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恰当运用音乐课堂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创新
正确认识和恰当运用音乐课堂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35-0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 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 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课 堂早就不再是“一台风琴、三尺讲台,几支粉笔”能解决的 了。音乐学科是融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于一体、面向全 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尤 其是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课程内容更要求教师能正确认识 和恰当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 优化服务。
一、多媒体教学必须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服务 首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当 组织学生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利用多媒 体播放几幅反映春天江边夜晚的山水画,让东山升起月亮, 江面荡漾小舟等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大家 融入到春、江、花、月、夜的情景中,伴随着优美的乐曲, 营造了一种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音乐氛围,这种耳濡目染 的熏陶,激起学生强烈的赏析欲望,进而引导学生用心去读懂音乐,用情去体验音乐,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 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 的能力。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心理上、情感上的共鸣,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 件。
二、多媒体教学必须做到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在一次音乐课观摩活动中,教师在开始时就出现了一处 大的“败笔”:由于多媒体课件打不开,致使教师束手无策, 竟浪费了近10分钟。尽管后来课件打开了,课也完成了,却 引起了笔者的深思:难道离开了多媒体,教师就真的上不了 课了吗?记得笔者刚工作时,大部分教师都是用的手提录音 机和脚踩风琴,好一点的学校有电子琴,电脑稀缺,多媒体 只是一种奢望,那时音乐教师上公开课只要多花点心思也能 把课上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生动的语言、精彩的伴奏、 美丽的歌喉也能深深吸引学生,打动观摩者。
笔者还听过一节公开课《我的家乡多美好》,一开始教 师就请学生欣赏大屏幕,课件展示了赫哲族的地理位置、民 族服饰、建筑、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学生欣赏时间多,学 唱时间却很少,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完了,有的学生还没学 会歌曲。而新课标是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 的情感演唱这首歌的,课堂教学任务都没完成,岂谈教学目 标的达成?多媒体课件做得再花俏,课堂再热闹,充其量只 能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吴斌老师说过:“我们现在的音乐课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一种课堂的整体 结构,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内容——音乐本身。”在音乐课堂 中我们应合理、适量、适时使用多媒体,不能仅仅为了体现 新课改理念而重形式、轻内涵,更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现 代化”而使学生目不暇接地看视频,赏图片,听音乐,产生 视听疲劳,降低课堂效率,失去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多媒体教学必须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信息网络不发达、音乐资源相对缺乏的时代,音乐课 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音乐教师是学生赏析音乐的首 要导师。那时注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音乐教 师都能边弹边唱边教,以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学生的敬慕之 情。而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身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强大的音乐审美场,面对或许比教师更广泛接触音乐的学生, 我们还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呢?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建 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 流。”教师的责任就是对社会音乐进行收集、整理、筛选, 把学生从杂乱的音乐资源中解脱出来,因势利导,培养他们 的听觉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要从唱歌 教学转变成以听为主导的唱、奏、创编、欣赏等音乐综合活 动。据此,音乐教师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 有效整合,彻底改变那种过度依赖、不恰当运用多媒体的现 状。比如,认为只有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才算体现新课改理念,才算是一堂好课的观念;
把完全可由教师讲解达到效果的内 容,却设计成多媒体文字;
教师能现场范唱、范奏的却要录 制成光盘在电脑中播放;
课本上清清楚楚的歌谱却还要扫描 成课件演示,美其名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笔者认为,传 统音乐教学简洁明了、方便易行,具有很多师生互动的优势, 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取得 音乐教学的实效。
四、多媒体教学必须围绕重点、难点合理使用 总之,正确认识和恰当运用音乐课堂中的多媒体辅助教 学手段,能达到声文融汇、声画并用、声像结合、声情并茂 的效果,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 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