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寓言故事精选
历史寓言故事精选 历史寓言故事篇一:弈秋败弈 弈秋是古代围棋名手。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 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 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 国棋“鼻祖”。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弈秋收下了 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 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 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
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弈旦评》上是这么写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 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 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 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 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 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弈秋之所以会输,是因为 他被笙的声音影响,没有把心思放在下棋上,所以导致输了棋。对于学习就应该 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
历史寓言故事篇二:郢书燕说 一天夜里,楚国京城郢[yǐng]都的一个人在家给燕相国写信。因为烛 焰偏低,飘忽不定的烛光夹着文房用具淡淡的影子,显得有一点昏暗,所以这郢 人对侍者说了一声:“举烛。”明灯高照,写信就看得清楚了。谁知他在烛光不亮, 心中犯急,脑子里想着“举烛”,嘴里念着“举烛”的时候,竟然不知不觉把“举烛”二字也写到信里去了。过后他没有检查就把信交给了侍者。
燕相国收到那郢人的信以后,反复看了好几遍。他始终觉得信中的“举 烛”二字非常费解。久闻四海之内唯楚有才,难道这就是一种莫测高深燕相国想 到这里,忽然灵机一动。他若有所悟地说:“举烛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 明的人必定会推举光明磊落、才能出众的人担当重任。照这样看,郢人致书突出 ‘举烛’二字,其用意原来是为我献策!” 燕相国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燕王,燕王听了十分高兴。他以相国的政见 为原则,广招贤士,从而使燕国政通人和,日益强盛。
郢书燕说指的是在解释文章时曲解了原意,但有时可能也表达出了有 价值的观点,故也不全作贬义。
在作者笔下,燕相是一个一边倒,没有自己主见的一个人,燕相当然 很可笑,他对待人和事没有做到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凭主观臆想,随意曲解, 断章取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人应该正确全面理解书本或者他人的意思, 不能穿凿附会,曲解其原意。
历史寓言故事篇三:薛谭学讴 秦青是民间很有名的歌唱家,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求教。
有一个叫薛谭的青年,也来向秦青学唱歌。
秦青耐心地教学生唱歌,并要他们每天自己练习唱歌。
薛谭练了一些日子,还没有全部掌握秦青唱歌的技艺,便自以为都学 会了。
于是,薛谭向秦青告辞,准备回乡。秦青没有挽留他,把他送到郊外, 特意为薛谭饯行。
酒喝到一半,秦青说:你马上要离开了,我唱个歌为你送行吧!说罢, 他打着拍子,唱起歌来。悲壮的歌声震动了树木,飞上天空,连飘动的白云也被 这歌声迷住,停止下来。
薛谭听到了这美妙的歌声,才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学到秦青的歌技,他感到羞愧,说:师傅,我错了,请你让我跟你回去继续学习吧! 薛谭又回到了秦青的学馆。从此,他认真学习,一辈子也没敢说要回 去的话,终于成了有名的歌唱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 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不要因为有一点皮毛知识就骄傲自满,要努力刻 苦地学习,超越自我。因为学海无涯,永远精进。小朋友们,学习必须虚心、持 之以恒。犯错误不要紧,知错就改才是最重要的。
看过历史寓言故事精选还看了:
1.中国历史寓言故事大全精选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 3.中国历史寓言故事大全 4.历史经典寓言故事 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 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精选