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种不同视角的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三种不同视角的课堂教学思考 语文“教什么”与“怎么教”,一直是困扰教师的热点 问题。“教什么”涉及内容层面, “怎么教”侧重于方法层 面,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应 该由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下面我以《月光启蒙》一课为 例,探寻基于三种不同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内容研制与教学方 法选择。一、基于课文教:以课乐教,文本奥秘没有得到挖掘 这不正是李玉龙先生所说的“停留在学生现有发展区内 的教学,可能是‘负数教学’”吗?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 选择绝不能停留在学生现有发展区,而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教他们在已知到未知、会与不会、能与不能的关键处, 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究的兴趣,进而沉入文本,不断获 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关注文本的内涵,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
二、基于语文教:以文择教,学生主体没有得到尊重 《月光启蒙》是一篇散文,根据文体特征我把核心目标 确定为:了解“月光”意象,掌握课文内容,感知文中母亲 形象、童谣魅力、故乡情结,体会文中情境。在教学中,通 过还原文本中的民歌童谣,我紧紧联系“月光”意象让学生 体会母亲的形象。
“教什么”确定好了,该怎么教?我决定删繁就简,按 文章顺序指导学生边默读边写批注,交流时在相关处作停留,品读语言,感悟表达。
1.揭题释义,梳理内容 追溯字源理解“启蒙”,概括并把握主要内容。
2.再现启蒙,品味歌谣 3.品词析句,感悟母亲 4.融合意象,理解月光 学生逐渐明白了,是母亲用爱启蒙了“我”,可课题为 什么是“月光启蒙”呢?理解“月光”这个意象,读孙友田 原文《月光母亲》。
上述教学富有意境,但在我讲述月光意象,并把“月光” “母亲”置于“故乡”的大背景下时,教学内容略有难度, 仅有个别学生能够充分感知。
三、基于学生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审视之 前的教学,我发现自己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基于学生的视角来 研制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在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二者 之间寻找契合点。我深知文本价值只是解决“教什么”的第 一步,还应从学生的角度加以甄别,在此基础上思考“怎么 教”,应选择能体现学生主体性、为学生所喜爱所接受的教 学策略。
我尝试“以学定教”,努力从学生的视角研制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 目的是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1.课堂主问题由学生呈现 2.文本内容由学生再现 (2)品味“芳香”的音韵。在读中体会母亲的嗓音如 何? 音韵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芳香的?芳香写出了歌谣的 什么?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这芳香的音韵。
3.文本奥秘由学生发现 4.学习成果由习作体现 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通过自主归纳,不仅明白了“月 光”这个意象,更懂得了抓住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习作方法。
于是我让学生尝试练笔,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尝试借助 事物来表达情感,例如雨伞、阳光、星星、花朵、风筝、春 风…… 在练笔结束后,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与收获,他们突破 了写人习作的难点,写得别具一格、深刻感人。我深深地知 道那是经历了一场探索之后的拨云见日,那是顿悟之后的豁 然开朗,那是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走一个来回的完美历程。
通过一次次的执教、碰撞、反思、修正,我逐步认识到,课 堂教学一定要基于学生,结合课程标准来确定“教什么”和 “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