透过音乐看见的画面,那一张张画 面仿佛在勾勒《琵琶语》这首音乐的境界,仿佛在诉说《琵 琶语》这首音乐的情感,仿佛在呢喃《琵琶语》这首音乐的 欲罢不能……可是,这些画面只是独立的存在,要想完整流 畅地用文字演奏这首《琵琶语》,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 做。什么工作? 生:让画面连接起来、丰满起来、流动起来。
师:那么,怎样才能让画面连接起来、丰满起来、流动 起来呢? (生谈想法) 师:
有人说音乐有三要素,分别是:旋律、节奏、和声。(出示) 音乐的“三要素” 第一,旋律:是乐曲的基调,“三要素”最重要的要素。
第二,节奏:是乐曲的“骨架”,包括乐曲的高低、快 慢、长短的起承转合。
第三,和声:是乐曲主旋律的补充和渲染,使得主旋律 更具立体感。
师:你对音乐的三要素有着怎样的理解?你觉得这三要 素对我们今天的用文字演奏音乐有何影响? 师:因为我们是用文字演奏音乐,所以肯定绕不开音乐 的三要素。我们来看看,教材中那些用文字演奏音乐的片段 是怎样体现音乐的这三大要素的。(出示,配乐范读。)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 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 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 诉的笛声。
师:请同学们关注音乐的第一大要素———旋律。透过 音乐扫描文字,看看文中对音乐旋律的描写。
生:“悲凉凄切”“如泣如诉”。师:看来,用文字演 奏,首先要把握音乐的什么? 生:旋律。
(师出示,并配乐范读。)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 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 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 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 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 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请同学们关注音乐的第二大要素———节奏。透过 音乐,扫描文字,看看文字是怎样体现音乐的起承转合的。
生:“起初”“随着”“高潮”“久久地”。
师:看来,用文字演奏,其次要把握音乐的什么? 生:节奏。
(师出示,并配乐范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 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 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 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请同学们关注音乐的第三大要素———和声。透过 音乐,扫描文字,看看文字是怎样体现音乐的和声的。
生:“微云”“大风”“巨浪”“浪花”。
师:看来,用文字演奏,最后要把握音乐的什么? 生:和声。
师:(主题音乐《琵琶语》再次响起)现在,让我们再 次提笔,再次浸润到《琵琶语》这首音乐中,你眼前出现了 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请你用画面来展现音乐,描绘音乐的三要素:旋律,音乐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节奏,音乐的 画面是怎样起承转合的,渐起、行进、爬坡、高潮、回落 ……要把人带入“ 山阴道”中,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和声,为了给画面增加渲染,你 可以在主画面中加入一些衬托的画面,让画面和音乐天衣无 缝。
(生第二次动笔描写旋律、节奏、和声) (《琵琶语》教师欣赏手记:渐起:
静听林海创作的 《琵琶语》,反复的前奏,将人带入一种缠绵悱恻、欲 说还休的境界,淡淡忧伤的琴键声,东方乐器琵琶所独有的 “泣泣私语诉衷肠”之特点。行进:感情就这样一步一步被 牵引,最终让人沉醉在音乐意境里而欲罢不能。爬坡:其间, 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洞箫,各种乐器时隐时现,很好地 完成了和声的作用,既突出了琵琶如歌如泣的特点,又进一 步丰富了曲目的表现力和思想感情。高潮:此曲最精彩、最 令人感到新奇的,还是曲子中间那一段,也许是林海对钢琴 有着一份割舍不断的情感,这时钢琴突然变成主奏,琵琶变 成伴奏,配上龚琳娜那一段有如天籁般的吟唱,在琵琶声“泣 泣私语”的背景下,将琵琶欲表之情展露得淋漓尽致。回落:
曲尾,再度重复的起始旋律,悠悠的琴声过后,私语的夜幕 随着江南水乡的日落诗意般降下了。) 师:你把音乐转换成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你又是怎样 表现音乐的旋律的?音乐的起承转合、音乐的和声,在你的画面中是怎样天衣无缝地展开的? (生交流) 五、我们心中的文字演奏 师:原来,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的三要素竟然可以在 写作中加以运用,写出的文字居然有如此美妙的画面感。那 么,文字、音乐、画面,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师:宋朝的苏轼在评价唐代诗歌时,留下了一句千古名 句:
(出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轼评王维《蓝田烟雨图》 (师生齐读) 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文字演奏音乐,联系音乐、文 字、画面这三者的关系,你能不能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句话改一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音中有画,画中有音。” 师:(主题音乐《琵琶语》第三次响起)关于“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
音中有画,画中有音”,也许需要我们用一 生去慢慢感受。就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慢慢走,用心欣赏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